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汉朝时西域历史

2024-06-02m.verywind.com
~

西汉时期的西域各国

西汉初年,西域有36国,后来分裂为五十余国。

各国的社会情况各不相同。

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南缘,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附近有楼兰(后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自此往西,有且末(今新疆且末)、小宛(今且末南)、精绝(今新疆民丰北)、戎卢(今民丰南)、扞弥(今新疆干田东北)、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今新疆莎车);在盆地的北缘,自东向西有山藏(今新疆博斯腾斯湖东)、尉犁(今新疆库尔勒西)、焉耆(今新疆焉耆)、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今新疆乌什)、尉头(今新疆阿合奇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

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这些国家多以城郭为中心,兼营农牧,只有少数国家逐水草而居。

在盆地以西,葱岭以南,还有依耐(今莎车西南)、难兜(今克什米尔巴尔提斯坦)等小国,有的城居,有的游牧。

在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蒲类(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车师前国(今新疆吐鲁番西)、车师后国(今新疆奇田西)、卑陆(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且弥(今乌鲁木齐)、单桓(今乌鲁木齐)、乌孙(今新疆西北部和中亚一带),这些国家以游牧生活为主。

此外,葱岭之外尚有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农业与畜牧业均较发达;大宛西南有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大宛以西有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均从事游牧生活。

上述西域诸国,以乌孙人口最多,有六十三万,其他中小国家人口较少,最小的单桓还不足二百人。

匈奴对西域北边一些国家的控制

西汉初年,约公元前177或176年(汉文帝前元三年或四年),匈奴骑兵西进,冲进准噶尔盆地,并从天山东麓的缺口,打入塔里木盆地的东北,征服乌孙及楼兰等许多小国。

匈奴在焉耆、尉犁等地置僮仆都尉,控制商道,掠夺财富,“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汉书西域传》)。

匈奴使者到西域,沿途各国还要无偿供给一切用度,不得留难。

匈奴的统治极其残暴,蒲类国王因得罪匈奴单于,单于徙其民六千余口,“内之匈奴右部阿恶地,因号曰阿恶国”(《汉书西域传》),逃散的蒲类人躲藏山谷间,才保存了蒲类国号。

老上单于在位(前174-前160)时大败大月氏,杀其王,竟以其头为饮器。

张骞

张骞(?-前114),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

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

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听说匈奴击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头骨做成饮酒器,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

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出使西域。

大月氏本称月氏,亦称月支(“大”字乃 *** 所加),原先在敦煌、祁连山一带从事游牧生活,至秦代势力强盛,胁迫匈奴送单于子至其地作为人质。

秦末,匈奴质子冒顿自大月氏逃回匈奴,杀父自立为单于后,两次举兵进攻大月氏,大月氏战败西迁至准噶尔盆地。

老上单于(前174-前160)时,匈奴又破大月氏,杀其国王,大月氏乃西迁至伊犁河流域。

后来,服属匈奴的乌孙向大月氏发动进攻,占领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又被迫向西南迁徙,击败大夏,夺占了阿姆河流域。

当张骞几经曲折,辗转找到大月氏时,大月氏早已在阿姆河一带定居多年,“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远离汉朝),殊无报胡之心”(《汉书张骞传》)。

张骞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因而落空。

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捉住

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报告单于,单于把张骞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

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

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军击走匈奴于漠北,张骞建议汉武帝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张骞对武帝说,他被匈奴扣留时,听说乌孙原先住在祁连山、敦煌一带,与大月氏为邻。

大月氏攻占乌孙住地,杀其国王,迫使乌孙王族逃属匈奴。

后来大月氏为匈奴攻破,向西迁徙,占领了伊犁河一带。

乌孙当今的首领昆莫又在匈奴单于的帮助下击败大月氏,把他们赶跑,占领伊犁河流域,然仍常怀念故地。

张骞建议武帝厚赂乌孙,招其回归故地,使之助汉。

武帝遂令张骞率300人的使团,并带牛羊万数、金币丝帛巨万,再使西域。

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劝说乌孙东归故地以制匈奴。

但乌孙诸大臣都不愿东迁,昆莫又年老不能自主,于是派了一个数十人的使团,在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



  • 汉代的西域各国是什么
  • 答: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应是:(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

  • 汉朝是怎么有效管理西域的?
  • 答:从汉代司马迁的书中开始,对新疆地区有了清楚的记录。天山南北广阔地区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实图景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西域社会状况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

  • 秦朝到西汉时期版图发生啦什么明显的变化
  • 答:西汉疆域与秦朝疆域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在西方和西域,汉朝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却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武帝曾出动十来万军队、十来万民工和十几万头牲口征服了大宛(在原苏联费尔干纳盆地).由于交通线太长,补给困难,汉朝虽然控制了天山南路,却还不能稳定地占有天山北路,那里的国家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不敢完全...

  • 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 答: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

  • 一简答题 1汉朝统一西域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此 b=3,(
  • 答:(3)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府历史意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

  • 西域正式归入汉朝版图的时间和标志?
  • 答:但因小国力弱,大都受制于匈奴。匈奴设“僮仆督尉”征收西域各地的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兵出击匈奴,匈奴势力大衰,西域归属汉朝。公元前60年,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并在西域中央的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设督护府,管辖西域各地。

  • 简述汉代在西域的经略
  • 答:发展生产.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同防御并打击匈奴势力.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中亚、西域各国以朝贡为名,经常到长安访问和贸易.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

  • 为了统治西域,西汉进行了长达近多少年的斗争?
  • 答:为什么要收服西域?西汉时的西域,是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区,生活在那里的是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西域诸国在汉朝和匈奴两大势力的博弈中生存。收服西域与匈奴密切相关。匈奴是在约前3世纪时古代蒙古高原兴起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崇尚武力,...

  • 西汉和东汉管理西域的时间在位皇帝设立机构名称意义
  • 答:而且由于匈奴自身南北分裂,特别是北匈奴,在汉王朝与南匈奴的压力与分化下日益衰弱,单靠武力,已不足控制西域。除通过龟兹为首的亲匈势力为其效劳外,也竭力玩弄政治手段想使东汉朝廷承认其对西域的统治,从而利用中央朝廷的威望,维持其对西域各国的奴役。所以北匈奴一面不停出兵侵扰边境,向汉朝施加...

  • 西域之地汉朝时就是疆土,是怎么得到的,谁打下来的
  • 答: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西汉时期,国力强盛,匈奴被打败后,分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西迁。在战争期间,西汉政府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在打败匈奴后,西汉政府在公元60年建立西域都护,从而才开始对西域进行管理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