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2圣治贵事参天通情

2024-06-01m.verywind.com
~ 《鹖冠子》卷上4天则诗解2圣治贵事参天通情

题文诗:

故天之道,先贵覆者;地之道也,先贵载者;

人道贵事,酒保贵食.虚而待物,领气时也,

生杀法也.循度以断,天之节也,列地而守,

分民部居.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

劳者得息,圣人所期.裁衣择工,裁治国而,

知索其人,世所公认.同心而后,可以见天,

迹异而后,可以见人;至变而后,可以见时;

至化而后,可以见道.临利而后,可以见信;

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

临事可见,术数之士.九皇之制,主不虚王,

为臣者不,虚贵阶级.尊卑名号,自君吏民,

次者无国,历宠禄符,所以付授,天人参连;

钩考之具,不备故也.下之所逜,上之可蔽,

悖离真情,失天节则.事缓则怠,事急则困,

见闲隙则,以奇相御,人之假情.举以八极,

广远义深,情真至神,至道至精,信焉弗疑,

天之则也.差缪之间,言不可合,平不中律.

万物情生,珠蛤螺蚌,生于深渚,月望而盛,

月晦而虚,情通万物,一气相通,上下同附.

【原文】

故天道先贵覆者,地道先贵载者,人道先贵事者,酒保先贵食者。待物也,领气时也,生杀法也。循度以断,天之节也。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夫裁衣而知择其工,裁国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同而后可以见天,异而后可以见人,变而后可以见时,化而后可以见道。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

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尊卑名号,自君吏民,次者无国,历宠历录,副所以付授,与天人参相结连,钩考之具不备故也。

下之所逜,上之可蔽,斯其离人情而失天节者也。缓则怠,急则困,见闲则以奇相御,人之情也。举以八极,信焉而弗信,天之则也。差缪之间,言不可合,平不中律,月望而晨月毁于天,珠蛤蠃蚌虚于深渚,上下同离也。

【注释】

18、故天道先贵覆者,地道先贵载者,人道先贵事者,酒保先贵食者:“道”,规律。“贵”,重。“覆”,覆盖。“载”,承载。“事”,做事。“酒保”,卖酒之人。“食”,食者,食酒之人。

19、待物也,领气时也,生杀法也:“待”,等待。《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领”,理。“时”,四时。陆佃曰:“四时各领一方之气。”言虚而待物,领气者四时也。“生杀”,主生杀者。“法”,法律。

20、循度以断,天之节也:“循”,依,顺。“度”,度数,日月运行之规律。“断”,分割。“节”,节度,一定的距离。

21、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列”同“裂”分。“守”,自守。“部”,统帅。“部”又作:居。

22、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理”,谓审理昭雪。“期”,期盼。

23、夫裁衣而知择其工,裁国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裁”,“裁制”。“公”,共识。

24、同而后可以见天,异而后可以见人,变而后可以见时,化而后可以见道:“同”相同,人心与天心相同相通,心一。“异”,不同,足迹,从事不同,迹异。“变”,变化。“时”,四时。“化”,化育。

25、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临”,遇到。

26、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九皇”,泛指上古帝王。“主”君主。“虚王”,虚占王位。“贵阶级”,尊贵的名号地位。

27、尊卑名号,自君吏民,次者无国,历宠历录,副所以付授,与天人参相结连,钩考之具不备故也:“自”,来自。“次”,劣。“国”,封地。“历”,受到,得到。“宠”,荣宠。“录”同“禄”,俸禄。“副”同“符”,相当。“付授”,付出。“天人”,天地。“参”,配合。“钩”,取。“考”,考核。“具”,制度。

28、下之所逜,上之可蔽,斯其离人情而失天节者也:“逜”,同“捂”,遮蔽。“蔽”,蒙蔽。“离”,背离。“天节”,即天则,自然法度。

29、缓则怠,急则困,见间则以奇相御,人之情也:“怠”,懈怠。“困”,受困,困窘。“间”,间隙,机会。“奇”,邪,不正当。“御”,治理,对待。

30、举以八极,信焉而弗信,天之则也:“举”,列举。“八极”,大地八方之极限。“信焉”其情甚真。

31、差缪之间,言不可合,平不中律。:“缪”同“谬”(张之纯)。“差缪之间”,微小的距离。“平”通“评”(王闿运)。“律”,标准。

32、月望而晨,月毁于天,珠蛤蠃蚌虚于深渚,上下同离也:“晨”,盛,丰满。“毁”当作“晦”,以音误。“虚”,盈虚。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以一方代双方。《吕览·精通》“月望则蚌蛤实,月晦则蚌蛤虚。”“渚”,水中小洲。“离”读为“丽”,附丽,引申为相关、相应。

【译文参考】

天道重覆盖,地道重承载,人道重做事,酒保重食酒之人。(圣人)法天之节,循度以断之,裂地而使各有所自守,分民而使各有所统帅。寒冷之人得到了衣服,饥饿之人得到了食物,含冤之人得到了审理昭雪,劳动者得到了休息,这是圣人所期盼的事情。

裁制衣服而知必择良工,治理国家而知必择贤人。这本是世人的共识。

天与人同,故人人可以见天;人与人各异,故可以见具体不同之人;变化可以见四时;化育可以见“道”。

遇到利之后如何处置可以见到是否信,遇到财之后如何处置可以见到是否仁,遇到难之后如何处置可以见到是否勇,遇到事之后如何处置可以见到是否是术数之士。

帝王治世,君主不虚占王位,大臣不虚占尊贵的名号地位。君臣吏民之名号尊卑,皆来自其自己。劣于当国者,失其封地。得到的荣宠和俸禄,和自己的付出相当。与天地自然相连通,不用取士考核之制度。

臣下遮掩,君上被蒙蔽,这是背离人情而违背自然法度的。

事缓则懈怠不抓紧,事急则困窘无所措,看到机会,便以不正当的方法对待,这便是“离人情”。列举大地八方之极限,对于其情甚真之事却不相信,这便是“失天则”。(天则的特点)稍有偏差,则言之不可相合,评议不中标准。在深水小洲中,珠蛤蠃蚌的盈虚(在于天时),月圆则丰满,月亏则虚膲(jio,肉不满)。上下相贯通也。

陆佃-鹖冠子注:天则第四

故天道先贵覆者,

天道能覆覆者而已,如其自绝,虽天不可如何。

地道先贵载者,

地道能载载者而已,如其自弃,虽地不可如何。

人道先贵事者,

柳下季曰: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辫,将奈之何哉。

酒亦或作借保先贵食者,

酒保,货酒者也。此申天贵覆者、地贵载者、人贵事者之况也。

待物口口也,领或作顾气时也。

四时各领一方之气。

生杀,法也。循度以断,天之节也。

物不可以终通,故循度以问之。性命,自然之节也。

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守或作止。

此圣人法天之节,循度以断之,故地各有守、民各有部。

寒者得衣,饥者得食,冤者得理,劳者得息,圣人之所期也。夫裁衣而知择其工,裁国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一作或。

譬之制锦而使人学裁者,末之有也。

同而后可以见天,

天道一而不二,故自其同者视之,夷、貉一家也。

异而后可以见人,

人道二而不一,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变而后可以见时,

常运而不停。

化而后可以见道,

庚桑子曰:越鸡不能伏鹄卯,鲁鸡固能矣;赵往南见老子,然则道之等级见矣。

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

繁霜劲风,然后可以别草木之真性。

临事而后可以见卫数之士。九皇之制,

《春秋纬》云:人皇兄弟九人分治天下。九皇之号,岂缘是欤?

主不虚王,

王德备矣。

臣不虚贵,阶级

列等之爵,无虚授也。

尊卑名号。

言卑尊其名号也。

自君吏民,

各君吏民。

次者无国,

入使治之。

历宠历录,

历录,文章之貌。言更历宠荣,华焕如此。《毛诗传》曰:秉历录也。

副所以付授,

非特受封之臣不虚贵梯级,虽无国者亦称所以付授。

与天人参相结连,,

天人一贯,不可解也。

钩玫之具不备故也。

钩砍,督责之卫也。言惟无督责之卫而以道相化,故能如是。故曰:烧之、剔之、刻之、维之,马之死者十二三矣。夫马之性固真矣,然其智至於诡窃者,伯乐之罪也。虽然,九皇之制亦寓言耳,夫太上无法而治,安有受封之制哉。契理之士,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可也。

下之所牾,

牾之言干也。

上之可蔽,斯其离人情而失天节者也。缓则息,急则困,见间一作门则以奇相御,人之情也。

怛物之情,缓之则怠,急之则困。故昔贤驱鸡之喻,戒在疾捺也。问,帜隙也。方其键闭,虽有奇计,安得而抵之哉。天节见上,故於此具论人情。

举以八极,信焉而弗信,天之则也。

八极,八方之极。四中,四角是也。《淮南子》曰:八涎之外有八弦,八结之外有八极。夫八极有之,而以迹所不至,更若诞护,故日信焉而弗信也。虽然,以悬寓观之,八方上下无尽也,亦无无尽无极也,亦无无极,故日天之则也。

差谬一#22问,言不可合,

孔墨之道伺是尧、舜,同非桀、纣,而终不可合者,其弊由此也。

平不中律。

小失声韵,则虽平,不中律矣。夫千里之失,谬於毫厘;而历年之息,误在顷刻。是故君子慎其小也。

月望而晨,月毁於天,珠蛤赢蚌,虚于深渚,

水岐成渚。

上下同离也。

言同气附离而无问,虽狸物潜於深渚,与月盛衰,更如在上也。《淮南子》曰:日至而麋鹿解,月死而赢蚌腾。

  • 欧阳询的九成宫的译文和原文谁知道?
  • 答: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18,得礼之宜19,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20,下及太宁21,中及万灵22,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23,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双记》曰:“光武中元元年24,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25,实扶...

  • 《鹖冠子》卷上5环流诗解1至道之法公正以明
  • 答:《鹖冠子》卷上 5环流 诗解1 至 道之法公 正 以明 题文诗:情生万物,至情至道,至道至一, 有一有气 ,有气有意 , 有意有图 , 有图有名 , 有名有形 ,有形有事 , 有事有约 . 约决时生 , 时立物生 .故气相加 , 而为 约也, 约加为期 , ...

  • 《鹖冠子》卷上5环流诗解3道德通情复周环流
  • 答:《鹖冠子》卷上 5环流 诗解 3道德通情 复周环流 题文诗: 先王道备 , 而有困君 , 失 于调 也. 所谓道者 , 无执已见; 所谓德者 , 能得人也 . 道德之法 , 万物取业 . 无形有分 , 有情有信, 名曰大 敦. 东西南北 , 之道踹然 , 其为分等 . 阴阳气 异, 其为和同 ; 酸咸甘苦...

  • 《鹖冠子》卷上6道端诗解3观行知人至德民附
  • 答:《鹖冠子》卷上 6道端 诗解 3 观 行知 人 至德民附 题文诗:富观所予 , 足以知仁 ; 贵观所举 , 足以知忠 ;观其大 端, 长不让少 , 贵不让贱 , 足知礼达 ;观所不行 , 足以知义 ; 受官任治 , 观其去就 ,足以知智 ; 迫之不惧 ...

  •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是什么?
  • 答: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寔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

  • 《鹖冠子》卷中10泰一诗解1泰一道德情通天人
  • 答:《 鹖冠子 》卷 中10泰一 诗解 1泰一道德情通天人 题文诗:泰一者执 , 大同之制 , 调泰鸿气 , 正神明位 .九皇受 符, 索其所生 , 得天之解 , 天地所始 ,得道之常 , 谓之圣人 , 圣人道与 , 神明相得 ,故曰道德 , 德道真情. 郄 始穷初 ...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注释
  • 答: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 《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 《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 《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 然则神物之来,实扶明圣。既可...

  • 有哪些著名的古文,越全越好!
  • 答:2 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4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5 琵琶行(并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

  • 九成宫醴泉铭
  • 答: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18,得礼之宜19,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20,下及太宁21,中及万灵22,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23,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双记》曰:“光武中元元年24,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25,实扶...

  • 读书笔记
  • 答:有一篇《读,<鹖(he)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乐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