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思想在现在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

2024-05-21m.verywind.com
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孔子的思想,其本意是要匡扶正义,使民能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国家体制有极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果要发扬光大其思想,必须重新诠释,但是目前似乎是一边倒的批判。这种盲目批判,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下限的无知。
其实孔子在其当世,就已经对原本的“六经”做了删减工作,只留了其根本之道。他个人的解释是,三代(夏商周)以前的很多事一方面不可考,另一方面,人也不再如炎黄时期淳厚,所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删减。
但是现世,离那时已经千年,可悲的是,后人不反省自己的不作为,反而讥讽儒家思想落伍不合时宜,实在让人是无言以表。正如那些说中国处处不如外国的,总想着坐享其成,殊不知,他们羡慕的那些好,是别人多少代人奋斗的结果。
就说这么多吧。

是有意义的,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作为他思想核心的“仁”的思想也是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人的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指导人们生活行动和衡量人们生活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这个标准,孔子定的很高,他认为尧、舜都很难做到,自己更是不敢当,所以多数“仁”的思想只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提出,只要求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孝道被提为“仁”之根本的地位,也足见孔子对孝的思想的重视。况且,孝道也是在孔子思想中能够被实现、被达到的一种行为,体现了人类发展中一种不可推卸的一责任。所以,即使是现在将孝道提出,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意义的。
1,孔夫子的思想可是很多的。不过他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儒家思想。 2,儒家总体说来就是讲究:忠,孝,礼,义,节。 3,忠:现阶段的表现就是忠于国家,忠于集体,忠于单位,忠于家庭。也就是爱国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等具体表现。 4,孝:现阶段突出表现为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充分认识到老一辈人对我们生活的巨大贡献,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而这也使我们自己对今后的老年生活放心的最大的心理保障,因此意义重大。 5,礼:现阶段表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表现在请文明,懂礼貌,树社会新风上。这一点与古代的“礼”的含义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6,义:现阶段主要表现在建设诚信社会的问题上。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都要讲究一个诚信的问题。建设诚信社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7,节:现阶段的“节”与古代的“节”多少还是有些区别。它主要表现为“节气”。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做违反原则的事情。要经得住考验,不能因为受到各种诱惑而放弃做人的原则与尊严。 孔子作为多少年来古老中国的精神领袖与思想圣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虽然在当今的社会,已没有多少人在把夫子的话挂在嘴边,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孔子的思想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中的很多命题、范畴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仅是因为儒家文化经过朝朝代代的变更,已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也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吸收其他领域的文化,对我们固有的思想形成一种冲击。

  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河的源头,是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世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的依据,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而孔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自己对社会进行的全方位的,如今虽已历经两千余年,其社会价值观仍然可以为后世治国治世提供重要标准和规范,同时也很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其现代意义。
  
  一、孔子思想对现代世界道德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现代世界,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精神文明的发展却大大滞后,道德危机带来的后果日益凸显。当今国际社会,强国侵略弱国的现象加剧,经济危机也频频发生,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世界孕育在隐藏的不安定中。而孔子思想中理想化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恰恰适合于当下的社会语境,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如果任用哲人担任栽判,不是裁判女神的美,而是裁判人民的善,他一定会把金苹果奖与中国人。”
  孔子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故君子先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子赋予政治以人文精神,而西方却把政治降为肮脏的争夺权力的理论。
  孔子还明确系统地告诉人们修身的途径:
  1、树立理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摆正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爱国主义)孔子和儒家的要求是“内圣外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圣;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是外王。
  3、 3、摆正人与他人的关系。(仁爱精神) 。讲求仁、爱、礼、忠恕、诚、孝、中庸、平等、义重于利等道德原则。
  4、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5、个体修养(浩然之气)。
  面对当代世界许多严峻问题,世界人们提出了许多对策和方法,但是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治本的办法是从道德入手,改善人性。如果每个人的作为都符合道德规范,那人与人,人与自然许多矛盾便自然化解,前途才会光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智慧。而孔子的思想,正具备了帮助现代社会构筑道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孔子思想可以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本国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的,离开本国的民族精神,孤立地看现代经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像我国这样的大国就更是如此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发展现代经济的支柱和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精神,来自于我们悠久的历史和酝酿其中的传统文化,是指导我们民族延续发展、激励人民不断前进、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的内在驱动力。而孔子思想,恰恰是我们发展现代经济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来源。
  孔子思想中阳刚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求实精神、“民为帮本”的思想、重视道德的精神等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精神驱动力,为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自尊、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为发展现代经济提供民族凝聚力,为增强科技意识提供紧迫感,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民族自信力。
  此外,孔子思想对现代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其发源地中国,在中亚诸国也有很大影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这些经济实体的飞速发展,正是依靠了其内在驱动力——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日坤说:“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依赖于家族集体主义的社会秩序。东亚是依靠儒教的集体主义文化驱动资本主义,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传统的集权秩序使经济发展走上正轨。这不同于欧美通过自由企业制度以民间为主导发展经济的方式。东亚是以政府为主导发展经济。”
  这就打破了西方“儒家伦理不利于工业文明产生”的断言。
  
  三、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实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教育的贵族化;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他强调社会的需要和人格的形成,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同时,他的“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又为教师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有教无类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在两千年前打破了学在官府、等级教育的现象,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数量。现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实际上就是先进国家的“机会均等”:给予每不同孩子以平等的学习机会,无论其在不成熟的发育阶段“分数”是否高。“有教无类”原则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事实表明,我国现代教育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理论,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论语》中大量的事例表明,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这启发现代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其既切合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3、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很好地概括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这八个字不仅生动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深刻的揭示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思维矛盾,以及孔子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
  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启发现代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
  4、终身学习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的限制。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在当代进一步被发展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富于创造性的理念——终身教育思想。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

德治也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后来儒家把这种德治思想进行了发挥与弘扬,对传统政治影响巨大。"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便是历代王朝政教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

下文为卫君翰所作,见地甚为透彻。

孔子的德治思想有以下几个重点来反映:

1.德治并不排除法治。
子路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媵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意思是贤人相继治理国事,也要到百年之后,才能感化残暴之人,达到废除刑罚的境界。换句话说,那百年之内当然还是须要刑罚的。
子路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指罪与刑必须适当,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既然如此,刑罚,而且是适当的刑罚,还是须要的。
尧曰篇…不教而杀谓之虐…。从另一角度来看,教而后杀就不算虐了。
里仁篇…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说君子敬畏刑法,小人贪图利益。
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怨于社会国家时,若不以刑罚报之,何谓直?

2.德治是主观的理想,还须其它很多客观的环境配合,才能达成。
2-1.时间——德治的教化,是得花费相当时间的。同前例,子路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善人为邦也要百年时间。同篇中: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意指如有圣人为天子,也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使仁道行于天下。
2-2.人民的生活情况——子路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和冉有一齐到了卫国,孔子见卫国人烟稠密,便说:这里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问到:治理国家时,当人口多了以后,我们还能为他们作些什么呢?孔子说:改善大家的生活,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使人民的生活富裕之后,还能为他们再作些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要开始教育、教化他们的时候了。由此可知使人民丰衣足食,也是想要施行德治的基本条件之一。
2-3.政治制度——德治和法治是指治国的方法,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或共产主义制度则指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可采不同或相同的治国方法。

如前所述,德治的教化是得花费相当时间的。因此一个可长可久又稳定的政治制度也是必须的。以孔子当时君主制度的背景而言,想想看善人为邦百年,那必定是要经由好几位贤人持续接力式的努力才能作到的。

综言之,孔子的德治思想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养民步骤 庶——>富——>教

治国方法 法治由重而轻而无

————————————>

德治由轻而重

————————————>

政治制度 长久稳定合理的政治制度

=============================>

法治的特点是方便,收效快速;德治的优点则是:在早期可使法治的效果增加,中后期则可减少治国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民众理性且快乐。故孔子的德治思想在早期增加了法治的成份,在中后期则加重德治的份量,并慢慢将法治成份减到最低,最终的目的还是使民有耻且格。这也是义(宜)的表现之一吧!
义,"义者,宜也"(《中庸》),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尊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有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不是重义轻利,也不是重利轻义,而是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思想。

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孔子一方面继承了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丕郑、里克的观点,也认为"义以生利",所不同的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一段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在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在这种对立下,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一言以蔽,我们不难发现"重义轻利"是适合我们现在社会的义利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的凹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

尽人皆知,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挡。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是去规范,也就是如何让它'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鉴借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近行调节。

孔子的义利观显然是大题目,不才所学甚浅,故再引卫君翰兄一文,该文观点新颖,见地颇深,今摘录如下——

举一些论语中的例子,简要说明一下孔子思想中的义及义与利之间的关系。

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的主张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反对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于义。

这章直接说明了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改变的。

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徒…是吾忧也。知道义了之后,还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是我害怕忧虑的啊。

颜渊篇,子张问崇德辨惑…徒义…知道义了之后便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

以上这两章说明义由知而来,而且因为知有所增加改变,义也会随之变化。

里仁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一切行事以求利为目标的话,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另解为自己心中容易产生怨恨)

宪问篇,子路问成人….见利思义…利益当前必须要想到义。(亦即义然后取)

季氏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见得思义。见有所得必须要想到义(亦即义然后取)

宪问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公叔文子对于合于义的东西才拿取,所以别人不觉得他真的有拿取。孔子说:这样吗?真是这样吗?言下之意为孔子不太相信公叔文子已经真的做到此一境界了。

述而篇,子曰饭疏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由不义而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只像是天边的浮云一般。意为看看就算了,怎么也不可能会想要去拥有它的。

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了解义,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所以行事易追逐利益。

卫灵公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然也有穷困之时,但不至于像小人一样,一旦穷了就放滥横行。意为君子重义,不像小人一般因穷困便无所不取。

以上七章说明义与利之间的关系。

子路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只注意小利,只追逐小利就难成大事。意为不因取小利而失大事能带来的大利,这是义。

泰伯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天下有道,就应该表现自己的才能(是义);天下无道,就应该隐藏起来(是义)。在有道的国家里,贫穷且地位低下是一种耻辱(也是义);但是在无道的国家里,大富大贵也是耻辱的啊(还是义)。此章充分点出君子应该要能掌握义的原则来决定个人的进退,而非一昧地追逐富贵及利益。请注意孔子并未指出隐之后要作什么,至少他自己就不是单纯的隐居起来,因此这里也还隐藏了一个义。

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原思问孔子何谓耻?孔子回答:在有道的国家里为官领俸,在无道的国家里也还是为官领俸,就是耻了。此章指出在有道的国家里为官领俸是无可厚非的(是义);但要是国家无道,为官者必须尽全力改变形势,期使无道转回有道(也是义);如果实在无力回天,则不应继续为官领俸了(还是义)。否则就是耻辱了。

卫灵公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国家有道时出仕为官,国家无道便引退而隐居起来。

先进篇,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谓的大臣,应该是能以正道辅佐君主(这是义),若发现无法做到这个境界,就应该请辞(这也是义)。

季氏篇,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在职位上必须全力以赴,如果实在做不到就应该请辞。

以上六章说明现实生活中义与利的配合。基于以上的观察、了解,应有下列四点结论:
1.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改变的。
2.须由知来得到义,且因为知有所增加改变,义也会随之改变。
3.合于义的利一定当取,但不合于义的利虽贫不取。
4.义和利之间并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义乃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义对利而言,是衡量在这个时间点上,应不应该取这样的利的标准。二者是根本无法比较的。

现在没多大作用,不过孔孟之道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中国人都有那么一点孔孟之德,就算是挂在嘴也行。不过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国学,其实我们的政府已经感觉到,老祖宗的东西实在是很大,具体来说,我想中国的哲学,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先进。总之,不久的将来,中国每个人都怀有很大的孔孟之德。。影响很巨大。。

批判性研究吧 毕竟那是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 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但在治国方面 还是有借鉴作用

尊师重教
礼仪之邦

  • 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有哪些积极意义和指导作用?
  • 答:2、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3、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像在沙上建塔,终无所得。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学到真知。4、政治思想:“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礼”...

  • 孔子,孟子,庄子对现在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 答: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 答:孔子仁学思想与现代生活中的富民政策是一致的,在现代政治、以德治国和现代管理思想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取消农业税、九年义务教育、低社会保障等项目对富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个体上讲,仁具有抑恶育人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解混乱,有利于国家统治的稳定,有...

  • 孔子的思想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孔子的思想(儒学)的现代意义: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

  • 孔子对当今中国到底有何意义
  • 答: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

  • 孔子的思想为后人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 答: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孔子...

  • 孔子复礼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
  • 答:总之,孔子的复礼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涵盖了伦理、道德、教育、政府治理、社会关系和家庭价值观等多个领域。他的思想强调道德、和谐、礼仪和文明,为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塑造了一个和谐、有道德、文明的社会。在当代中国,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维护...

  •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 答:因而一所所孔子学校纷纷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说明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化作用非常大。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并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流派。孔子的思想并没有用书直接记录下来,而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与事迹记录下来著成一本书《论语》。孔子逝世后,儒家学派...

  •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 答: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社会中的礼仪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对中国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纪念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大的祭祀起初由学官主持,后来改由地方官主持。唐代以后...

  •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答:要做到社会的和谐,我认为必须有三方面在大家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社会差别的客观性、人需要关爱、人需要尊重。而这三种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贯穿始终的,所以要谈论孔子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是非常给力的。社会差别的客观性。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白一个问题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使...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