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卧薪尝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是真的吗?

2024-06-02m.verywind.com
~

“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上非常励志的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吴越之战,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之后,委身为奴、侍奉夫差,甚至不惜为夫差尝便诊病,从而打消了夫差的戒心,在吴国为奴三年之后得以回到越国。回到越国之后,勾践每晚卧于柴薪之上并每日舔舐苦胆,以提醒自己勿忘屈辱与仇恨。最终,越国大败吴国,勾践一雪前耻!那么,勾践真的“卧薪尝胆”了吗?


“卧薪尝胆”说源自何处

卧薪尝胆之所以为世人所熟知,最早应该归功于太史公。太史公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细心者或许会发现,太史公只是提到了勾践“尝胆”,通篇都没有提及“卧薪”。太史公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谨慎,但凡有疑问的东西,他宁可存疑也不会轻易舍弃。换言之,如果勾践“卧薪”是真的或者太史公认为是真的,他应该是会有所记录的。即便有疑问,以太史公的风格,多半也会采取“存疑”的做法,而不是直接舍弃。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秦始皇生父之谜了,太史公无法确认,最终在不同篇章中采取了不同的记载,以示此事“存疑”。也就是说,至少到西汉时期,所谓“卧薪”的说法还没有出现或成为主流。


所谓“卧薪尝胆”之说,大多出现在南宋以后,南宋时期的书籍中开始成规模出现“卧薪尝胆”。到元明时期,“卧薪尝胆”成了剧本中常见的励志情节并为大众所熟知。最典型莫过于明末的剧本《浣溪沙》了。同时期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中也对所谓“卧薪尝胆”有多次提及。换言之,“卧薪尝胆”之说主要存在于元明时期的杂剧、小说之中。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至少太史公明确提到了勾践“尝胆”。但是,比太史公更早的《左传》《国语》等书籍中却都只提及了吴越之间的争斗,没有提及“卧薪尝胆”之事。甚至到宋、明时期,很多书籍中依然提及到夫差“坐薪尝胆”而不是勾践。南宋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说到的是吴王夫差,明代文豪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也对夫差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换言之,直到明朝,勾践“卧薪尝胆”之说依然是存在多种说法的,甚至与勾践没有任何关系!


除此之外,《吴越春秋》中又给出了另一种说法,说越王勾践回国之后,为复仇日夜操劳,在困了的时候“攻之蓼”,用苦菜抵抗困意,但同样不是“卧薪尝胆”。这就非常奇怪了,这么励志的故事,为什么大多出现在杂剧、小说之中?而且各种书籍中的记载还出现了如此巨大的不同!大概只能有一种解释了,这就是后人为了励志而励志,认为杜撰出来的。


历史背景分析

所谓“卧薪尝胆”有一个最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越王勾践在吴为奴三年,以实际行动打消了吴王夫差的戒心,这才得以归国。但吴国的“明眼人”如伍子胥等并不相信勾践的这种“实际行动”!这是什么意思呢?勾践虽然回国了,但吴国朝野并不是对他一百个放心,监视在所难免。而且,这种监视甚至无须掩饰,明着来就行!毕竟你越国只是吴国的“附庸”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王不是普通老百姓,虽然勾践落魄过,可回到越国之后他依然是王,身边不可能没有人伺候。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勾践一直在刻意向夫差和吴国示弱,这个时候搞一个“卧薪尝胆”出来,一旦走漏风声,无异于是在告诉吴国朝野:“我勾践不服,早晚会来复仇的!”试想,这件事传到吴国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因此,勾践再没脑子,恐怕也不会搞出这样的事情来。更何况,勾践何等睿智之人,又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勾践回到吴国之后,一直只是私下里蓄积实力,明面上对吴国、对夫差一直都是以上国、上王相待,这才让吴国和夫差进一步放松了警惕,蔫儿坏的勾践才得以用炒熟的种子忽悠吴国!试想,如果勾践表现出些许不满,吴国和夫差还会留着他吗?还会收下他的熟种子?间谍这个行业古来有之,短期炒种子可以掩饰,长期“卧薪尝胆”恐怕很难不传出任何风言风语,不是吗?


综上所述,越王勾践不忘耻辱与仇恨,私下里用功、蓄积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是事实,甚至困了“攻之蓼”也可能是事实。但是,明目张胆“卧薪尝胆”恐怕勾践还没有这么傻、夫差也没有那么二!所谓“卧薪尝胆”不过就是后世的一个励志故事而已,千万别较真儿。




卧薪尝胆是真的历史故事,在很多的史书上都可以查询的到。该故事讲的是越王勾践在被俘之后,忍辱负重,最终复仇成功的故事。

没有是假的,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是为了鼓励后代的读书人一定要努力。

有这回事,在很多历史资料里面都有过这件事的记载。

  •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同历史真实有没有出入
  • 答:无出入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

  • 有关“卧薪尝胆”的历史事件
  • 答: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同历史真实有没有出入
  • 答:司马迁《史记》有尝胆记载,无卧薪记载,最早有卧薪尝胆记载应该是北宋年间苏轼使用。

  • 卧薪尝胆的真相是什么,勾践到底有没有这样做过?
  • 答:这个说法该怎样定义对不对呢?应该说,一半对,一半不对。说一半对的方面,因为在一些史籍中并没有提及卧薪尝胆的事。而在《国语》这本书里,有关于越王勾践是这样记录的: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的时候,撤退到当时的会稽山上,对全国的军队发号施令说:“我的兄弟百姓们,若是谁能找出方法...

  • 卧薪尝胆是发生在越王勾践身上吗?为何有人会质疑这件事?
  • 答:而在这竹简之中,有一篇叫做《越公其事》的文章,而这篇文章中详细的记述了越王勾践兵败后,经过了10年的时间,10年的教训,最终灭掉吴国的历史,而在这篇文章里面根本就没有卧薪尝胆的记载。它不仅没有谈到勾践鞍前马后侍奉吴王夫差,而且也没有提到勾践卧薪尝胆,这篇文章里面只记载了勾践,除了...

  • 谁能讲一下历史上卧薪尝胆的故事?
  • 答:“卧薪尝胆”的故事源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之时。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讲和,之后忍受奇耻大辱,带着妻子儿女到吴国去给吴王夫差当奴仆。3年以后,勾践被释放回国,他立志洗雪国耻。为了坚定报仇的决心,不忘昔日的苦楚和耻辱,他睡在柴草堆上,每天早起后、睡觉及吃饭...

  • 勾践是怎么“卧薪尝胆”的?这个故事真实吗?
  • 答:现如今保存最早的历史记载的记录应该是《左传》和《国语》。因为这两本书距离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比较近,记载的事实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也更高。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记载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才有过一段记载。想必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史记》这本书是可信度...

  • 卧薪尝胆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
  • 答: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卧薪尝胆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具体如下: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夫差为了羞辱勾践就让他到马棚里干活,勾践一直老老实实干活为了迷惑吴王,私下里却在住处挂了个动物的苦胆,每天干活回来都舔一下苦味,来警告自己还没逃出吴国,将来一定...

  • 卧薪尝胆的历史资料
  • 答: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或者最早卧薪尝胆的是夫差,这或许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国之后,他已经根本不把勾践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标已经瞄准了中原诸侯各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卧薪尝胆”始于宋代 勾践尝胆未卧薪。 卧薪尝胆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

  • 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 答:上面的不对,据史记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也就是说勾践只尝过胆,而未卧薪。而其他的正史里如《春秋》里只有勾践灭吴的事,连尝胆都没。望采纳。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