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南京明城墙的藏兵洞里有什么 南京明城墙破坏的一些情况

2024-05-09m.verywind.com
南京明城墙的主要建筑~

城门,是衔接城市内、外的交通要道和观瞻之所在,也是古代城垣攻防战中的焦点。为此,朱元璋等人在南京京城城门营建中,煞费苦心地数次对城门进行修葺、增筑改制,以壮其势、瞻其观。南京京城设有城门13座,每座城门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木城门和千斤闸。门址位置依据城垣形制不求对称,依门而设的瓮城有内、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城墙一周共设13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即光华门)3门,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门5门,北有太平门、神策、金川、钟阜4门。正阳门(光华门)是南京城墙十三座内城门,是京城的正门,内外均有瓮城的复合型瓮城,是中国城墙建造史上独创。通济门是南京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是一座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内部结构极其繁复,其形状在中国也绝无仅有,一座城楼,两条上城马道和人行道,三座瓮城,四道门垣皆为拱券砌筑,以及若干瓮洞,瓮城周长约690米,立面城宽约90米,均为条石砌筑。聚宝门(中华门)是南京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中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的城堡式城门,是京城的正南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三山门(水西门)规模仅次于聚宝门(今中华门),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石城门(又称汉西门)坐东面西,由两道瓮城、三通城门组成,皆为拱券砌筑。清凉门是明代南京内城十三座城门,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构成。定淮门是南京市明代内城十三座城门靠城西的城门,位于外秦淮河东岸,具体规格不详。仪凤门(兴中门)是城北进入南京城的要道,军事位置十分重要,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钟阜门坐西向东,几乎和仪凤门相对,也是两座距离最近的城门。两座城门取龙凤呈祥寓意。金川门坐南向北,因古代有金川门涵洞使得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得名,门外设有金川桥一座,城门附近设置有水闸,控制护城河和外金川河的流通。神策门相对其他城门规模较小,是南京明城墙十三个内城城门中唯一一个设有左右两个门洞的城门,也是十三座城门中唯一采用了古老的外瓮城结构的城门,且瓮城门不正对着城门,而是开在瓮城的东北角,因此成为十三座城门中结构最独特的一座城门。太平门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门,原为单孔城门,2014年复建为三孔城门。朝阳门(中山门)原为单孔券门,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兴建中山大道时,将朝阳门拆除,把门基挖低,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并改名为中山门。 瓮城,古称(闉),又称月城、曲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外的附属建筑。多数为半圆形,少数呈矩形、方形等。外瓮城城门取向不一,形成相对独立的护卫城门的设施。瓮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长期战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城垣建造工程的一大发展,也是护卫城门建筑形式中成熟的建筑设施。南京城墙的内瓮城,一反中国传统瓮城建造的旧制,将前人理论上把瓮城设置在城门内的设想,大胆用于实践,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内瓮城的形制,为明初南京城墙首创。由于内瓮城设置在城门的里边,就有条件设置瓮洞(即藏兵洞),将城门守御这一明显的薄弱部位,变成防御作战中的强点,这是外瓮城所无法做到的。13座城门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瓮城,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3道瓮城。13座城门中,聚宝、石城、神策门、清凉门4门保存至今。光华门原名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内外均有瓮城的复合型瓮城,为国内城墙建造史上独创。 通济门是南京十三座内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门,是一座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城门,与聚宝门(中华门)和三山门(水西门)是三座规格最高的内瓮城城门。聚宝门(现称中华门)是现存最大的城门,规模最大,东西长118.57米,南北长128米。城顶原有木结构敌楼,城门设铁闸和木门,铁闸用绞关上下启动。瓮城两侧有登城马道,主城内侧上下两层及瓮城两侧共有27个藏兵洞。外廓城略成圆形,周长60公里,多为土筑,现已辟为明外郭百里风光带。 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南京城墙下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秦淮河进出口分设东西水关两座水门。东水关今尚保存,设有内外两道闸门,中间一道铁栅,闸有上中下3层拱券,每层11拱,有效地分解了城墙重力。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125厘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95厘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南京原有两座水关,将内秦淮与外秦淮沟通,东水关和西水关分别位于十里秦淮的两端,素有龙头、龙尾之称。1953年西水关不幸拆除,仅存东水关。东水关和西水关都是600多年前高超水利设计工艺的代表,是明初时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进行主城区建设、水系改造时,进行的两项大的水利工程。东水关东水关坐落于南京城东南部,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东水头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932年(杨吴太和四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在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如今东水关虽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如今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建设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为了巩固王朝和繁荣明朝的经济,在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要道上建造了一座桥,因其地处内、外秦淮河的交汇处,朱元璋为锁住大明朝的风水,给此桥起名为九龙桥,希望借助龙的神奇力量镇住南京的风水,以永保大明朝的宏伟基业代代的相传下去。在清朝时,康熙、乾隆巡访江南时,都是从九龙桥进入南京城的。2001年修复东水关时,保留了九龙桥的基础,从桥面上重新铺上了大块的青石,桥的两边镶上了80个莲花彩云雕石栏杆。在桥的两端安装了4个雕花石鼓,整座桥用了近4000吨石料,桥的基础丝毫未动,由此可见古人造桥技术之精湛。西水关因为被拆除的年代久远,南京西水关不如与之遥相对应的东水关著名。西水关在水西门南侧,背靠城墙上下三层,担当水利、防务两大功能,在功能设计上是非常精密的。倚靠古人的这个地下排水系统,一般的大雨都不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仿照南京城地下水系疏通系统进行改造,所以每次北京大雨时,故宫一般都是不会积水的,因为它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这也是西水关、东水关这样的水利工程在当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古里秦淮地名源》里所考证,五代南唐时期,西水关被称为下水门,明代筑城时改建为西水关,设偃月洞。清代在下浮桥和偃月洞之间设有银台洞,又称云台洞。1935年,云台洞旧址建西水关防洪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仍然是小型防洪排涝设施。可见西水关在历史上,对于保护南京城免受洪涝之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防洪排涝,西水关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也“大有作为”。据称,当时在修建西水关时还颇有讲究,有一些“小机关”:西水关有两道闸门、桥道和藏兵洞。一道闸门在城墙之内,另一道闸门在内秦淮河出水口,城墙之下留有多孔拱券式进水巷道,用条石封住,防止敌人的“水鬼”潜水入城,城墙从两道水闸之间堆砌而成。东水关与西水关建筑布局基本一样,两相呼应,中间所夹水道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最终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十里秦淮”。可别看东水关、西水关建筑结构都一样,到了六朝以后,西水关的繁华、热闹却是当时东水关远不能企及的,与现在成相反之势。 西水关是内秦淮河的出水口,与长江相连,设有码头,算得上是南京‘进出口’的咽喉,也是当时南京城最繁忙的物资集散中心。除了货物外,外地人如果想走水路进入南京城,也必须是从西水关下船,然后经水西门进城。码头上也设有关卡,想要下船上岸的人必须得出示凭证,才可以进城。这大概与洪武年间发生过的“间谍案”有关,因为当时商业发达,有许多外国人也会来到中国,期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之后,进出口管理也便更严格了。西水关的繁华从考古发现中也可力证。20世纪80年代末,西水关出土一批六朝、隋、唐、宋、明、清等各个时代的文物。 环绕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唯有太平门向东一段城墙外侧没有开筑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的水源,来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经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使进犯之敌望而生畏。城墙现存护城河全长为31.159公里,城墙与护城河间距最宽处为334米,最窄处为9米。 “藏兵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兵洞”在聚宝门(中华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中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南 京 明 城 墙
  南京城垣沿革
  南京建城史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冶城山建冶城始,迄今已2500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 越大夫范蠡在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成为建南京城垣之始。
  时隔一千八百年后,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cxcx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明城墙的格局
  明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层墙垣由内而外迭套组成。
  现今所称的明城墙一般是指京城的城墙,亦称内城。
  历代建都,概取方形。明城却违背古制,呈不规则形,依山形地势而成。它利用南唐都城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拓宽加高,并向东、西延伸,依山据水,转而合拢,正所谓“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面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城周长度号称96里,实际全长33.676公里。
  明城墙共建城门十三座,其中除改扩建南唐的聚宝(今中华门)、三山(今水西门)、石城(今汉西门)三门外,又在适当位置新开十座门:南曰正阳(今光华门),南之西曰通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今和平门)、金川、钟阜;东曰朝阳(今中山门),西曰清凉(今清江门),西之北曰定淮、仪凤(今兴中门)。
  后来,清末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今玄武门),1921年开海陵门(今挹江门),1926年开雨花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和新民门,1933年开中央门,1952年开解放门,再增九门。
  明南京内城的十三座城门中现存只留下中华门、汉西门、神策门、中山门和清江门五座,以及清以后所开的玄武门、挹江门和解放门三座。 
  在引秦淮河水入城的出、入口处的通济、三山二门还各建水门一道。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仅余下部石壁和壁上闸门石槽。
  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因地制宜,尺寸不一。城高度一般在14米到18米之间,总体是城南较高,城北较低。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
  明代城门上当时都建有城楼,但均已毁废。现仅存的神策门上的歇山顶重檐城楼,经专家鉴定系清末建筑。当时每座城门都有木门、千斤闸各一道,以资防守。
  中华、通济、水西、汉西等在军事上据显要位置的城门都建有瓮城。现仅存中华门瓮城。
  明城墙的建造
  城墙由城基、墙身、雉蝶三部分组成。
  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 都浇灌一种“夹浆”。据传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 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 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蝶”(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厘米, 宽 20厘米,厚 10厘米,实物标本则有略大或略小于该尺寸的,这是制作中的误差。每块砖重为10至20公斤。
  砖分瓷土砖和黄土砖两种,以后者占绝大部分。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5省的府、州、县, 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 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明朝廷为了确保砖的质量,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 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 多则 70 余字。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 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 5至 6级责任人的名字, 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 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墙建造过程中,动用人力、工匠无数。
  明城墙的破坏与恢复
  明城墙自建成以来,历经六百多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又几经兵乱,倍显沧桑。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对城墙进行查勘,城门及城墙共损坏300多处。
  1954年实测南京城墙周长约34.36公里。
  1956年,南京市拟定并执行了拆城计划。
  1958年测知,城墙基本完整保留的长度为15.308公里,由于拆除等原因半损坏的长度为13.375公里,两者总长28.683公里。
  1983年南京文物普查办公室进行了又一次城墙普查。经实测得出,外形完整的城墙19.802长度公里,半损坏的城墙长度1.549公里,总长为21.351公里。与1958年相比,完整和半损坏的城墙总长减少了7.332公里。
  2004年5月,经恢复与保护的明城墙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 23.743公里。
  为凸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南京市政府自1988年以来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老城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从长远规划看,全面修缮后的明城墙将会连成一片,届时人们就可在明城墙上绕南京城行走。
  中华门
  中华门(即明代的聚宝门),是最雄伟并完整保存至今的一座明代古城门。它位于城南偏西,东西宽128米,南北深129米,城高21.45米,占地16512平方米。南临秦淮河,内依内秦淮河。有三道瓮城,四通城门,27个藏兵洞(即外墙砌实的城门洞,可藏兵三千人)。每道瓮城城门上建有闸楼,最上层筑有重檐、庑殿顶的敌楼以供瞭望。清嘉庆年间倒塌,重建后又于1937年毁于炮火。在第二层有藏兵洞7个,中间一个最大,长44.34米,宽6.84米,高6米左右,面积303.3平方米。下层中间是城门洞,西边有藏兵洞6个,各长43.1米,宽3.62米,高6米左右,每洞面积156平方米。
  西安明城墙
  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城墙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千米,始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是明清北京城的重要象征。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原有的城墙在整体上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市政府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对明城墙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工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墙的历史原貌为原则,按照保留现状、恢复原貌、维修险情、加固残状、适当复建的做法,使城墙恢复为连续的整体。2003年9月,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对外开放。
  遗址公园外围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带状公共绿地,根据不同功能可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区、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五个部分。2003年与北海公园、菖蒲河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密云奥林匹克健身园等12个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精品公园。
  以古老的城墙为背景,从西往东,由园林工人精心设计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一一呈现,其间点缀以朴素自然的菊花、海棠、萱草、马蔺等花卉,移步换景,更增添了古老城墙的魅力。
  注:图为南京中华门瓮城
  交通线路:乘44路或地铁到崇文门下车,向西步行5分钟即到。

南京中华门藏兵洞是我国比较著名的藏兵洞,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目前,中华门城堡二层闻名遐迩的藏兵洞和夫子庙的大市场几乎没有区别。魔术扑克、塑料手镯、造假的雨花石、赝品书画、还有数不清的说不清楚原产地在哪里的工艺品,7个藏兵洞一家接着一家,无一例外都成了所谓的纪念商品小商品市场。

  • 南京明城墙暗堡里,为何藏着一把欧洲刺刀?
  • 答:南京明城墙里面还有不少的暗堡,当时战乱频繁,建几处暗堡也不足为奇。藏着一把欧洲刺刀的暗堡编号四十六,位于武定门南侧约三百米的地方,为一个维修工人无意间发现的。接着就引来了不少专家开始挖取里面的古物。从四十六...

  • 南京明城墙上面的三个小口子是啥
  • 答:藏兵洞。根据南京地方历史资料记载,南京明城墙上面的三个小口子都属于藏兵洞,当外门失守的时候,藏兵洞里的士兵可以出来,与内城门上的士兵夹击敌兵,也可以抵挡炮击。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

  • 中华门城堡藏兵洞
  • 答: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中...

  • 南京明城墙下有很多小门洞是干嘛的?
  • 答:哈哈。那个是藏兵洞。南京的城门都分为内外城门的。当外门失守,藏兵洞里的士兵可以出来,与内城门上的士兵夹击敌兵。也可以抵挡炮击等等。

  • 南京中山陵景区旅游指南南京中山陵景区介绍
  • 答:我心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藏兵洞。我一边走,一边带着父亲走进了第一个藏兵洞。有一个西藏士兵洞的简介。据说一个藏兵洞可以容纳700多人。走进第二个藏兵洞,里面是排列整齐、字迹清晰的旧砖。在几个藏兵洞穴的后面,有的有一枚大...

  • 南京明城墙上面的三个小口子是啥
  • 答:1. 南京明城墙上的三个小口子是藏兵洞。2. 根据南京地方历史资料记载,这些藏兵洞在城池遭受外敌攻击时发挥作用,若外门被突破,洞内士兵可出击与内城士兵协同作战,对敌形成夹击,或用以抵挡炮火。3. 南京明城墙由宫城、...

  • 南京又称之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宝垒瓮城
  • 答: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垣为南京明城墙,在修筑以前,中国传统瓮城的制式是将其设于主城门外。南京明城墙一反此旧制,将瓮城设于城门内,在城体上革命性的设置了"瓮洞"(藏兵洞),大大加强了城门的防御能力。京城13门中...

  • 【江苏游记】南京-明城墙·中华门瓮城——洪武瓮城豪气在,东夷烽火血...
  • 答:这座城墙坚固无比,规模宏大,还设有瓮城与藏兵洞等军事设施,其保存之完好令人叹为观止。1928年,南京市政府顺应时代,赋予了它新的名字——中华门,象征着民族的荣耀与团结。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夜晚的灯光映照下,大...

  •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特色
  • 答: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

  • 据说南京明城墙下面埋着聚宝盆,这是真的吗?
  • 答: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旧时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与老门西,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行走城墙城砖铭文 藏兵洞里有天地 走进中华门瓮城,在第一道...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