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2024-06-03m.verywind.com
~ 【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 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一词多义

  (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XX的著作)

  (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1)而耻学于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汤之问棘也是已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而御六气之辩

  二、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马也,尘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三、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众人匹之

  7、而莫之夭阏

  8、彼且奚适也

  9、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五、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识

  2、穷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振固穷,补不足

  穷根穷底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5、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列前茅

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编织幻想的境界。它还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

  2、《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反之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态度,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境界。

  4、《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排内,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4.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如:

  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

  独五人之激檄,何也?(同上)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同上)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

  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

  壮士,能复饮乎?(司马迁《鸿门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

5.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 高一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
  • 答:4.高一年级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高一语文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
  • 答:【 #高一# 导语】高中必修课本中,很多文言文及古诗是需要背诵的, 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语文文言文及古诗必背篇目 篇一 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

  •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 答:【 #高一#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答:【 #高一# 导语】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以下是 考 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一】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 答:5. 帮忙总结一下高一粤教版语文必修1和2文言文的知识点,主要是‘之’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谦辞.一、副词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1.程度副词2.时间副词3.范围副词4.语气副词5.频率副词6.谦敬副词二、介词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

  •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
  • 答:★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纳 ★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识点 已赞过 已踩过< ...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 答: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 答:★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 高中语文必修1课本文言文挖空训练 ★ 高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 高中必背文言文大全 ★ 高考必背古诗文必修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 高一必修语文文言文
  • 答:1. 高中语文经典文言文 (一)古文 1、孟轲《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 )2、荀况《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3、庄子《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必修五 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必修三...

  • 高一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 答:必修一:《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离骚(节选)》、《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