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电影技术的极致 或是第九艺术的起点-《信条》观影感受(不涉及剧透)

2024-06-01m.verywind.com
~ 《信条》这部电影在各种电影技法和桥段的处理上,依旧是让人惊叹的,不过我在看之前已经有了一种预期,就是和诺兰之前的电影《盗梦空间》或者《星际穿越》比,会不会更震撼,那种观众想看到的“烧脑”会不会出现。而事实上带着这种预期去看,《信条》的观感就会好很多。

而且事实上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也不需要去理解那些高深的理论。受限于电影这个本身就是单向度的媒介,诺兰能做到通过剪辑实现时间线的跳动,或是穿越时空的剧情冲突,已经是极限了。通过倒放,跳跃剪辑,镜头语言以及脚本的伏笔,诺兰与其说讲述了一个穿越时空的故事,倒不如说是将时间参与到叙事中,从而完成了一个回文游戏。故事本身,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前几部诺兰电影的传统内核叙事。(引用于公众号文章《信条:回文游戏》)

类似的回文叙事不得不让人想起2016年电影《降临》,其实我感觉它的原文小说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对这种时间上的回文描写得更好,电影略显单薄。在这一点上诺兰显然更高明,选择使用时间的具体表现,比如倒放的视觉细节或是循环叙事来表现。

近年来能看到很多电影作品希望尝试突破电影这个单向度媒介的边界,不过我觉得实在是有点缺憾,虽然《信条》似乎是极限了。之前在看电影《1917》时也有这个感觉。

在《1917》里,导演可能希望通过完全没有剪辑,也就是单项时间流的叙事,来展现更好的观影体验,同时创造新的电影形式。但事实上观众通过仅仅坐在大银幕前观看,导演能提供的东西还是有限,最后不得不通过假剪辑,模糊时间的流逝等等方法来推进这个故事。我当时在看的时候就想啊,同样的观影或者用户体验如果想到达,其实通过VR来实现就非常容易。只要提供一个类似背景的游戏,辅助以电影里的令人惊叹的视觉艺术,配乐,以及脚本,观众的代入感就可以不受一块二维的,不能交互的屏幕的形式上的限制了。同时和这块传统荧幕相比,(根据我在研究生时产生的学术垃圾),即使是简单的vr设备依旧能提供很高的临场感(presence)和沉浸感(immersion),电影中通过复杂手法表现的时间,物体和运动上的效果也能在vr设备上得到更好的体验。

回到《信条》,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最近的3A大作中也有很多,remedy更是其中翘楚,虽然我都是通过视频云通关的,但在看电影时也经常能想起这些游戏。比如《alan wake》

《量子破碎》

《control》

在这些游戏中,精神和时间的模糊联系,以及在陌生环境下讲述传统叙事的体验都更好。

与之类似的,并且在动作体验上更好的是《泰坦陨落2》

以及在剧本的张力和氛围营造上也很棒的《掠食》。

也许游戏厂商在不久的将来会制作出越来越第九艺术的作品。在《信条》中一些通过电影手法展示的体验,可能在游戏中表现起来会很容易。

当然这部电影本身,在配乐,剪辑和场面调度这些技巧方面依然是顶尖的。

或许将来我们会看到诺兰会去做一个3A大作游戏的导演?

reference:

1. 公众号文章    《信条》:回文游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