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辛弃疾的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经历!谢谢! 求辛弃疾的生平经历的简介,是简介阿亲!!!五十字以内阿五十字...

2024-06-02m.verywind.com
辛弃疾的一生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词人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1161年率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病卒于江西。
【满意请采纳,弓之力谢楼主】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同时更令他名垂青史的,则是他所写的豪放词。靖康之难后,中原大部分被金人所占领。辛弃疾的祖父为族人所累,未能随宋室南下,出仕于金。辛弃疾因为父亲早亡,幼年就随祖父辛赞读书。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不刻不忘祖国,每逢闲暇之余,就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便使辛弃疾以后产生了浓烈的爱国思想。
后来,南宋被金国入侵,这期间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金起义。辛弃疾也在济南地区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准备抗金。南宋朝廷对辛弃疾的义军赞赏有加,授予辛弃疾承务郎。但是不幸的时,当辛弃疾南下时,义军中的叛徒勾结金国,义军被迫解散。辛弃疾得知后火冒三丈,带领几十名骑兵,长驱数百里,直闯叛徒老窝,将其生擒。当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三岁,从此名声大震。“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辛弃疾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赞誉,南宋朝廷也对他进行了提拔。
南归之后,辛弃疾的报国热情更是高涨,不顾自己位卑言轻,多次向皇帝进献抗金谋略,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复。其间不乏独到的真知灼见,比如指出南宋在军事上应该有意识地分割强大的敌人,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能击败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十论》之中,同样显示出了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治国安民的非凡才能。但可惜的是,当权者软弱无能,不能善于听取意见,最终只能使辛弃疾的努力付诸东流。
嘉泰年间,时任宰相韩侂胄求功心切,急于对金开战。然辛弃疾认为南宋还未做好充分准备,需再等时日。由于政见的不合,辛弃疾后来遭到弹劾被贬官。果然,在开战之后,南宋一败涂地,不得不向金求和。辛弃疾对国事忧虑激愤,最后抱恨而殁。辛弃疾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希望早日光复大好河山,但终其一生无法实现。他将报国无门的愤恨融入了词中,最终成为了一位彪炳史册的大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文学成就:
辛弃疾的文学造诣很高,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也占有着一席之地。他写的词在当今也备受推崇,并且也是在两宋词坛流存作品至今数量最多的诗人。他的词作大部分都创作于闲居时节,这体现了创作与其经历的相关性,同时也印证了“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由于他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所以他不得不把满腔的爱国热情与雄心壮志诉诸笔端。时过境迁,虽然壮志未酬,但是却得到了文学上的桂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从上述作品中,辛弃疾的爱国热情一览无余。但是这些作品同时又伴随着其郁郁不得志的情感。他越是想要为国出力,却越是遭到腐朽势力的压迫。所以自身的壮志未酬和对朝中腐朽势力的不满与其爱国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其豪放的词风。与苏轼合称“苏辛”。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如果说苏轼之词是乐观旷达的文人学士的心灵记录的话,辛弃疾的作品就是一个慷慨悲歌的失路英雄的思想轨迹。
辛词的艺术成就也对词境的开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词这种文学体裁刚刚兴起之时,多数描写的是宫怨闲愁,而到了辛弃疾手中,词境变得宏大,其谈事说理,议论朝政、寄情山水、诙谐讽刺,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使词在题材方面有了一定的拓展。由于其自身经历的特殊性,他既有报国的雄心壮志,又有真才实干,早年起义抗金,后来又独立创建“飞虎军”,这样的人进行词的创作,自是能别开生面,开拓一片新天地了。
辛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很独到。由于辛弃疾饱读诗书,谙熟经史,在其所创词中经常引经据典。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征。辛弃疾能够借助古典的形象来抒发当时的心志,并且能够用得恰到好处,挥洒自如。如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是将三国中的人物,霍去病的事迹与廉颇的事迹加以引用,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炉,可谓鬼斧神工之笔。并且其善于捕捉艺术形象,在许多词中都是截取其中的某个画面或者风景,寥寥数笔,即勾勒出生动形象的一幅画面,犹如传神的简笔速写,可谓词中有画。
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同样令人赞叹。其熔铸经史子集的语言于作品之中而加以灵活运用,并且能赋予新的含义。如《水调歌头》中“万钟于我何加”即是化用孟子的语录而来,“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贺新浪》中的“白发三千丈”明显取自诗仙李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辛词的许多描写田园生活、乡村景致的词作都有这样的特点,平易通俗语言的运用,既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又收到了清新明丽
总评:
辛弃疾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其宏大的理想,一生在愤恨中度过。但即便如此,辛弃疾依然不失为一代英雄。他将自己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华表现在其豪放的词中。而对词境的开拓突破,主要是由于对自己志向至死不渝、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其自身所具有的英雄的胸襟和气度,更加上平生的不凡经历及不幸遭遇的交互激荡,造成其词的意境得以突破传统。所以辛词对传统的突破,可以说是其人与其世相结合而造成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有理想的诗人,他同时还是一位在实践方面可以建立功业的、有谋略、有度量、而且有权变的英雄人物。只是由于他在建功立业方面的理想全部落空,在失志之余,遂将平生抱负与理想全部寄入词的写作,而且还将其平生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也都用在了词的写作之中。
辛弃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又壮志难酬,生不逢时。他的词在中国词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和继承。
、活泼生动的艺术效果。

  • 辛弃疾的一生经历
  • 答: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可以用五十字概括:参加反金义军,奉表南归,历任微职,积极反金,为奸所嫉,不得重用,壮志难伸,忧愤而卒。仕途成就: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在他南宋任职的前...

  • 辛弃疾的一生经历
  • 答:主要经历: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

  • 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是什么?
  • 答: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是: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

  • 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答: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 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 答:辛弃疾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1、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身后的汉人奋起反抗晋国人民的压迫。21岁的辛弃疾还召集了2000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强大起义,并担任掌书记。2、步入仕途:辛弃疾在义军中的表现和辛弃疾惊人的勇气和决断力一度成名。宋高宗任命辛弃疾为江阴签署判决书,...

  • 辛弃疾一生主要的经历
  • 答: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

  • 辛弃疾的生平资料,详细一些的
  • 答: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

  • 给我、辛弃疾 一生事迹 (即是人生阅历和他在哪年干什么做了什么词...
  • 答: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