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D59 阳明“心学”之前三变和后三变 [沉淀-精进1000天]

2024-06-02m.verywind.com
~         王阳明,大儒,儒家四大圣人之一,中国历史上2个半完人之一。被称为完人有三方面的贡献,立言,立德,立功。在立言上,王阳明基于宋代朱九渊的心学,完善了心学体系,使儒家在明代这个混乱时代大放光彩。实际上,王阳明完善心学体系并不是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的,也是经过三次异变和三次质变之后才形成的。

阳明前三变属于异质的转变,就是不同内容,不同趋向的转变。

        第一变,泛滥于辞章。实际上之前还曾经学习过游侠,骑射。虽辞章已一代人物,终未能阻拦其不羁的脚步。

        第二变,入道,学佛。传闻在佛中修道“先知”地步,始终不能忘却亲情。突然有一天,顿悟,若去了亲情,没了人,还有什么人类,悟了也无用。离开佛道。

在18岁,遇大儒娄谅,一句话“圣人必可学而至”专心修习儒家。

        第三变,龙场悟道。在学儒之初,曾经研习当时流行的朱熹的“格物致知”,终不入其门,才转入道、佛。在被贬龙场驿丞,终于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在悟道后,由于长久静坐,身体受到伤害,不得不静坐以恢复,也标志踏入了阳明后三变。

        阳明后三变,是同质发展与完成。完善了心学体系。

        第一变,默坐澄心。静坐,慢慢清除内心杂念。

        第二变,致良知。提出致良知的概念。“致”是一个动词,通过修炼让良知显现。具体可以在王阳明心学核心中的致良知求道。

        第三变,圆熟化境。圣人气象显。

至此,心学体系基本完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