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中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的翻译是什么?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什么意思

2024-06-02m.verywind.com
《论语》中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的翻译~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这样的人虽然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一定会说他是读过诗书的。

翻译: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解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体现了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扩展资料: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他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论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夏



【翻译】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赏析】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个“未学”二字说的好,上则语录的解释中我说了孔子认为的三种人的不同认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不识一字,但能领悟禅宗真谛,“未学”也就是这个意思。能做到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即便是没有学什么,便也是“生而知之”了,这种人用不着学了。子夏在这一点上和孔子的认识是相同的。实际上 ,世人认为子夏与子游同类,主要是从《子张》中认识的,这里子夏认识与孔子有子是一样的。

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出自《论语》。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