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康熙的十三阿哥生母是谁 康熙十三子胤祥生母敏妃是谁

2024-06-01m.verywind.com
康熙的儿子十爷,十三爷的生母是谁?~

康熙的儿子十爷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十三爷的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爱新觉罗·胤䄉
爱新觉罗·胤䄉是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
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岁。
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时年44岁。

扩展资料: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
雍正元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
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
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
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
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敬敏皇贵妃(17世纪-1699年),章佳氏,镶黄旗参领海宽的女儿。14岁入宫,侍奉康熙帝时为妃,但未行册礼,故没有封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逝世,谥号为敏妃。
雍正初,雍正帝因为胤祥的缘故,追封章佳氏为皇考敬敏皇贵妃,并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个陪葬康熙的妃子。

康熙的十三阿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

参领海宽女章佳氏,本满洲镶黄旗包衣,参领海宽之女。初为宫女,侍奉康熙时无册封,为庶妃。生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雍正时期,由于其子允祥的效忠,被雍正追赠为敬敏皇贵妃,并将敏妃迁葬于景陵,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系由雍正开创。

大学士尹继善女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为乾隆第八子和硕仪亲王永璇嫡福晋。

大学士、一等公阿桂女章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为庄亲王允禄第八子奉恩辅国公弘融嫡妻。

扩展资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佳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公是位参领。允祥14岁时,生母去世。康熙帝序齿诸子中,除去允礽外,允祥是惟一一位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章佳氏去世后,允祥由德妃代为照料,与德妃长子胤禛十分要好,这同自幼由惠妃抚养的允祀与惠妃之子允礻是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分相似.

  允祥精于骑射,诗文翰墨亦佳[注:参见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卷134,《宗室王公列传》6,《怡亲王胤祥》]。他同比其小两岁的皇十四子允礻题,是八阿哥允祀以下皇子中最出色的两位,而允祥又相对更偏重于文[注:震钧《天咫偶闻》卷3载,“怡亲王(允祥)府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绛云楼未火以前,其宋元精本大半为毛子晋、钱遵王所得。毛、钱两家散出,半归徐建庵、季沧苇。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乾隆中,四库馆开,天下藏书家皆进呈,惟怡府之书未进。其中世所罕见者甚多,如施注苏诗全本有二,此外可知。”],后者则侧重于武。

  允祥与允礻题两人共同的启蒙老师,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之子法海。24岁考中进士的法海被选为皇子师时,只有27岁,允祥当时13岁,允禵11岁。“法海侍皇子讲诵十年,直词正色,蒙圣祖喜与,谓独不能欺。”[注: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2,《法海》]允祥与允禵才学俱佳,当有法海教诲之功。

  雍正年间所修《八旗通志初集》中,称允祥为“圣祖钟爱甚笃,省方巡幸,恒命扈从,恩宠优渥。”这实际上是指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前的情况。自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13岁的允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允祥带往。如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除去皇太子允礽外,随行皇子只有允祥。换言之,这10年中,康熙帝外出时,允祥是所有皇子(包括皇太子允礻乃)内惟一必定随往者。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允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第,是一难得人材。这应是允祥为康熙帝所青睐的主要原因
  康熙四十三年节1704年)前后,皇八子允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称“十三殿下(指皇十三子允祥)”乃康熙帝所“钟爱者”。不足20岁的允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汉族文人也一清二楚。

  诸皇子内,允祥与四兄胤禛一向要好。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雍正帝在祭文中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雍正帝继位后将允祥倚为心腹,是以他们青年时代结下的情谊为基础,如果他们对皇太子允礻乃的看法与立场相左,或在康熙朝晚年的储位之争中未曾达成默契,这一基础势必发生动摇,情况就是两样了。

  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后,康熙帝对允祥的看法发生很大变化,允祥的地位一落千丈。
  《八旗通志初集》中说允祥“谨度遁礼,恪慎有加。不立党援,不邀名誉,……公私政事,一无扰累。”允禩“数以诈术诱惑诸王,王(指允祥)独不为所动。”据《清世宗实录》载,雍正帝曾称赞允祥“于皇考时敬谨持身,廉洁立品,未尝图利干预一事,纠党邀结一人,……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举国共知。”然而,《雍正起居注册》中记载上述同一段话的前面,还有很关键的数句,为实录所删除:“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数年以来,王敬谨持身,廉洁立品……”[注:《雍正朝起居注册》,第1册,第139页]

  足见,允祥谨言慎行的处事作风,是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中,受到重大挫折和打击,心情压抑的情况下,逐步形成,如果此前即是如此,也不会深深卷入反太子事件并受到牵连。
  下述两种私家著述中,都透露出允祥与一废太子事件的密切关系。

  据《永宪录》载,“胤祥戊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以旧东宫事波及,亦削贝子。后再复。”前已述及,康熙朝曾于三十七年、四十八年两次分封皇子,第一次止于皇八子允禩,允祥自然不在其内。第二次分封,是在复立允礽为皇太子后不久,此次止于皇十四子允禵,而皇十三子允祥仍未受封[注:按,雍正帝也承认这一点,参见《清世宗实录》卷13,雍正元年十一月辛丑]。康熙帝的年长皇子中,允祥是惟一一位在皇父生前没有受封之人。这与他曾深受皇父器重的情况,形成极大反差,若非犯有重过,不会至此。雍正帝说他“于皇考时……家计空乏”,这同他始终不曾封爵,因而既无其他皇子封爵时所受大量钱财,俸禄所得也相对较少,密切相关
  另据《永宪录》载,四十七年九月,允祥事发后,其老师法海因之被牵连,受到降职处分,并被调离此任。法海的同僚徐元梦,称法海是“以侍皇子得过”。从法海一贯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处事风格,以及同坚决反太子的允禵等人关系很好等情况看[注:按,康熙五十七年允礻题率师西征后,法海奉旨“赴西宁军前效力”。雍正继位后,称法海“至西宁,遂与允礻题私相交结。允礻题为大将军时,时,种种贪纵不法之事,法海并不劝阻。及朕即位后,令允礻题来京,法海乃军前效力废员,未奉朕旨,即潜至京师。”参见《上谕内阁》,雍正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他对皇太子允礻乃不会有好感,或者曾为允祥在倒太子的行为出谋画策。

  《皇清通志纲要》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该书作者系允祀之子弘旺,他将允祥同废太子及皇长子允礻是并列,与其他皇子相区别,从而透露出允祥在一废太子事件中过愆甚重。但后人也因此而产生误解,认为皇十三子允祥从此被长期监禁,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才放出。事实上,允祥不久就被释放,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巡塞外,他在在随行皇子之列。但此次康熙帝将他带在身边,绝非示以宠爱,而是具有防范之意。

  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帝在允祉、允祥和允禵3人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可见,允祥虽被开释,但康熙帝对他已失去信任,故令允祉、允礻题等皇子加以管束。允祥与其他皇子一起恭阅上述朱批,所受刺激之大,尴尬羞愧之状,皆不言而喻。他之所以自此谨言慎行,敬恪有加,以终其生,可以从这里找到部分答案。这便是雍正帝所言康熙帝对允祥的“随即鉴宥”。
  由于心情郁闷,允祥终于患病,“湿素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此症时好时坏,经御医反复医治,很长时期未愈。康熙帝是位慈父,尽管对允祥十分不满,但对儿子的病痛仍记挂在心。他支塞外时,经常在给皇子们的朱批中问询此事,并亲阅御医奏折,对治疗做出具体指示[注:满文朱批奏折4件,胤祉等奏,康熙五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六日初六四日、六月初六日、康熙五十一年(无月、日)。按,由于种种原因,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后皇子们的奏折保存下来的极少,故允祥此症于何年痊愈不详]。自四十九年直至六十年(1710—1721年)期间,允祥始终未曾随皇父外出,因腿足疾患行走不便,当是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情况判断,允祥曾是皇子中反太子派成员之一,并在一废太子事件中遭受挫败。胤礻真继位后,允祥虽然备受倚重,但却谨恪有加,竭心辅佐,与年羹尧、隆科多两人恃宠妄为的作风,形成鲜明对照。因此,胤禛对允祥评价极高。允祥之所以对于新帝的宠任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是由于他自幼对胤禛的性格作风极其了解,深知这是其得以自保的惟一良法,同时也表明,康熙四十七年的重大挫败,对允祥的作风与性格影响之大,直至终生。

  值得注意的是,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雍正帝在斥责曾跟随允礻题出征,并被保举为将军的宗札布时说:“如今尔言怡王(指允祥)为平常之人,无所知识,却将国事交付伊办理,何能治理好?尔之此言,是否言及于今?是否诅咒国家?若言怡王,自幼强健聪慧,人才优良,皇父优加恩宠,此事举国皆知。怡王并非胆大妄为之人,从无非分之念。怡王对皇父尽以子道,对二阿哥尽以臣道。由于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妒忌、陷害,因而株连于二阿哥。自被株连后,多年来惟感激皇父之恩,而对允就题等人胡闹之事,从不过问,亦不敢越雷池一步。怡王从不使皇父担忧,此事众人亦皆知。”按照雍正帝的上述说法,允祥是因“与二阿哥好,横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而开罪于康熙帝。对此须做分析

  首先,允祥如果真是与皇太子允礽关系亲密,同反太子派成员之一胤禛站在相反立场上,那么他们两人绝不会自幼如此要好,平日居京“晨夕聚处”,扈从塞外“形影相依”。

  第二,据《清圣祖实录》载,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七年(1708年)的10年内,康熙每年夏秋去塞外行围、巡视所带皇子中,都有皇太子允礽及皇长子允褆、皇十三子允祥等3人,而其他皇子却是间在其中,并非每次必往。这是皇储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矜持日趋尖锐的10年,而巡视塞外,则是康熙帝每年外出活动中历时相对最长者,显然,他携太子同行,是因不放心让太子独自留在京师,至于固定地选带两位皇子,令其随扈前往,长侍身边,不仅只是示以器重,还有以之暗中监视、牵制皇太子,加强对自己的护卫之意。当三十六年(1697年)后皇储矜持日渐公开化,特别是三十九年(1700年)索额图家人密报他有不轨之心后,康熙帝对此戒备,是完全必要的。之所以在诸子中挑选允褆与允祥,一是他们两人都精于骑射,武功出众;二是康熙帝深知他们与皇太子不合,因而不会予以庇护或与之同谋;三是允祥十分精细,作风较为踏实,允褆勇悍有余而乏沉稳,两人恰成互补之势。如果允祥同允礽关系密切,岂能为康熙帝选中,而且历10年不变?

  第三,如果确如雍正帝所言,那么,当大阿哥允褆被圈楚,允礽复立为皇太子后,因太子而受委屈的允祥也会得到相应的嘉奖,封以爵位,而不会反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与其他皇子区别对待,甚至在一废太子事件早已完结后,仍不为康熙帝所原谅,被斥之为“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封建时代,如果皇帝认为某位臣子不忠不孝,其贬责之重,非同一般,仅此一语,即可致后者于死地。倘若允祥只是犯有一般过错,爱子如命的康熙帝,绝不会出此恶言。

  因此,雍正帝所说允祥开罪于康熙帝的缘故,无法令人相信,但允祥从此退出反太子派,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一步”,则确乎如此。

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时为庶妃,三十八年去世后追封为敏妃
(康熙三十八年十三都14岁了,还说什么由德妃代为抚养,完全是胡扯,而且章佳氏去世前也没有资格亲自抚养十三,所以十三是谁抚养的现在还没有定论)
敏妃的资料可以看这里http://www.ourjg.com/bbs/read.php?tid=3355&keyword=%E6%95%8F%E5%A6%83

至于和四阿哥亲这个问题,应该不是由于德妃的问题,否则应该和年龄更为接近的十四比较亲才对,可能是天生投缘吧,据说他两个的八字非常相合,再就是也不排除开始时四阿哥有目的有意识的接近他,毕竟十三在康熙四十八年以前都是非常受宠的。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四和十三小的时候跟康熙的关系都比较近。我记得康熙有一道上谕里面意思就是四阿哥是他亲自抚养的,康熙又那么宠少年十三,这就给了他们很多接触的机会嘛,然后一接触发现脾气也相投,处着处着就有感情了吧。

  康熙的十三阿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
  敏妃章佳氏(?— 1699年7月25日)满洲镶黄旗包衣人,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生前无册封记录,为庶妃,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追封敏妃,于三十八年十月葬入景陵妃园寝——《陵寝易知》记。

十三阿哥允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外公是位参领。允祥14岁时,生母去世。康熙帝序齿诸子中,除去允礽外,允祥是惟一一位较早失去生母的皇子。章佳氏去世后,允祥由德妃代为照料,与德妃长子胤禛十分要好,这同自幼由惠妃抚养的允祀与惠妃之子允礻是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分相似.
他是由四阿哥的母亲德妃照料长大的.

  •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谁?老八、老四的福晋是谁?有什么来历?
  • 答:1:爱新觉罗.胤祥(十三阿哥)的生母: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关于章佳氏,为满人,并非二月河笔下的蒙古公主。三...

  • 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
  • 答:康熙的十三阿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敏妃章佳氏(?— 1699年7月25日)满洲镶黄旗包衣人,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生前无册封记录,为庶妃,于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追封敏妃,于三十八年十月葬入景陵妃园寝——《...

  • 清朝皇十三子胤祥的生平和家庭
  • 答: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 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 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

  • 清朝康熙的第十三子允祥的母亲是谁?哪一年去世的?
  • 答:清朝康熙的第十三子允祥的母亲是: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

  •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谁?老八、老四的福晋是谁?有什么来历?
  • 答: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 老八胤禩福晋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注:《清史稿》记为乌雅氏应为误记。)。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顺治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

  • 胤祥生母 揭秘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生母是谁?
  • 答:那么他的生母是谁呢?>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 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怡亲王 ,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 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初为庶妃(即尚未轮到册封的后宫女人),闰七月初二谕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

  • 康熙的儿子十爷,十三爷的生母是谁?
  • 答:胤祥其实是由雍正帝的母亲德妃乌雅氏抚养长大,这也是他与雍正帝关系亲密的一个重要原因。皇十三子胤祥生母地位死后尊贵,完全是因为胤祥与雍正的关系。雍正初年,章佳氏被追尊为皇考敬敏皇贵妃,也就是雍正把她当成母亲,并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章佳氏是唯一一个陪葬康熙的妃子。

  • 康熙的儿子十爷,十三爷的生母是谁?
  • 答:爱新觉罗·胤䄉是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岁。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

  • 康熙十三阿哥叫什么?母亲是谁?雍正即位后怎么样了?
  • 答: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是敏妃章佳氏,是坚定支持雍正的,史学家都说他们是“亲密无间”。雍正继位后,被封为怡亲王,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六月谥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又命入把...

  • 清朝康熙的第十三子允祥的母亲是哪一年去世的?康熙对她怎么样?_百度知 ...
  • 答:父亲:圣祖 仁皇帝 康熙(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数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母亲:庶妃 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