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环境倒U曲线的定义 解释: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

2024-06-01m.verywind.com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②履行政治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1分③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1分)④履行文化建设职能,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1分)⑤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确定主体是政府。其次确定政府的有关知识即政府职能、工作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等最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应从政府的宗旨原则、履行政府职能。点评:回答怎么办此类问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围绕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演变趋势的关系,经济学界进行了广泛研究和热烈争论。他们的研究和争论主要围绕库兹涅茨的“倒 u 假说”而展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 1955 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 u 假说”。他根据经济增长早期阶段的普鲁士(1854-1857 年),处于经济发展后期阶段的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1880-1950 年)收入差距的统计资料,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库兹涅茨在解释倒u 假说时,认为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逐步恶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而储蓄和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而在经济增长中必然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城市的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恶化。他认为现实中有一些因素能够抵消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从而使收入不平等的状况由恶化向逐步缓和转变。这些因素是:(1)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如遗产税、累进所得税制和救济法的实施;(2)人口中富人的比重由于其比穷人更倾向于控制生育而下降,导致若干年后固定比重的最富裕阶层中有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口进入,从而使这一阶层的相对收入份额下降;(3)技术进步和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不可避免地导致来源于旧行业的财产和收入的比重在总收入中逐步减少。
由于库兹涅茨占有资料和国别案例的不充分,他所提出的“倒 u假说”是否有普遍性,一直在经济学界备受争议。有些经济学家赞同这一理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得出了与库兹涅茨一致的看法。刘易斯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两种收入差距将不断扩大:一是资本家阶级同劳动阶级之间收入相对份额的差距扩大,而且越来越大;二是在劳动阶级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即现代工业部门工人的工资高于传统农业部门农民的收入。随着经济继续发展,现代部门吸收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工人的工资将逐步上升,劳动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可能缩小或不变,社会总收入差距可能停止上升,处于稳定时期。当经济发展进入较高级阶段时,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逐步消失,劳动从无限供给变为稀缺要素,而资本要素则处于相对充裕的状态,这时,工资上升,劳动阶级的收益上升,而资本家阶级的收益则下降,整个社会总收入差距将下降。
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分析中发现了许多倒 u 假说的反例。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过程。在工业化初期,它们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都有所改进而不是恶化,其中台湾省的情况特别突出。从 20世纪 50-70 年代,台湾的经济迅速增长,人均GDP从1964" 年的 500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 1000多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6%,而收入不平等现象却在不断改善,基尼系数从1953 年的0.57下降到1972年的0.92。另外,日、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也没有象“倒 u假说”所说的那样逐渐缩小,相反却出现了扩大趋势。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对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具有随着经济增长先逐渐增大、后逐渐缩小的规律。如果以收入差异为纵坐标,以人均收入为横坐标,则两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粗略地观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也同样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eneGrossman)和克鲁格(AlanKrueger)在对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质12年(空气污染物:1979~1990;水污染物:1977~1988)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中发现,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间呈倒U形关系,即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增加,后下降。污染程的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据此,他们在1995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说。
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热烈的讨论,赞成者为多数,亦有反对者,还有不少研究对EKC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提出了修正意见。赞成者从以下几方面证实EKC:第一,EKC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自然进程——从清洁的农业经济,到污染严重的工业经济,再到较为清洁的服务经济;第二,污染涉及外部性问题,而要使外部性内部化需要先进的制度条件,只有发达的经济条件才能提供这种可能;第三,环境的改善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技术因素、需求因素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限制因素会逐步得到缓解,从而使环境得到改善。许多学者运用具体资料进一步验证了EKC,如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帕纳约托在验证EKC的基础上,进一步列出了低收入期、转折期和高收入期的环境质量特征值。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段的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了比较一致的倒U形曲线。一些批评意见对EKC提出质疑。如:某些环境退化事实上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只能减缓或终止这类环境退化,却很难使之得到改善;某些工业化国家污染程度的减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将自己的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果,而以此为代价的环境改善途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仿效,因为它们已无处输出污染。还有的研究强调,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但并不能自动使环境得到改善,自觉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才是环境改善的关键,否则,环境污染会一直随收入的提高而上升。

倒U曲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

  依据推测和经验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的倒u形字曲线假说。库兹涅茨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基于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进行的。他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配差距会发生趋势性的变化。但是研究这样的问题却受数据缺乏与合理理论模型的制约。库兹涅茨设计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另一个是非农业部门。这种分法实际上相当于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产业部门。库兹涅茨设计和研究了它们之间人结构变化对收入差距变化产生的影响。反映和推演工业化进程或二元结构变化下分配差距的变化规律是库兹涅茨的本源思想,但是由于库兹涅茨在当时无法提出一个工业化进程中分配差距变化模型,只能依据大量的猜想和引用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这就把后来研究者引入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的简单表述形式上——人均收入变化(或经济增长的变化)与分配差距变化的关系上,并且背离了库兹涅茨自己最初考虑的问题,即以人结构变化为依据的分析方法。随着计量经济学不断被应用到研究当中,研究者试图用统计学的工具来证明库兹涅茨假说。

环境污染的倒U曲线

  即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将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会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来看,根据统计资料,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我们的总体判断是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吗
  • 答:一般说来,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恶化;在后工业化阶段,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超过规模效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改善。归结起来,这三类效应共同决定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形曲线关系: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之所以提出...

  • 库兹涅兹周期理论的曲线
  • 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曲线解释该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

  • ...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使我国‘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 答:库兹涅茨曲线倒U曲线有两种。一种是,社会收入差距大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性曲线,一种是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判断是第二种曲线。要在现有人均GDP水平下,尽可能地降低减少环境污染程度。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驱动;必须加强...

  • 如何客观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
  • 答:然而,EKC假说也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一些国家,消极等待环境质量改善的“倒U”曲线拐点的到来,而不是积极发掘自身优势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EKC曲线并不是一个必然规律,它只是一种理论模型,不能简单地套用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中。此外,EKC曲线的形状和转折点也受到多...

  • “先污染后治理”辩题出发点
  • 答: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有关人士介绍,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可吸入颗粒物比例的23.3%。而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大量吸入二氧化氮,可导致肺部受损和呼吸系统的问题,它还是地面烟雾的主要成分。近日有报道称,我国国民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生存环境遭受污染是...

  • 解释: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
  • 答:如果以收入差异为纵坐标,以人均收入为横坐标,则两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该曲线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C)。粗略地观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也同样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格鲁斯曼(GeneGrossman)和克鲁格(AlanKrueger)在对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质12年(空气污染物:1979~...

  • 心理学中压力与表现的关系呈什么曲线
  • 答:心理学中压力与表现的关系呈倒U曲线。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又称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心理学中也存在许多倒“U”曲线。倒U型曲线的意思就是描述人的动机与努力效果之间关系...

  • 什么是倒u形假说,思考技能的复杂程度与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
  • 答:倒U形假说是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体的唤醒水平与技能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形曲线。与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如下:在技能复杂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个体的唤醒水平随着技能复杂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而,当技能复杂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的唤醒水平会随着技能复杂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

  • 警戒反应阶段身体防御能力变化曲线是呈倒u字形
  • 答:随着警戒反应阶段的深入,个体的身体防御能力会逐渐增强。这种增强主要是为了提高身体的应对能力,为接下来的挑战做好准备。然而,这种增强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存在一个上限。一旦达到这个上限,身体防御能力就会开始下降。倒U字形变化曲线的形成原因:在面对威胁时,身体需要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应对...

  • 库伦涅茨曲线的坐标分别表示神马意思?
  • 答: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又称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