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真正的建立者是谁?是大禹还是启?

2024-06-01m.verywind.com
~

导读:夏朝的建立者究竟是谁?是大禹还是大禹的儿子启?本文为大家揭秘夏朝真正的建立者是谁。

夏朝的建立者——大禹

由于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可能是夏朝都城遗迹——王城岗遗址的成功发掘,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夏朝是客观存在过的,不再对是不是有夏朝持怀疑态度了;但是,关于夏朝是谁建立的,人们还是有争论的。

有人认为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

朱绍侯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上册)就认为: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通过禅让继承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领的职位——天子。禹通过疏川导滞,锺水丰物,使居民降丘宅土,使物质生产大力发展,为其部落公有权力私有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禹得到民众拥护,称其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确立了王权。禹治水功绩也被夸大,其统治下的国土被称为禹迹,这充分说明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也反映了王权的烙印。

其后,大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有继续征伐三苗,取得夏后地位。在取得王权后,在嵩阳建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城)建都,之后,对不服从的部落进行了打击,杀防风氏。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这称之为涂山之会,是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为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伯益与启争夺王位,《竹书纪年》中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西方的有扈氏更是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声称有扈氏犯了威海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他要恭行天之罚,要剿绝其命,双方大战于甘(河南洛阳市西),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至此,启排除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从此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为了使世袭制王权为众多诸侯所承认,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石之享,这是继涂山会盟之后的又一重要朝会。这一朝会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王朝的统治基础,到此完全确定了。

有人认为夏朝的建立者是启。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第一册)中就认为:夏朝是从启开始的。

赵文润先生主编的高等师范学院教材《中国古代史新编》在夏朝的建立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对国家的概念作了三方面的概括:国家赖以存在的地域规模大体稳定;经过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最高统治集团;这一集团使赋予他权力的居民成为被统治者并向居民征收贡赋。

《中国古代史新编》认为,大禹治水使黄河中下游形成一个先进的经济共同体雏形。在禅让制的权力交接过程中,禹以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卒,禹又以伯益为继承人。禹崩,禹子启贤,而伯益威望不够,于是诸部落酋长以启为天子。中原部落联盟酋长一职由禅让变为父死子继,这是把一国变成一家私有的开始,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诞生的标志。

显然,《中国古代史新编》认为,禹传子位,并非禹本意,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仍未将一国据为己有,而推举的皋陶早卒,伯益威望才能又不及启,启才轻而易举取得王位,从此,原始社会公天下的历史结束,是启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夏朝理应是启建立起来的。

而涂山会盟,划九州,铸九鼎,征讨三苗,杀防风氏,仍是处在公有权力、私有权力交接期,其部落权力代表的性质还未根本改变。但是,启大战有扈氏于甘,战前启召六卿誓师,威胁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祭汝!有扈氏战败,被降为奴隶。六卿之人,本为同盟者,此时被驱使参与镇压有扈,降为夏启臣仆。启又在阳翟之南钧台大享诸侯,史称钧石之享,其权力真正归私有,这正是私有制成熟的标志。为维护私有权力,启开始设代表国家的暴力工具:监狱、刑法等以维护巩固其私有权力,于是真正的私有制的国家便产生了。

以上两说,无论是关于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或者启的说法,其实都是不完整的;准确地说,夏朝是由鲧、禹、启三代共同缔造的,而又是以禹居首功的。

鲧其实是个失败的英雄,而且是个非常有群众基础的英雄。他的失败其实并不在于治水的失败,严格地说起来,鲧的治水根本说不上是失败。那样的大洪水,谁规定必须九年要治理好?大禹不是在鲧已经治理的基础上又用了十三年吗?为什么没有人在大禹治水的第九年说他治水已经失败了呢?所以,鲧被舜——作为帝尧接班人的舜以治水失败而被流放致死,显然是因为鲧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威胁到了舜作为接班人的地位。鲧是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者,至于说他治水失败,不过是为处理他找个理由罢了。

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说鲧作城,而《吴越春秋》更具体地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看来,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城就诞生了。据一些学者考证,城实际上起源于古人防治洪水的活动。相传在尧、舜、禹的时代,我们祖先聚居的黄河流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千方百计与洪水抗争,而最初的办法,就是堙高坠庳,壅防百川,即用泥土石块将氏族成员居住地筑起一道道堤埂式的土围子,以拦阻洪水,保护氏族成员的居所和耕地、财产不受洪水的侵袭。这种用以防水的土围子就是城的雏形。正是因为如此,史书上才有鲧作八仞之城、鲧作城和鲧障洪水的记载。

屈原曾在《离骚》中咏道: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在这里,屈原赞扬鲧直,就是刚直、倔强的意思,对他夭乎于羽这个地方很惋惜。在屈原眼中,鲧不是个罪人。

历史指控鲧治水只会不会导,就是只会堵不会疏。这个指控完全不是事实。治水不堵行吗?就是现在治水,也是以堵为主,包括黄河、长江在内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几乎都有堤防,修堤就是堵,有的河流都成了悬河了,不堵行吗?堵,发展到规模更大了,长江三峡大坝那是前无古人举世闻名的大堵而特堵啊!

要说鲧不会导,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相信!鲧是作为部落酋长兼公认的水利专家而被举为治水的,他会不知道导?再说了,他要是只堵不导的话,舜和禹所在的部落大概因为普遍溃堤而早就被洪水灭绝了。

鲧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能力,他的影响,他被流放的原因,大家都清楚,所以,在鲧死后,洪水还得治,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在这一点上,《史记》的描述是非常精当的: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大禹伤的是父鲧之不成受诛,而不是父鲧之不成,也就是说重点是受诛;禹是过家门不敢入,而不是过家门不入。为什么不敢呢?因为如果他治水不成,很可能就是鲧的下场翻版。在这种脑袋都不一定保得住的情况下,他还有心思回家吗?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后,联合众多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他不再是堵,而是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大禹治水成功,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该归鲧。估计治水是鲧家世代相传的家技绝活,是鲧的父亲教会了鲧治水,是鲧培养造就了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水利专家禹!在水利工程上,鲧通过九年努力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禹是在他父亲的基础上完成治水大业的。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能力和获得的威望,帝舜心里一清二楚,所以他在死前把帝位禅让给了禹,也算是对他们家的补偿吧。

大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天下的共主之后,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了。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关于夏字的名义来源,学术界主要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认为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

大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伯益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以后,伯益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禹之子启得到了权位。

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不一。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从原始公社公有制的瓦解,到世袭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说明,到大禹时,私有财产制度已基本成熟。在《礼记·礼运篇》中说大禹时财产已经从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是比较可信的传说。但是,私有制的确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发生的涂山会盟是禹借部落首领之位,把公有财产私有化的开始,但并不是私有制国家在此出现;而到启袭位后,召集众部落的钧台之享,则是确立私有权力的标志,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私有制国家出现的雏形,战有扈氏,传位太康等,使家天下制度完全确立。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国家先后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国早期文明探源工程,据考证,夏代存在470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历经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桀)等朝代。大禹建立夏朝当不再是神话传说。



禹建立夏王朝,而启是大禹的儿子。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底是谁建立的
  • 答:夏朝建立者是启。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朝国土,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

  • 夏朝真正的创始人。
  • 答:建立者:启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

  • 夏国 开国时间 都城 建立者 亡国之君 重要事件
  • 答: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都城曾一度设在邓地。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夏朝大约存在了470年.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

  • 夏朝的建立者,时间,和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 答: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历史地位: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位,他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大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完成了国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

  • 夏朝的建立者是谁
  • 答: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拓展知识: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位世袭制君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创始人。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又成为了国王。禹在位的时间很长,据说有13年,他治水有功,使得国家的领土逐渐扩大,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 夏朝是谁建立的 夏朝创立者是谁
  • 答: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位,他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舜去世后,禹三年治丧结束,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但天下的诸侯都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而后,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

  • 夏王朝的建立者是谁?
  • 答:夏王朝的建立者是夏启。夏启作为夏朝国家的建立者,与夏代国家的建立缺乏较为明确的考古学和历史学年代界标,古代历史学家缺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等历史概念,夏启在缔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早期国家、肇造华夏文明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有关。夏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

  • 夏朝的建立者是启还是禹
  • 答:夏朝建立者是启。夏朝(约前2070年/203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舜把...

  • 谁建立的夏朝?
  • 答:夏朝建立者是启。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据《左传》记载“执玉帛者万国”参加了涂山会盟,可见夏部落的号召力。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底是谁建立的?
  • 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由启建立的,禹传位给了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了中国近四千年的世袭制度。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