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4-05-29m.verywind.com
~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2分)

  (1)公输bān()(2)敝yú()(3)fù()鱼

  (4)jīng()国(5)一dān()(6)cù()尔

  (7)gǒu()得(8)lǐ()泉

  2.下列加粗字拼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拂士(bì)米粟(sù)行拂(fú)胶鬲(gé)

  B.至于郢(yíng)侮臣(wǔ)荆国(jīn)胡不见(xiàn)

  C.窃(qiè)锦绣(jǐn)褐(hè)糠糟(zāo)犀(xǐ)

  D.鼋(yuán)楩(biān)楠(nán)牒(diē)圉(yǔ)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3分)

  (1)子墨子()(2)起于鲁()

  (3)吾义固不杀人()(4)胡不已乎()()

  (5)舍其文轩()(6)舍其粱肉()

  (7)攻城之机变()(8)而曰()

  (9)楚寇()(10)邻有敝舆()

  (11)故不为苟得也()(12)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四组加点字用法和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分)

  5.下列句子不是反问句的一项是()(1分)

  A.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B.此为何若人?

  C.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D.宋何罪之有?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5分)

  (1)公输盘不说。()通()含义()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通()含义()

  (3)子墨子九距之。()通()含义()

  (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含义()

  (5)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通()含义()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含义()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含义()

  (8)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含义()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含义()

  (10)故患有所不辟也()通()含义()

  7.下列各句与课文原句相同的在括号内打“√”,不同的打“×”。(1分)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8.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组()(1分)

  A.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年谢庄办团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入之迂也

  D.行拂乱其所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9.译文

  (1)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译: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造好后,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B.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译:宋国没有罪,却要攻打它,不能算是仁爱

  C.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假如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他的彩饰的漂亮车不坐,邻居有辆破车,却想去偷它

  D.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译: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才五百里。这就好像破车同漂亮的车一样

  (2)判断下列译文的正误,将正确的译文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①委而去之。()

  A.受委屈而离开他。

  B.放弃城而逃跑。

  C.受委屈到哪儿去。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过去的君子有的不打仗,打仗的就一定能取胜。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因此使他的心受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了他不行的方面。

  B.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了他的才干。

  C.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动了心,忍耐住性子,增长了他的才干。

  ④池非不深也。()

  A.护城河不是不深啊。

  B.水池不是不深啊。

  C.池塘非常不深啊。

  ⑤曾益其所不能。()

  A.增加了他不行的方面。

  B.增长了他的才能。

  C.曾经更加强了他的才能。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

  A.士兵和皮革不是不坚定锋利啊。

  B.兵卒和铠甲不是不精良啊。

  C.武器和装备不是不精良啊。

  10.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3分)

  (1)《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孟子是战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2)“寡助之至”导致“亲戚畔之”,那么“多助之至”的结果就是“天下顺之”。()

  (3)这两篇短文,论述的中心都是文章的题目。()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一个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说明“死于安乐”的道理。()

  (5)《公输》一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6)《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庄子·秋水》。《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是春秋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1.下面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那难道不是你的作文本吗?

  改为陈述句:那是你的作文本。

  B.真正的政治家都努力读书。

  改为双重否定句: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C.这套西装式样好,做工也考究。

  改为否定句:这套西装式样好,做工也不错。

  D.难道我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改为陈述句:我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12.加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几个句子恰当的顺序是()(2分)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__________

  ①1983年7月,测得最低温度为零下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1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同上句衔接得好,表达意思恰当的是()(2分)

  ①怎样精读?或一遍一遍地读,或在书上批注,或写阅读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残疾人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的好意。只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

  A.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C.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14.如果你忙得不可开交,这时有人请你帮忙,你回答得最得体的一项是()(1分)

  A.急什么,没见我正忙着吗?你先等会儿吧

  B.不行,我正忙,去不了,你等着吧

  C.没关系,我把事情办完就来,您先等会儿

  D.真抱歉,现在正忙,请你稍等,我过会儿就去给你帮忙

  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6分)

  1.解释下列加粗的“为”字。(2分)

  ①为天下富()②为与此同类()

  ③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翻译句子“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选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楚宋两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对照,推出楚王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分)

  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分)

  1.这段文字的出处是()(1分)

  A.《论语》B.《孟子》C.《韩非子》D.《列子》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城一方“环而攻之”所凭借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分)

  1.这段文字阐述了什么道理()(1分)

  A.人若处于困难之中,国家处于忧患之中就一定要灭亡的道理。

  B.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作为,国没有忧患才能发展的道理。

  C.人若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的道理。

  D.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2.文中六个“于”可作“受到”、“在”、“使”三种解释,请分别指出。(3分)

  A.“困于心,衡于虑”中的两个“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征于色,发于声”中的两个“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可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动词作名词用的词,请找出来并解释。(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本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痛苦斗争过程而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的三个字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16分)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1.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水以为池池:池塘

  B.屈完及诸侯盟盟:订立盟约

  C.赐我先君履履:践踏

  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像

  2.下列加粗“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蔡溃,遂伐楚(楚国被打垮,于是就讨伐楚国)

  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

  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用兵是为我呢,还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呢)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

  4.下列加粗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C.女实征之

  D.王祭不共

  5.下列与“君若以德绥诸侯”中“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6.下列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涉:蹚水过河,这里有进入的意思

  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众:多

  C.君其问诸海滨诸:之于

  D.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7.下列加粗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此句表明齐国在为进攻楚国寻找借口

  B.本文记叙春秋初年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斗争,最后楚国战败

  C.文章简洁地表述了外交上的辞令应对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作文(50分)

  提示:“消费”是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消费。“消费”往往又是大人的行为,我们学生常常是被动享受“消费”的成果,很少独立从事“消费”活动。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手头上零花钱的增加,中小学生自主消费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中小学生消费”的话题也常见诸报端。请以“中小学生消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记述自身的经历,也可表述自己的思考。

  要求:1.文章内容要合乎情理;

  2.文章要能反映出对本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3.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600~80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1)盘(2)舆(3)鲋(4)荆(5)箪(6)蹴(7)苟(8)醴

  2.A

  3.(1)夫子(即先生、老师)(2)出发、动身

  (3)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4)为什么停止(5)彩饰

  (6)好饭好菜(7)巧妙的方式(8)可是(9)入侵

  (10)破车(11)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

  (12)不丢掉,不遗失

  4.D5.B

  6.(1)“说”通“悦”,高兴。(2)“净”通“诤”,以直言劝人改正错误。

  (3)“距”通“拒”,抵挡,防守。(4)“圉”通“御”,防御,抵挡。

  (5)“诎”通“屈”,没办法了,屈服了。(6)“畔”通“叛”,背叛

  (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

  (9)“曾”通“增”,增加(10)“辟”通“避”,躲避

  7.(1)×(2)√(3)√(4)×

  8.C9.(1)D(2)①B②A③B④A⑤B⑥C

  10.(1)×(2)√(3)×(4)√(5)√(6)×

  11.C12.C13.A14.D

  阅读

  一1.①是②是③替造

  2.我认为大王进攻宋国,和这有偷窃病的是一样的。

  3.类比土地面积物产资源窃疾

  二1.B

  2.(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得天时(或必有得天时者矣)

  (3)天时不如地利(或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1.D2.A.受到B.在C.使

  3.a.入--国内b.出--国外

  4.对比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5.论证磨炼的好处。证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于灭亡的道理。

  6.改作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四1.B2.A3.C4.B5.C6.B7.A8.B

  作文(略)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答: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1、剧本的特点有三,请加以概括。(3分) ⑴ ⑵ ⑶ 2、诗句填写。(4分) ⑴星垂平野阔, 。 ⑵ ?天地一沙鸥。 ⑶树树皆秋色, 。 ⑷ ,长歌怀采薇。 3、关于《三块钱国币》,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介绍“剧中人”时,五个人物,用了...

  •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语文)
  • 答:【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语文)】】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喃喃(nán) 笨拙(zhuō) 佳肴(xáo) 拎(līn)起 B.吮(shǔn)吸瞟(piǎo) 黏(nián) 摁(àn) C.忸怩(niǔní) 拗(niù) 虔(qián)诚 尴尬(gāngà) D.狡黠(xié) 挑衅(xìn...

  •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 答: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⑴yù 翰⑵峻艰⑶ 深邃 遏制 ⑷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2.C 3.C 4.示例:像一颗颗珍珠在欢快地跳着;冰凉的 雨水 打在脸上,流进嘴里,感到一种苦涩。 5.⑴ 《童年》 慈祥、善良 ⑵外祖母救助落入猫口的小鸟。外祖母用自己的行动...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答:【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谷(bǐ) 倜傥(tǎng) 绣像(xìu) 栅栏(zhà) B、 骊歌(lí) 讪笑(shàn) 迸出(bèng)伫立(chù) C、 哺育(bǔ) 挟持(xiá) 哽咽(gěng)浊流(zhuó) D、 炽痛(chì)污秽(huì) ...

  • 四年级语文下册测试题第五单元
  • 答:第三部分;阅读训练 语文学不好不能成就大业。学好语文可能成为作家、歌唱家、自然科学家、帝王将相。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练习一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S版) 一、选字填空。 即既 ( )然 ( )使立( ) ( )来之,则安之 二、选字组词。 (练炼)习教铁熟锻油排 ...

  • 初三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答:在初中这个可爱的年岁里,我们应该厚积薄发,努力的将自己的青春利用起来,不荒度,要正式的面对,严谨的学习初中语文。下面是我分享的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下面来练习下!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蘸水(zhàn) 阔绰(chuò) 颓唐(tuí) 海市蜃...

  •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 答:【2017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 题(三至五个字)。 我的拟题:___ (2)根据这

  • 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 答:【2017初二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8分) 1、莫等闲、 ,。 2、 ,笑谈可饮胸怒血。 3、三十功名尘与土, 。 4、修我甲兵, 。 二、阅读古诗,完成5-6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5、“飞鸿”在曲中的意思是: 6、...

  •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与答案
  • 答: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第一”的经历吗?你对“第一”又是如何认识的?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C“龀”读chèn 2.(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关山度若飞(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病树前头万木春(6)千里共婵娟 (7)江山代有才人出(8)...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考试试题
  •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妨看看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考试试题,以下仅供参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分) 1.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2分) A.肉食者鄙(bì) 溯洄从之(shù) B.牺牲玉帛(bó) 窈窕淑女(yòu) C.朝服衣...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