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朝是什么什么年 因为明朝就有个称号 貌似是 万历十五年 那唐朝的称号是什么 为什么黄仁宇认为万历十五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2024-05-19m.verywind.com
谁能告诉我,有哪些作品是<明朝那些事儿>一样风格的么?了解了明朝,还想了解清朝啊唐朝啊...之类的历史~

罗大伦《古代的医生》,风格与有的一拼,讲的是中医的历史。

一般史家认为的明朝灭亡之起点,如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二十年(1592年)援朝鲜之战,万历三十一年间的“妖书案”,接下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败等。与这些年份相比,万历十五年(1587年)虽然有海瑞、戚继光的去世,但终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书名: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黄仁宇提出与其他史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无重大动荡,实际上可能却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步向灭亡的一年。黄仁宇引用典籍,特别是《神宗实录》,就此年中发生的立储之争和一连串使万历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作分析,研究发生在万历帝身上的变化。黄仁宇指出,虽然最后万历帝在种种问题上妥协,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对抗无效之后,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方式。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看是有其无限权力,但终归也要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官集团的掣肘。

另外书中还提到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掣肘,而得不到有意义的发展。对海瑞,黄仁宇形容“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对戚继光,黄仁宇评“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而对李贽,黄仁宇也评说李贽不过是反映明朝在儒家伦理文化趋于僵化下,思想界的苦闷和困局。

帝王年表

唐朝和武周 618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武周之前的唐朝 618年—690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干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被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被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 武曌 684年-705年 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 684年-705年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 705年—907年
中宗
(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少帝 李重茂 710年 唐隆 710年
睿宗
(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干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干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哀帝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

李祝原谥曰哀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改谥曰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你说的那个是年号,万历啊,永乐啊,崇祯啊,包括清朝的康熙,乾隆。
唐代也有年号,但是明清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人们把皇帝和年号统称起来了。譬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但唐代还有宋代汉代的皇帝大多数有很多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年号,譬如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武则天称帝20多年,用了18个年号。所以人们不会把唐代的皇帝和年号统称。所以唐代称呼皇帝用的是谥号或者庙号。譬如唐太宗就是庙号,他的最有名的年号是贞观。就是我们所说的贞观之治。

这是一种纪年方法
现在流行的是公元多少年
中国古代有庙号、谥号、年号三种纪年方法:
1、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以后在太庙立室俸祀而追尊的名号,始于商朝。如唐高宗,唐太宗等等。
2、谥号是帝王、大臣、士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汉武帝的“武”就是谥,以表达他在武力方面的成就。
3、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我国古代在汉武帝时开始有,但是由它来指代具体的时间则在明清两朝。如康熙帝就是年号,纪年是康熙十一年等等。万历也是年号。

历史上每一个皇帝就有一个年号,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每一个皇帝在登基后的第二年都要有一个年号。现在台湾官方还用民国九十九年呢。唐朝也是如此,有多少个皇帝就有多少个年号。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说明朝的书.不是称号.称号大明帝国:唐称大唐王朝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