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能讲一下西汉卓文君的故事?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始终谁来讲一下

2024-06-02m.verywind.com
谁能讲一下西汉卓文君的故事~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 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是一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汉代著名才女。青春寡居在家。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期间,文君同相如,两人一见钟情,相恋私奔成都。后来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
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诗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这些诗联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千古韵事。后来司马相如渐显达,想纳妾,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不过,考证家们言此诗是民间作品。司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贪念文君的美貌,后来就死在了这个病上。文君著诔文,流传于当世。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秦时被从赵国发到四川。到了四川之后就办起了冶炼企业。当时战争频仍,钢铁需求旺盛,很快卓王孙就富甲天下了。直到汉武帝时代。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时,卓家的日子还过得相当好。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锉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偶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来我做男。

《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传爱慕之情。两人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
《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是西汉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为表达对“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爱慕,在灵光一现之间写下的千古名句,至今读来仍能感觉到相如对文君的款款深情。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回到成都。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 无“意”。还有一层意思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文君苦等等到的是一纸数字 知其心变 悲愤之中 就用这数字写了一封回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叫「武骑常侍」,不过并不受重用而使他有不遇知音之叹,后来他辞官投靠梁孝王,并与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著名的那篇”子虚赋”。后来这篇文章被汉武帝看到大为赞赏,并且以为是古人的文章,经人奏报才知道是出於一个当代的年青才子之笔,惊喜之余马上召他进京,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
”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打猎的事,算不了什麼,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侍从郎,即为「郎」。

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武帝派大将军唐蒙征南越,通夜郎,派司马相如出使巴蜀,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他在那儿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度他又奉命出使巴蜀这一次回到成都他受到当地士绅热烈的欢迎,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阐明为什麼要和少数民族相处的道理,文章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贡献,可惜好景不常,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因而被免官。
相如晚年出任「孝文园令」,这是管理皇帝墓园的闲差事,但是他对朝廷大事仍然关心,他见到武帝喜好神仙之术,因此上了”大人赋”欲以讽谏,想不到效果适得其反,”长门赋”中就可以窥见他对自己际遇不幸的感叹,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遗有”封禅文”一卷,这就是司马相如的绝笔了。
轶事:
「文君夜奔」景帝中元六年,司马相如回到蜀地,恰巧那里的富豪卓王孙,备了宴席请客。县令王吉和司马相如一起参加了宴会。客人被司马相如的堂堂仪表和潇洒的风度所吸引,正当酒酣耳熟的时候,王吉请司马相如弹一曲助兴。司马精湛的琴艺,博得众人的好感,更使那隔帘听曲的卓文君倾倒。这卓文君是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因丈夫刚死,才回到娘家守寡,她听到司马相如的琴声,如痴如醉,又见他的相貌堂堂,有了好感。此后,他们两人经常来往,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天夜里,卓文君没有告诉父亲,就私自去找司马相如。他们一起回到成都,结了婚。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

(补):《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淫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

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正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沈浸在甜蜜的新婚日子里,卓王孙却暴跳如雷,发誓不给文君钱财。这样一来,文君和相如穷得没法过日子。他们只得回到临邛,在街上开了一家酒店,文君坐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洗碗刷碟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两口子相敬如宾,过得和和气气,过了一些日子,卓王孙在朋友的相劝下,才消了怒气,给了文君一些钱财和奴仆,这个故事就是「文君当垆」。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作家,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尤其令人津津乐道。不过,据说当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凡,曾经兴起休妻的念头。有一天,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信上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卓文君看了信,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十分伤心。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美丽往事,就提笔写道: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收信心惊叹不已,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於是很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楚调曲·白头吟(卓文君)
楚调曲·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注释
皑、皎:白。 有两意:变心。决:同“诀”,分手意。斗:盛酒的器具。躞蹀:音 xiedie
(同谢蝶),来回徘徊。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向东流,偏意复指。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⑧徙徙:音甘共苦椒椒shi(同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喻夫妻相谐。意气:恩义。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题解
这首诗是汉代的名女子卓文君所作。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这是西汉辞赋名家司马相如为表达对“巴蜀第一美女”卓文君的暗慕,在灵光一现之间写下的千古名句,至今读来仍能感觉到言语间流淌的款款深情。在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经典爱情传奇中,中国有三对情人榜上有名:相如文君位列第一,唐明皇杨玉环位列第三,徐志摩陆晓曼位列第十。一个公孙王侯的富贵小姐,敢于跳出豪门庭院,与落魄的才子到穷家破舍里,两人以卖酒为生。今晚,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这段千古爱情绝唱为题材的大型古装剧《凤求凰》将在CCTV-8黄金时间播出。
台湾相如焦恩俊敢爱敢恨
《凤求凰》中饰演司马相如的台湾演员焦恩俊因在《小李飞刀》中饰演了倾倒天下多情红颜的潇洒浪子李寻欢而深受大陆观众的喜爱。而《凤求凰》中,身手不凡的“李寻欢”则一改往日的侠士作风,摇身一变成了才华横溢的汉代名士司马相如。焦恩俊表示“司马相如”这个角色确实是一个挑战,他将在导演的帮助下收敛大侠锐利的眼神,学习如何做一个文人,他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弹古琴,并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印证历史上的司马相如何型何性。最后,焦恩俊赋予《凤求凰》中的司马相如十足的个性,既不乏儒雅、深情,又敢爱敢恨,心境开明。不过,焦恩俊此前在无数武侠片中练就的一身“功夫”此番仍有用武之地。根据剧情需要,《凤求凰》也设计了几出武打场面和骑马戏。
韩国文君朴美宣气质古典
经过无数甄选,在即将开机之际,剧组才终于敲定,由一个在中国几乎一名不闻的韩国女孩朴美宣来饰演汉代女子卓文君,这个在史书上记载“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的古典美女。《凤求凰》的导演王亨里表示,当初试镜时,惟有朴美宣身着戏服,给人的第一印象和大家想象中的卓文君形象叠幻起来,于是,剧组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敲定了这位自小在美国长大的韩国演员。而在后来的拍摄过程中,或许由于韩国深受儒家礼教的影响,同样尊崇礼仪,朴美宣的言谈举止甚至表现出了比很多中国女演员更为浓厚的古典韵味。在相如与文君的爱情传奇以外,《凤求凰》还侧面展现了发生在其他汉代名人身上的爱情故事,如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卫子夫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葛、平阳公主与大将卫青的奇缘以及一代智囊东方朔先生令人拍案惊奇的计谋故事。

卓文君

《卓文君》故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又名《当炉艳》、《文君当炉》。

剧情是: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访临邛令王吉。王将其介绍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曾许婚窦家,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文君请父允婚,父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此剧因剧种不同,情节略有差异。

京剧名家尚小云、荀慧生先后有改编本演出。

刘文森、王晓楼编剧的汉剧版是陈伯华的名作之一。全剧唱念做表并重,音乐创新尤多,其中把“昭君怨”、“凤求凰”古曲与汉剧曲调相结合,十分动听。“琴挑”、“私奔”、“燕侣”等场次中,不少唱腔至为传情。

四川邛崃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这一副对联赞美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爱情。女人往往把爱情摆在首位,其次才轮到生命、财富、亲情,其他的一切更是十分遥远无暇多作计较,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当垆沽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通晓琴棋书画,为人放诞风流;十七岁出嫁,不久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过寡居生活。自然是面对春花秋月,感物伤人,倍感凄凉。
卓家祖居赵国,赵国的邯郸是当时著名的冶铁中心,卓家就以冶铁致富,等到秦始皇灭赵国进行统一之际。卓家辗转迁到蜀地的边僻小邑临邛定居,仍以冶铁为业。到汉代文景之治,卓家传到卓王孙这一代,由于社会安定,经营得法,已成巨富,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至于金银珠宝,古董珍玩,更是不可胜数。
蜀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雅士,司马相如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因慕战国时代赵国蔺相如的为人行事,以“相如”作为自己的名字,也立志要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汉景帝即位不久,司马相如来到长安,遇到颇有书卷气息的梁王,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邹阳、枚乘、严忌等都追随左右。司马相如十分倾慕,便追随梁王而去。在梁地作赋弹琴,生活过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赞其才情高华,赐给他一把名叫绿绮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这把琴就是后来司马相如用来弹奏“凤求凰”,卓文君听后夜奔的那把琴,所谓“绿绮传情”使这把琴更富传奇色彩。
然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时候,司马相如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由于梁王的短命去世,宾客星散,司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里已是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联系到当年司马相如的志向,当年的生活,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地潦倒了。
卓文君就是在司马相如这样的时候,凭着司马相如在她家弹奏的一曲“凤求凰”,在封建时代礼法深严的社会里,不顾嫌隙的夤夜私奔住在客舍的司马相如。便郎贪女爱,如鱼得水;便露滴牡丹开,刘阮上天台,彻夜绸缪。更在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可说是情有独钟,或者说情之为物,不可理喻。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夤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然而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逍遥生活;卓文君也脱钏换粮,根本不把今后的生计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们索性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沽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
这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豪情。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
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狗监杨得意的_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车马垣赫,扈从壮盛,皆纷陈字里行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见之下,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卓文君则在成都独守空帏,静待丈夫衣锦荣归,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情。
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巴蜀两地不稳的情势,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挽留这位乘龙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慰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只给了他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官职。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司马相如虽才华出众,也未能免俗。长久以来,司马相如便为消渴症所苦,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必须有所禁忌.善加调养;然而司马相如衣食丰足之后不但不知珍摄,反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时常周旋在脂粉堆里,如今已经年逾知命之年,卓文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直到司马相如意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在锦衣玉食之时弃糟糠而慕少艾时,卓文君才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实在不便一意孤行,而弄到月缺花残,香消玉殒的地步。
纳妾不成,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因糖尿病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况味。回首前尘,恍然一梦,第二年深秋,霜降草枯,长空雁鸣,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或许有人会说一向重视礼教的古代,大家闺秀夤夜私奔,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汉唐时代豪放女子所在多有;深居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再来一段:

初识卓文君,是在成语词典上,那里有个词叫“家徒四壁”。再识卓文君,是在《凤求凰》,那里的她是窈窕淑女,才子好求。喜欢卓文君,是因为那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负。”

在能留传下来的,关于爱情的故事里,卓文君的夜奔算是浪漫的!她是西汉才女,是临邛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传说当时的文君寡居在家,而司马相如则应王孙之邀来府做客。文君久慕相如才名,于是躲在帘后听相如弹琴。相如瞥见帘后鬓影钗光,便弹了一曲《凤求凰》,以表对文君的爱慕之情。夜深人静之时,文君背着父母,偷偷到相如住所与之完婚,然后一起逃归成都。只是相如“家徒四壁”,无以为生。两人只好再次回到临邛。文君以弱质女流,千金之身,当垆卖酒,维持生计。此事传出,卓王孙深以为耻,于是被迫分了家财与夫妇俩,让他们重回成都。至于后来司马相如一朝飞黄腾达,受到汉武帝重用,任中郎将则更是为这一故事画下了圆满的句点。

人说在爱情的领域里,一见钟情的感觉是最令人向往的。想来司马相如深有感触才有此感叹: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凰楼。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

这样多情而大胆的表白,聪慧如文君也动了心,才有了一段夜奔的佳话,当然假如说在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时候,司马相如仍能善有始终,这段佳话当会完美无瑕。只是,情何以堪,才子多是风流,美丽如卓文君也未能幸免,在司马相如的心游移在别的女子身上的时候,她只是用一首《白头吟》来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执着: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头水。躞蝶御沟上,河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聚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

好一个“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一个女子的坚定和坚韧尽在其中,也为他们的故事凭添了几分美丽的忧伤。故事到这本应圆满结束的,只是,情何以堪,男儿多是薄幸,智慧如司马相如也未能逃脱。在被武帝召去五年之后,在两地分居五年之后,司马相如的爱再次迷离,他写了封十三字家书托与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文君之悲,当无语言表。因为她知道,数字中没有“亿”,表明丈夫已对她无意,只是不好言明。悲愤之余,文君复信,托来人带回,信曰: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终是羞愧交加地亲自回乡,用驷马高车接了妻子返回长安……

我们问自己,也问别人,“爱”,究竟是什么?

舞台上演绎了千百年,人世间留传了千百年,却没有一个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爱许是因人而异的,那只是一种感觉,只是电光火石的一个瞬间的——心动和颤抖。

可是,怎样的爱,能够没有错误?

怎样的爱,能够恒久不变?

怎样的爱,能够无怨无悔?

有时候,爱也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双方一起用心经营的过程,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聪明挽回了丈夫几度欲逃的心;卓文君也是幸福的,司马相如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信约。而我们也是幸运的,多年后还能从他们的诗文中寻找到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还能从他们的夜奔中看到高高燃烧在世俗之上的爱情的火花……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

《卓文君》故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又名《当炉艳》、《文君当炉》。

剧情是: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访临邛令王吉。王将其介绍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曾许婚窦家,未聘夫死,成望门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文君请父允婚,父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此剧因剧种不同,情节略有差异。

京剧名家尚小云、荀慧生先后有改编本演出。

刘文森、王晓楼编剧的汉剧版是陈伯华的名作之一。全剧唱念做表并重,音乐创新尤多,其中把“昭君怨”、“凤求凰”古曲与汉剧曲调相结合,十分动听。“琴挑”、“私奔”、“燕侣”等场次中,不少唱腔至为传情。
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变卖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司马相如有财、有名后,又受皇帝宠幸,便宿娼纳妾,竟不理会卓文君。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诀别。“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天下的负心郎皆愧之

  西汉才女卓文君

  来源:成都历代名人 2004-11-04 16:11:58

  --------------------------------------------------------------------------------

  卓文君西汉文帝—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63年—约公元前100年)系司马相如之妻。蜀郡临邛(今成都市邛崃县)人.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同时却也蒙受了一些毁谤。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才女。
  卓文君的祖先原是赵国(今河北省内)人,冶铁致富。秦灭赵,虏迁大户于蜀郡,类似后代的流放。俘虏们皆以余资剩财贿买军吏请求冲得近些,故大都进入四川葭萌(今广元市东南)一带就落点,唯有卓氏一家要求远迁,致安插到物产富庶之临邛落户。卓氏大喜,自此重操旧业,以“铁山鼓铸”为业.日久,卓家的铁器产品竟逐渐垄断市场,倾销于“滇蜀之民‘,声名远播。至文君之父卓王孙时,已是拥有僮客千人,进入县中首富之位,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的“素封”之家,而在体察方面也进人高文化层次.受这样卓越家庭的薰陶,文君果然独具只眼.她通翰墨颇长于诗,解音律尤擅于琴。不料婚姻不偶,十七而寡。闲居父亲家中,欲求索自己生活之路。
  汉景帝后元元年(前143),一次,卓王孙盛宴招待贵客司马相如,文君早闻县令王吉优礼此人,有意隔帘一窥丰采.席间听王县令一番介绍,始知司马相如曾为景皇帝武骑常待,可谓天子近臣。辞官客游梁园,交尽文苑精英。又见满座羡慕倾倒,不甚酬酢,司马雍容闲雅,彬彬有礼.至酒酣时,王县令奉上七弦琴、相如逊谢之后弹了一曲“风求凰”,更使文君观其潇酒举止,听其求知音乐,不禁油然勃发了爱心.相传,司马相如席间弹奏的《风求凰》琴歌,词云:
  “凤兮凤兮归故乡,邀游四海求其凰.时不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顽兮共翱翔。凤兮凤兮从我兮,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偕,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看来男慕女恋,一片衷情,早已默定。后经侍婢从中通情,卓文君力违父亲守寡终身之意.毅然夜奔临邛都亭,与相如互吐衷情,同归成都,结成终身伴侣。
  婚后,一方面夫唱妇和,诗文切磋,自得其乐;一方面相如家败一贫如洗,无以为生。二人相商,只得同返临邛,尽卖车骑,购屋设店,酿酒为业.时由文君当垆执壶售酒,相如穿上叫“犊鼻裤”的一种粗黑短裤,与佣保杂作一起跑堂涤器。寡居才女卓文君与落魄文人司马相如如此作为,对人世尊荣与社会贬损可谓投以莫大蔑视。
  如此惊世骇俗之举,生意自必兴隆.舆论传开,羞得卓王孙杜门不出.本来只有承认既成事实才是自全之道,况司马前程亦未可限量,故经人疏解,卓王孙便分给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嫁时衣被财物”偌大一笔财产。二人回成都置产业,顿为富人。司马相如始得以优游执着于学问。
  后因相如《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下诏征见。但相如早知皇帝不好文章辞赋,前景并不见佳,意兴索然.文君因蒙受难以想像的社会压力,却一再鼓励相如要建立功名.于是厌倦游宦的司马相如下决心出仕,终于取得成就,拜郎封将,荣极一时。其间著书作赋,文学上达到汉代的高峰。这与卓文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而文君之父卓王孙亦非凡庸之辈,他后来还让文君与儿子同样析分家产.西汉大学者扬雄称“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只讲了经济资助一个方面,其实,出仕的促成、志趣的慰勉、意气的激扬,这些才是更深刻的济援.不然从落魄文士到庙堂之材,这飞跃谈何容易!他们的风流韵事历二千年传诵不衰,当别有一番意义,这就是成就了文化史上一代宗匠.
  据《西京杂记》载,相如晚年欲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遗书立意白绝.其辞云:
  “群芳竟秀,五色凌素,琴尚在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木而斩!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啮,明镜缺,朝露唏、芳弦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毋念妾。锦水汤汤,与君永诀!”
  写得来一往情深,娓婉凄绝。司马感动,打消纳妾之念,与文君和好如初。这就是有名的《白头吟》.(一称《与司马相如书》)学术界有人疑为伪作,但其辞汉文气象颇浓,后人难仿.此篇《白头吟》后来遂成为古乐府曲调名,历代不乏作者。至于所谓司马相如答书“诵子嘉吟而回余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云云,辞气腐俗,显系好事者拟作。
  相传,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酿酒开店时,遗存有一口古井在今成都市邛崃县里仁街.其井形制特别,深丈余,下部硕大,泉清冽,略呈墨绿色.后世呼为“文君井”,并在井畔筑有琴台、亭榭等纪念性建筑,金梧绿竹丛中掩映历代骚人墨客的题咏,更为幽雅的文君井古园增添不少光辉。是园在文革期中被单位占用,一九八0年修复后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对外开放,自此游客甚众.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是西汉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十七而寡。辞赋家司马相如,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门客。司马相如落魄归属后,卓文君毅然冲破封建罗网,与之自由结合,私奔至临邛,卖掉车马,当垆沽酒,《史书》中载有他们的事迹。
&T.QS)p6LN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后不久,便辞别娇妻去长安做官。一去五年,司马相如才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信上也才只有十三个数字:?(S o*Oz.nu"m1X:a.{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Fm`!q!s9g-B S k
  这十三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呢?卓文君有敏思之才,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奥妙。e F}%U7rE
  在这行数字的排列中,唯独缺少“亿”这个数位。“无亿”,从谐音上推断不就是“无意”吗?原来司马相如有外心了。这“亿”不写出来,确实起到了一般文字所不能及的作用。周溶泉教授曾分析说:无“亿”,“一是司马相如难以将弃旧之念向妻子启齿,二是司马相如又要让妻子明白他欲中断夫妻恩爱的打算,三是司马相如告诉妻子音书久滞的真正原因。一字之省却容纳了诸多内容,这种以不写比写还要来的妙的写法,就文学角度来讲,的确别具风味,饶有机趣。”av0\G8S,hi1A
  卓文君看到这样的信,当然很伤心,也很气愤。为了挽回司马相如的那段夫妻情感,也挥笔回书:
x.r0b.] {)]4v[(g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RY"d o2b3{
  卓文君依照司马相如的十三个数字,挨次镶嵌进去,其感情,顺沿着数字的递增而递增,落墨极妙,颇见机趣。乏味的数字一走进文学领域,顿时给人诗意盎然的感觉。9w_ SskE7RAm
  再如,宋朝李禺有首回文诗《记怀》,顺读是儿忆父,妻忆夫,而倒读则成了夫忆妻,父忆子,奇妙之极,不能不叫人叹服有机趣之美。全诗如下:
wXc:Y"\j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saMte%AL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GVyV h;a+h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Yg~6t5lp9V/n   痴心己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ND eZQ   诗中的“忆”是与“离人”的“久别”相对应的。丈夫长期在外,妻子孤灯独守,寂寞难耐,小孩见不到父亲,自然也缺少欢趣。诗人没有写妻子思念丈夫怎样不思食寝,也不在人物诸如愁眉苦脸的形态上用笔泼墨,更不在她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的感情外露上去作描写,而是紧抓一个“忆”字来贯穿全篇,于淡雅的语言中见出沉郁的情致。/pQ7p oS|Y5Z \Uy
  倒读,这首诗就是:
.C xa#Mes,K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痴?
G:}2W O"jgcAaG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S9]}"R,\+cJ R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ml4}D4NR
  孤灯夜守长寥寂,父忆妻兮父忆儿。
D4i E~1N n   全诗融入了浓重的感情。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伤,有萦怀妻儿的凄苦。此诗顺读与倒读,都能在“两地相思,一种离愁”上连成一体。在内容的互有联系上突破了回文诗极易流于形式技巧的局限,其诗之功力,可谓妙哉

  • 谁能讲一下西汉卓文君的故事
  • 答: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

  • 西汉一代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
  • 答:卓文君是西汉时期的大才女,她不仅有着一副迷人的外表,而且有着过人的才华。历史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对情侣的爱情故事让很多人艳羡。那么一个豪门才女卓文君为何沦落到当垆卖酒的生活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这其中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卓文君画像(网络图)原来卓文君十六岁...

  • 卓文君的故事
  • 答:卓文君: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 拜为中郎将,卓王孙...

  • 才女卓文君的简介 中古四大才女之一
  • 答:一次偶然的机会文君认识了来卓家做客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博得了文君的爱慕。两人一见如故,决定私奔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后来就有了卓文君与夫君一起卖酒谋生的故事了,卓文君果然是一个置钱财于身外的奇女子,她不慕名利与一无所有的司马相如开了一家小酒馆以此谋生。这对才子佳人就...

  •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是真爱还是爱情骗局,你怎么看?
  • 答:《凤求凰》传说是汉代名曲,讲述的是西汉时期才子司马相如和富家千金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据民间流传,一天司马相如到卓文君家里做客,大家兴致正浓时,他弹了一曲《凤求凰》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宴会结束以后,到了晚上,卓文君趁着夜色去找司马相如,俩人私奔了。卓文君为了司马相如抛弃了富家小姐的身份...

  • 司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的故事
  • 答: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不久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给相如。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 “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内容是什么?
  • 答: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是临邛富户卓王孙的女儿。她长得美丽,又通晓音律,擅长鼓琴。有一次,卓王孙大宴宾客,请来了当地县令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著名的辞赋家。他久慕卓文君的才貌,因而在酒席上故意弹了一曲《凤求凰》,以此来表达爱意。当时文君听到琴声,从户外偷看相如,见他长得雍容...

  • 《窦娥冤》中“卓文君当垆涤器”这个典故是什么?
  • 答:卓文君,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是临邛富户卓王孙的女儿,她长相美丽,通晓音律,擅长鼓琴。有一天,卓王孙大宴宾客,请来了当地县令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是个著名辞赋家。他久慕卓文君的才貌,因而在酒席上故意弹了一首《凤求凰》,以此来吸引卓文君。当时卓文君听见琴声,从...

  • 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详细故事
  • 答:司马相如,四川南充蓬安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