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 泰伯篇

2024-06-02m.verywind.com
~ 《泰伯篇》第4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译文】曾子病重,孟敬子前来问询。曾子对他说:“鸟儿将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让人感到怜悯。人将要死的时候,他所讲的话是善意的。要做一个为政的君子,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要注意:起身做事是包容的样子,就会远离对他人的粗暴和怠惰。你脸上的态度能够恰到好处,就接近于诚信了。你表现出一副毫无遮掩的言辞上争辩的语气,就会远离质朴的品质和民众的拥护。像祭祀这样的职责,就让有司这样的官职去恤问吧!”

注释:

(1)孟敬子,姓仲孙,孟武伯的儿子,名捷,鲁国的大夫。

(2)言,《说文》:“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即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本章第一个“言”指曾子所讲的话,第二个“言”是指所讲的话。

(3)将,《说文》:“将,帅也。”即军队最高统帅。本章是将要的意思。

(4)鸣,《说文》:“鸣,鸟声也。”即鸟的叫声。引伸之凡出声皆曰鸣。本章指鸣叫。

(5)哀,《说文》:“哀,闵也。”即怜悯。清段玉裁注:“闵也。闵,吊者在门也。引伸之凡哀皆曰闵。”本章指悲痛,悲伤。

(6)贵,《说文》:“贵,物不贱也。”即货物价格不低贱。本章是宝贵、重要的意思。

(7)动,《说文》:“动,作也。”即起身作事。本义是行动,发作。本章指起身做事。

(8)容,《说文》:“容,盛也。”本义是容纳。本章指容纳、包容。貌。

(9)貌,是形声字。从豸(zhì),从皃(mào),皃亦声。“皃”意为“外形”、“样子”。“豸”指“动物”。“豸”与“皃”联合起来表示“动物的外形、样子”。貌与皃音义相同。《说文》:“皃,颂仪也。”本义是动物的外形、样子。引申义为一切有形事物的外形、样子。本章指样子。

(10)暴,《说文》:“暴,晞也。”即照晒。暴,是曝的本字,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鼎”。小篆字形,是双手持农具在阳光下晒米。本义为“晒”。《周礼》:“凡染,春暴练白绢。”本章是粗暴的意思。

(11)慢,《说文》:“慢,惰也。”即怠惰。本章指怠惰。

(12)正,《说文》:“正,是也。”即纠正,使恰当。本章指使恰当。

(13)颜,《说文》:“颜,眉目之间也。”本义是印堂、两眉之间。 本章指整个颜面。

(14)色,《说文》:“色,颜气也。”即脸上的颜色、气色。本章指态度。

(15)出,《说文》:“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即长出,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本章是表现出的意思。

(16)辞,《说文》:“辞,讼也。”分争辩讼谓之辞,即诉讼辩词。本义是诉讼、打官司。本章指言辞上的争辩。

(17)气,《说文》:“气,云气也。”即云气。本章指声气、语气。

(18)鄙,《说文》:“鄙,五酇为鄙。”即五百家叫“鄙”。本章指朴的品质。

(19)倍,《说文》:“倍,反也。”即违反。本章指民众的拥护。

(20)笾,《说文》:“笾,竹豆也。” 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

(21)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即古代吃肉时用的盛器。

(22)事,《说文》:“事,职也。”即当差。本章是职责的意思。

(23)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24)存,《说文》:“存,恤问也。”即体恤而关切。本章指恤问,劳问。

解读:

这个孟敬子是不能疏忽的。曾子在《论语》中的所言,直接去评价的人很少,除了本章的孟敬子和下一章没有指名道姓的朋友,再就是《子张篇》中的子张、孟庄子和阳肤。这些人中,直面批评的是孟敬子和阳肤,阳肤是曾子的弟子。因此说,孟敬子是《论语》中曾子唯一正面提出批评的为政的人。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孟敬子这个人。孟敬子,姬姓,鲁国孟孙氏第11代宗主,名捷,世称仲孙捷,谥号敬,是孟武伯的儿子。据说他是孟子的曾祖父。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对于曾子的病,看来是病得不轻。孟敬子前来看望,不仅仅是来问询曾子的病情,一定还有其他的事情。问,《说文》:“问,讯也。”引申为礼之聘问。是说孟敬子在曾子病重的时候,一是前来看望,一是有很多事情要请教。上一章告诉我们,曾子一生是一个大好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暖男。修养极高,也不得罪人。史书中并没有找到有关孟敬子的事迹,他与曾子的关系也只有通过本章表达出来。从后面的回答来说,孟敬子应该经常向曾子请教的。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本章记载的并不是曾子的直接回答,而是“言曰”。“曾子言曰”与“曾子言”和“曾子曰”是不相同的。“言曰”,就是从曾子诸多话里节选的内容,并非曾子在当时讲话的全部内容。孟敬子向曾子请教,当时一定问了很多,曾子也回答了很多。本章节选的内容,是根据《泰伯篇》的同一主题和本章的需要所节选的。曾子说,鸟儿将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让人感到怜悯。人将要死的时候,他所讲的话是善意的。曾子的这个比喻是想表达什么呢?因为曾子是一个不愿意直言他人过错的人,这次却例外,就像上一章所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曾子终于改变了自己。尽管直说,但是在表达之前还是谦虚一番,意思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跟你说这些话都是善意的。从上一章曾子因为有疾,才敢于摆脱过去畏惧不敢说话做事的心理,仅从这一点来说,比起老夫子对待所见所闻的不正之事,敢于直言面对,曾子是远远不及的。一个快死的人,壮起胆来说几句真话,这恰恰是曾子性格的不足。看来孟敬子是不可教的,曾子在临死的时候,再做一回努力罢了。曾子希望孟敬子能听进去。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曾子告诉孟敬子的这三方面都是举手投足之间的行为,乃是修身的正行。意在告诉孟敬子身为为政者,要做一个君子为政者,最应该注意的是容貌、颜色、辞气。君子,在本章的含义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的“君子”是指一种人,是相对于“民”的在上位的为政者。这里特指孟敬子,与下面的“有司”相对。即告诫孟敬子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君子,不该做本来是有司做的事情。贵,重要。道,这里指夫子之道所讲的为政之道。是特意讲给孟敬子要做一个为政的君子,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是指起身做事。容,是容纳、包容的意思。貌,指样子。斯,就。远,远离。暴慢,即粗暴和怠惰。同样的用法在《吕氏春秋·诬徒》:“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本句的意思是,起身做事是包容的样子,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惰。这是为政者的第一弊端,就是高高在上一副粗暴与傲慢的样子。这是不能用“礼”作用来显示自己权威的为政者,其表现就是行为粗暴和怠惰。曾子在这里告诉孟敬子,你是存在这种毛病的,要改变它就要“容”,无论做什么事,要能容纳别人的一切,你要这样做,就符合为政之道。

正颜色,斯近信矣。正,使恰当。颜,指两眉之间的印堂,这里指整个颜面。色,脸上的气色,就是表现出来的态度。本句的意思是,你脸上的态度能够恰到好处,就接近于诚信了。这个是很好理解,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你看看有的人,不当官还有个好脸色,一当官就换了一副面孔,好像你欠他几百万一样。也有的为政者,如果他不板着面孔,不是一副讨债的态度,就好像他没有威严一样。曾子在这里告诉孟敬子,你要做到诚信,必须给臣民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出,本义是像草木一样长出,这里是表现出的意思。辞,本义是诉讼、打官司,这里是言辞上的争辩。气,本义是云气,即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这里是声气、语气的意思。出辞气,是指人表现出一副毫无遮掩的言辞上争辩的语气。这是指为政者表现出的对臣民,在言辞上非得把你的工作翻来覆去地指责。的确有这样的人,在下属对其汇报工作后,他总是滔滔不绝把你的工作像法官审判一样,逐条逐事争辩不休,非得当面给你的工作下一张判决书才算完。尤其是当今社会,这种喜欢“出辞气”的当官的真还不少。正因为前人对“鄙倍”的错误理解,才致使不能明白本句真实的含义。鄙倍,从“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句式和句意来分析,“出辞气”是表现出一副毫无遮掩的言辞上争辩的语气,那么下一句远离的应该是褒义的意思。从我们常用的鄙和倍平常都是贬义。这就是《论语》中用字的巧妙,上半句是否定,下半句就该用肯定的意思。但是,鄙和倍二字都是有正反二重本义的特殊汉字。鄙,质朴、鄙陋。倍,伴随(拥护)和背向(反对)。本章采用的是质朴和拥护,意思是远离质朴的品质和民众的拥护。在此,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鄙”、“倍”二字。

先说“鄙”。质朴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质朴”,亦作朴实淳厚。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鄙陋,指庸俗浅薄。有时亦用作谦词。再说“倍”,形声字,从人,从咅(pǒu),咅亦声。“咅”本义为“拥护或反对所立之君”。“人”与“咅”联合起来表示“拥护或反对某人”、“拥护(伴随)某人”或“反对(背向)某人”。发音为 bèi 时,通“背”(反向,背向),背叛(某人)。.发音为péi时:伴随(某人)。后作“陪”。“倍”是个有正反二重本义的特殊汉字。“违背”、“背向”、“背诵”都属于倍字的“反对某人”、“背向某人”之义;“增加跟原数相等的数”、“增强”、“加添”、“越发”、“更加”、“伴随”都属于倍字的“拥护某人”、“伴随某人”之义。《说文》等古代文献没有真正弄懂“咅”的本义,这使得它们对从咅之字的字义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笾豆”是古代的祭器,用竹制成。事,即职责。有司,官吏,这里指“笾豆之事”的小官。存,体恤而关切,即恤问。本句的意思是在告诫孟敬子,像祭祀这样的职责,就让有司这样的官职去恤问吧!曾子是在告诉孟敬子,像你这样的大夫,你的职责是关注国家大事,要给臣下负责工作的空间,不要什么事情都事无巨细,去参与去管理。的确,有这么一种领导,甚至是单位的一把手,平时看上去工作最忙活,专盯下属鸡毛蒜皮的小事,实际上不干正事。最后,曾子有重点说在其位却谋他人政事,这也是如今为政者最大的弊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