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高二语文人教版《苏武传》课文解读(2)

2024-04-26m.verywind.com
~ 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有人说,李陵母系保宫不是因为犯罪,而是因为李陵带兵出征,系保宫以作人质。)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且陛下春秋高①,法令亡常②,大臣亡罪夷灭③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①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龄。②亡常:无常,没有定准。③夷灭:消灭。这里指全家杀尽。)愿听陵计,勿复有云!”(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李陵的说辞涉及的内容很多,先晓之以利害,他替单于传话,表达单于对苏武“虚心欲相待”的诚意,指出苏武不可能再回到汉朝,唯有投降一条路。继而明之以理,诉说苏武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言下之意是汉武帝刻薄寡恩,你苏家已经为国尽忠,对得起皇上,但是皇上对不起你苏家,你现在投降,无愧于国,而且你已经家破人亡,没有牵挂,又何必执着一念呢。接着兴之以叹,“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悲叹人生短暂,宣扬及时行乐。继则动之以情,掏出肺腑之言,讲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言下之意是,时间久了,负罪感便会被时间冲洗干净,妄图现身说法,打消苏武的顾虑。最后,析之以势,指出“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说,你苏武即使能够回去,也是存亡未卜,生死难料。既然如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还为谁尽忠呢?李陵的这一席话,表面看句句有理,字字归真,方方面面,论述周详,情真意切,娓娓动听,极易摧毁一个人的意志。纵便铁石之人,也难免不泪下沾襟,为之所动。]武曰:“武父子亡功德①,皆为陛下所成就②,位列将③,爵通侯④,兄弟亲近⑤,常愿肝脑涂地⑥。(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受到皇帝亲自栽培,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①亡功德:没有功德。亡,wú,通无。德,指施于民的德惠。②成就:栽培、提拔。③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父亲苏建伐匈奴有功,封为“游击将军”“右将军”。④通侯: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承秦制,后因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苏武父苏建曾封为平陵侯。⑤兄弟亲近:苏武的大哥苏嘉做过奉车都尉,弟苏贤做过骑都尉,苏武出使前也是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⑥肝脑涂地:本是形容死亡惨状,这里喻以身许国。)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①,诚甘乐之。(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的确心甘乐意这样做。①斧钺汤镬:此泛指酷刑。斧钺,古时军法用以杀犯人的斧子。钺,yuè,大斧。汤镬,指把人投入开水锅煮死。汤,沸水。镬,huò,大锅。)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大臣服侍君王,就像儿子服侍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尽管李陵口若悬河,舌似利剑,苏武仍然不为所动,他的回答非常简捷。苏武避开具体问题,告之以儒家君臣大义,表达忠臣死节之志。由此可见,苏武是儒家学说熏陶出来的民族英雄。如果我们撇开当时的历史局限,屏弃其中狭隘的君臣之义,苏武的这段话仍然蕴含有光辉的思想内涵。它启示我们,一、爱国是具体的,一个人只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里,因而爱国也只能是具体的国家,当时的汉朝和汉武帝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所以,爱国就不能离开汉朝和武帝。二、爱国更是无条件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一个真正的爱国志士,心中唯以国家为念,不由个人的恩怨利害得失所左右。而这正是苏武和李陵境界霄壤之别的原因所在,李陵说千道万,不管多么有理,都是从个人恩怨考虑,而苏武“无所恨”三字,正是心中唯有国家,而没有个人任何私怨的表现。对于这一点,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有一精辟评判:“李陵以五千步卒当匈奴八万骑,可谓不世出之将才矣。苏武北海牧羊,事若平易……以事论,则海上牧羊与两军抗衡难易不能相比。以人论,则李陵之与苏武,一相比确见其为两人。”]

  (8)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壹:yī,一定。)武曰:“自分①已死久矣!王②必欲降武,请毕③今日之驩④,效⑤死于前!”(苏武说:“我料想自己早就是应该死去的人了!大王你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①分:fèn,料想,料定。②王:指李陵。李陵投降匈奴后,被单于封为右校王。③毕:尽。④驩:通“欢”。⑤效:献出。)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①!”(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①上通于天:意思是罪恶滔天,指罪行严重,无以复加。)因泣①下沾②衿③,与武决④去。( 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①泣:眼泪。②沾:同“沾”。③衿:同“襟”。④决:同“诀”,辞别。)[本段写李陵与苏武诀别,李陵临行仍然想劝苏武屈降,苏武毅然回答:“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在这里,苏武已不再视李陵为友,而视李陵为敌国之“王”,表示他与李陵敌我分明的立场和以死抗争的决心。而此时,李陵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也终于被唤醒了,他赞叹苏武“义士!”深深责备自己“罪上通于天”,自惭形秽,羞愧无比,“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但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李陵虽是将门之子,也曾为国浴血奋战,但是无论怎么也摆脱不了“叛徒”的骂名,千载之下,让人无限惋惜!]

  第二部分(第2—8段),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 事迹 。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对比的 方法 ,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夭志不渝的爱国情操。本部分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4段),写苏武在猝起变故时为保持汉使尊严,先欲自杀,后引剑自刺,表现他以身殉职、以死抗争的勇敢精神。

  第二层(第3—5段),写苏武与卫律的斗争。卫律软硬兼施,或逼或诱,千方百计,妄想苏武投降,但苏武不为富贵所动,不被威武所屈,正气凛然,表现了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

  第三层(第6段),写匈奴把苏武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但苏武在漫长的岁月里,战胜了饥寒与孤独,顽强地活下来,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第四层(第7、8段),写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

  (9)昭帝①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①昭帝:武帝少子,名弗陵。前87年至前74年在位。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于始元六年,与匈奴达成和议。)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①自陈道②。(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朝使者,自己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①具:完全、详尽。②陈道:陈述说明。)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①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②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③单于。(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周围三百里。②泽:指北海。③让:责让、责备。)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10)单于召会武官属,前已降及物故①,凡随武还者九人。(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①物故:死亡。)武以①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春回到长安。①以:同“于”,在……的时候。②京师:京都,指长安。)武留匈奴凡十九岁①,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①凡十九年:苏武于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前100年出使,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即前81年还,共十九年。)[这课文最后一句,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孤苦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作者班固说:“孔子称: 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李广苏建列传赞》)]

  第三部分(第9、10段),苏武终归汉朝。先写汉与匈奴和亲,苏武方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接着交待当年所率领使团百余人经过十九年的折磨后残存的情况,最后叙苏武黑发出使,白发而归,无限辛酸,尽在不言之中。
  高二语文《苏武传》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 苏武传高中课文原文及翻译
  • 答: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 苏武传课文共分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 答:第一部分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

  • 高二上册《苏武传》教案
  • 答:《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2、作者介绍...

  • 《苏武传》中,主要叙述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有什么作用?
  • 答:文章先后记叙了苏武的自刎、拒降和北海牧羊等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

  • 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武传 教材注释
  • 答:课文: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并为郎2,稍迁至栘中厩监3。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5。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6。天汉元年7,且鞮侯单于初立8,恐汉袭之...

  • 《苏武传》教案
  • 答: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

  • 苏武传是必修几的课文
  • 答: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

  • 高二语文下《苏武传》说课稿
  • 答:【高二语文下《苏武传》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点: 目标1 三、教学难点 :目标2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共三课时)
  • 答:(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10段由10个学生来读,其余学生听读,注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在读完一段后及时纠正) 2、学生参考课...

  • 高二下册《苏武传》优秀教案
  • 答: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苏武传》来更加详细地了解苏武其人。 知识积累(投影) 1.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