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从齐威王那件中你懂得了什么故事 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

2024-05-31m.verywind.com
关于齐威王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2.一鸣惊人:淳于髡告诉齐威王,说齐国里有一只大鸟,就栖息在王宫的后院中,已经有三年没有振翅高飞和鸣叫了。齐威王听了,豁然开朗,就说这鸟只是不飞罢了,一旦起飞那就是冲破了云霄,一旦鸣叫,那就会震惊全国乃至天下的人们。
  不久齐威王召集了齐国各地的官员来到朝堂之上,在经过自己暗地的考察之后,齐威王烹杀了一位贪官,重赏了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从此震慑全国,各个官员无不克己守礼,勤勤恳恳地工作,齐国也自此走上了强大之路。
  3.齐威王论国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齐王同魏惠王相约在一处郊外打猎,算作是常规的外交活动了。不过在这一次活动中,魏惠王故意向齐威王发难,意欲借自己的身怀的国宝来探明齐威王手中有何种宝物,于是齐威王只好向他讲明了自己的对于国宝的看法。按照常理,君王之间的外交会谈,应该以国家大事为准,但是魏惠王却不分场合像妇女一般和齐威王比比手中有哪些首饰起来了。魏惠王以为要想探明别人有何秘密宝贝,就得先透露自己的宝贝。所以他说自己虽然是个小国家,但还是有能够照明前前后后各十二辆车直径一寸的十颗夜明珠。尽显魏惠王的小家子气,并且耍着类似小女人那样的聪明,反问齐威王,他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会没有一件宝贝呢?
  齐威王转身对洋洋得意的魏惠王言明,说他认为的国宝有所不同。在他齐威王的眼里,像那能镇住南城,成功令楚国人止步在向东侵略的道路上,让泗水之滨的各路诸侯都前来朝拜的檀子;像那镇守高唐,使赵国人不敢到东边捕鱼的盼子;像那镇守徐州,以至于令燕国和赵国的人连番祈求上天保佑不被攻伐的黔夫;还有那防范盗贼,导致路上没人会捡别人丢下的东西的种首。在齐威王看来,这些功绩卓越,成就非凡的国之人才,就是齐国的宝贝,这岂是那照亮车的夜明珠能比的。魏惠王听后,愤愤不平,但还是羞愧的离开了。
  所以说,无论古今,人才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但是在很多时候,这种常识都会被忽略,就是因为人们都有眼光短浅的时候。
  4.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进步

从周忌讽齐王和齐王纳谏讲的是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领悟到了什么
  • 答:1、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2、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要既达到使对方接受的目的,又要尊重对方使之不难堪,一定要委婉些。

  •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 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答:若是齐威王不加调查,轻信他们的胡说,即墨大夫这样的老实人便要倒霉了。三、强调地方官员要突出抓好兴农、富民、守土几件大事。在战国后期,在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这几件事确属各诸侯国图强称霸的当务之急。

  • 齐威王的三个典故是什么
  • 答:齐威王的三个典故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烹阿大夫、赛马。1、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个典故讲述了齐威王听取忠言的故事。邹忌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劝说齐威王要虚心纳谏。齐威王听后大受启发,立刻下令悬赏求谏,鼓励臣民向他进谏。结果,齐国的国力逐渐增强,诸侯也纷纷前来朝拜。2、烹阿大...

  •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 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重要道理:智谋胜过力量。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田忌以智慧和策略战胜了实力更强大的齐威王,为后人传达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智慧胜于力量:故事中,田忌利用“换将计”和“反间计”等巧妙的策略,让自己的马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战果,最终战胜了齐威王的马。这表现...

  • ...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 答:(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

  • 《赛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答:所以每次比赛,田忌都必败无疑。后来在孙膑帮助下,田忌又与齐威王赛马时,便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赢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有:1、在劣势中找到优势。世上不是没有好马,只是缺少伯乐,相信自己总有自己独到的优势。2...

  • 根据齐威王和宋昭公两个人的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答:因为齐国有邹忌提醒着齐威王,而宋国没有像邹忌一样的人才,宋昭公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人。没有贤臣。齐威王胜于朝廷是因为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劝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大臣的劝谏。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是他失败之后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亡而能悟)。.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

  •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 答: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三、人生哲理 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到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作为下属,要在领导看不清的时候...

  • 从周忌劝服齐威王的例子中,受到什么启发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

  • ...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 答:要生1:文章讲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很美,他却不这么认为,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让齐王不要像他那样受蒙蔽,齐王就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因此战胜了其他的国家。生2:文章写了邹忌用自身的经历同齐王的处境相比,告诉齐王应该纳谏除蔽,齐王就接受了邹忌的进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