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梁漱溟《言志》的阅读理解 求超星尔雅中华诗词之美2018年期末考试答案啊

2024-06-02m.verywind.com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阅读答案~

(1)C、D.(答对一个选项给3分,两个都答对给5分)(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B.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2分,意思对即可)
②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他要把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2分)梁漱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解决中国问题放在心上,离开北大到各地考察办学,是他进行人生实践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好方式。(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②他不慕名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他却在他当讲之年毅然辞去。③注重实践。许多人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当做哲学思想来讲,而他认为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④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是把中国问题最大问题摆在心上,不怕困难,先后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4)要点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观点一:认同,梁漱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不是学者。
①梁漱溟从不自视为学者,他做学问是不得已,其缘起、目的和态度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学问而学问。
②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研究学问,是为了实践。
③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观点二:不认同。梁漱溟还是一个学者。
梁漱溟在北大期间主要身份就是学者,虽然离开北大后,从事了许多社会活动,但最终使他闻名后世的,还是他在学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使自己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学者并不是只呆在书斋里一味研究学问的书呆子,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中探索发现,同样是学者的本分。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观点三:梁漱溟既是学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①梁漱溟的学术水平、学术成果以及学术地位,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梁漱溟是优秀的学者。②梁漱溟注重人生实践,梁漱溟辞去北大教职,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许多地方办学和考察,抗战的爆发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些都表明他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③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种身份在梁漱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目的研究学问,产生了学术成果,又以学者深厚的学养实践于社会活动。所以,尽管梁漱溟不自视为学者,但实际上,他首先是学者,然后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1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之句出自下列哪一本书?()(1.0分)
窗体顶端
· A、《冷斋夜话》
· B、《蕙风词话》
· C、《文赋》
· D、《红楼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2
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0分)
窗体顶端
· A、Book of Songs
· B、Book of Rites
· C、Book of Change
· D、Book of Documents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 3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下列选项属于六根的是()。(1.0分)
窗体顶端
· A、色声
· B、香味
· C、身意
· D、触法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0 分

4
“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选自()。(1.0分)
窗体顶端
· A、《人间词话》
· B、《典论·论文》
· C、《文选》
· D、《乐府指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5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1.0分)
窗体顶端
· A、冯延巳
· B、李清照
· C、温庭筠
· D、晏殊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6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1.0分)
窗体顶端
· A、王国维
· B、谭献跋
· C、王水照
· D、李笠翁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1.0 分
7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这一观点出自下列哪一本论著?()(1.0分)
窗体顶端
· A、《人间词话》
· B、《诗品》
· C、《典论·论文》
· D、《文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1.0 分
8
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1.0分)
窗体顶端
· A、曹丕
· B、冯正中
· C、王水照
· D、王国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9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这句词出自()。(1.0分)
窗体顶端
· A、冯延巳
· B、李商隐
· C、温庭筠
· D、李煜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1.0 分
10
下列哪一位“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句相关?()(1.0分)
窗体顶端
· A、阿娇
· B、庄姜夫人
· C、歌伎
· D、杨贵妃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0 分
11
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下列哪一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温庭筠
· B、
韦庄
· C、
苏轼
· D、
李璟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2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李煜
· B、
温庭筠
· C、
李璟
· D、
冯正中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3
“燃犀下看”之句中的典故与下列哪一项相关?()(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史记》
· B、
《诗经》
· C、
《晋书》
· D、
《汉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4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关于它的上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有二十一个字
· B、
四句两平韵
· C、
四句三仄韵
· D、
四句三平韵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15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谁美志不遂而叹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屈原
· B、
王粲
· C、
应玚
· D、
李煜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6
接受美学流派兴起于()。(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 A、
英国
· B、
中国
· C、
美国
· D、
德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17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一句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李白
· B、
屈原
· C、
杜甫
· D、
苏轼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8
《木兰花慢》的体制是什么?()(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小令
· B、
乐府诗
· C、
长调
· D、
中调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9
“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之句描述的对象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男子
· B、
父辈
· C、
女子
· D、
成年男女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0
《词选序》由谁所作?()(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王鹏运
· B、
王水照
· C、
张惠言
· D、
王国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句中的“栖栖”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离骚》
· B、
《东轩笔记》
· C、
《论语》
· D、
《昭明文选》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2
清代王鹏运属于哪个词学流派?()(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常州词派
· B、
教外别传
· C、
建安词派
· D、
临桂词派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3
“衣锦尚褧”中的“褧”指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衣服外的罩衣

· B、

一种布料

· C、

比较厚的衣服

· D、

一种裁剪的形式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4
“弄妆梳洗迟”的“弄”是什么意思?()(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玩耍
· B、
搅扰
· C、
炫耀
· D、
赏弄、观赏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5
《饮水词》的作者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司马相如
· B、
李商隐
· C、
晏殊
· D、
纳兰性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6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牡丹花
· B、
牵牛花
· C、
菊花
· D、
莲花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7
王国维的思想受到哪些哲学家的影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黑格尔、康德
· B、
黑格尔、叔本华
· C、
黑格尔
· D、
叔本华、康德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8
关于柳永的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形式上由小令开拓出长调
· B、
内容上由伤春转变为悲秋
· C、
写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约的好词
· D、
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29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评价的是()的作品。(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温庭筠
· B、
韦庄
· C、
李煜
· D、
冯正中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0
《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田园生活
· B、
志向、理想
· C、
美女、爱情
· D、
山河美景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1
“现代三圣”不包括下列哪一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梁漱溟
· B、
熊十力
· C、
马一浮
· D、
陈寅恪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2
“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埰的这句话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柳永
· B、
辛弃疾
· C、
王沂孙
· D、
周邦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3
下列选项中,由曹丕著述的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文心雕龙》
· B、
《文赋》
· C、
《文选》
· D、
《典论·论文》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4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一句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温庭筠《菩萨蛮》
· B、
晏殊《蝶恋花》
· C、
李商隐《九日》
· D、
陶渊明《饮酒》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5
《南溟》这首诗作的名称“南溟”出自什么典故?()(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法华经》
· B、
《山海经》
· C、
《庄子》
· D、
《老子》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6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摘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九歌》
· B、
《九章》
· C、
《九问》
· D、
《九辩》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7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 A、
李煜
· B、
李昪
· C、
李璟
· D、
李寿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38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论语》
· B、
《史记》
· C、
《春秋》
· D、
《礼记》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9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李商隐
· B、
杜牧
· C、
李白
· D、
李清照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40
“东文学社”对主办人是谁?()(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王国维
· B、
田岗佐代治
· C、
汪廉年
· D、
罗振玉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1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 A、
《诗经·毛诗序》
· B、
《诗言志辨》
· C、
《论语》
· D、
《尚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42
姚斯《接受美学》认为,读诗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美感的感知性阅读
· B、
反思的说明性阅读
· C、
历史性的阅读
· D、
创新的批判性阅读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3
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引用了谁的典故?()(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李清照
· B、
李商隐
· C、
冯延巳
· D、
温庭筠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44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是什么意思?()(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 A、
眉毛
· B、
美女
· C、
贤士
· D、
美貌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45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摘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毛诗序》
· B、
《诗言志辨》
· C、
《诗品》
· D、
《笠翁对韵》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6
“倚天万里须长剑”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宋玉
· B、
曹丕
· C、
杜牧
· D、
司马相如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7
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质?()(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独体单音
· B、
单音四声
· C、
破音字
·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8
晚年的刘永济,别号()。(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弘度
· B、
宏度
· C、
诵帚
· D、
知秋翁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9
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 B、
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 C、
无人刊刻流传
· D、
当时传唱度低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50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 A、
雅乐
· B、
宴乐
· C、
胡乐
· D、
清乐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二、 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
“菡萏”经常在中国诗歌中,指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
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心及物。()(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
诗是体物写志。()(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这句的修辞手法是用典。()(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6
贺拉斯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论著。()(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7
汉语四声中的仄声,包括平、上、去、入四声。()(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8
“举头西北浮云”的“浮云”指的是天上的云朵。()(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9
《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0
小词的描写对象多为怨妇和思妇。()(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1
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都是一样的。()(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2
王国维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并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3
苏轼认为词是不可以诗化。()(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4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5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指的是离开、离别。()(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6
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充沛。()(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7
《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8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9
《芬尼根守灵夜》的作者是詹姆斯·乔伊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光的《史记》。()(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1
王国维认为,“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之句与屈原的《离骚》具有互文性。()(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2
敦煌曲子词里就已经出现长调。()(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3
“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4
普通话中一声和三声都是平声。()(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5
冯正中的词侧重于表现官能感觉。()(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6
王国维认为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7
冯延巳被称为“花间鼻祖”。()(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8
旧诗仅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9
“历尽艰辛愁句在,老来思咏中兴篇”中的“兴”指的是赋比兴的修辞手法。()(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0
《水龙吟》创作于苏轼官运正盛之时。()(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1
清朝各词派中数临桂词派影响最大,时间最久。()(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2
“花落春犹在”这句诗出自鲁迅。()(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3
诗与词的区别在于词之言长,诗之境阔。()(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4
“为政必先放郑声”的“放”指的是放纵。()(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5
词能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6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7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出自《阿房宫赋》。()(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8
《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9
诗词中的境界出于外,由外在景物营造。()(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0
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却无法写出美感充沛的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1
孔子讲《诗》注重诗歌中的丰富联想,并且强调联想与诗的本意要完全吻合。()(1.0分)
0.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2
《南吕·一枝花》是词牌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3
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4
”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一句出自顾随的《鹧鸪天》。(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5
长门宫指的是冷宫。()(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6
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7
陶渊明的《饮酒》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8
《硕人》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誉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0
“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应该读平声。()(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今日早晨想到《论语》上“盍各言尔志”一句话,现在就言我之志。
   “你的志愿何在?”如果有人这样问我,那我可以回答:
   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在这混乱的中国社会,无论在思想上、在事实上,都正是彷徨无主的时候。这时候做人最难有把握,有脚跟。常见有许多人,在开头的时候都很有信望,但到后来每每失去了社会的信任,促使社会益发入于混乱。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必须有人一面在言论上为大家指出一个方向,更且在心地上、行为上大家都有所信赖于他。然后散漫纷乱的社会才仿佛又所依归,有所宗信。一个复兴民族的力量,要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形成。我之所以自勉者唯此;因我深切感到社会多年来所需要者唯此。
   八十年来,中国这老社会为新环境所刺激压迫,而落于不幸的命运,民族自救运动一起再起,都一次一次的先后失败了。每一次都曾引动大家的热心渴望,都曾涨到一时的高潮;但而今这高潮都没落了,更看不见一个有力量的潮流可以系属多数的人心,而却是到处充满了灰心、丧气、失望、绝望。除了少数人盲目地干而外,多数人无非消极鬼混,挨磨日子,而其实呢,中国问题并不是这样一个可悲观的事。悲观只为蔽于眼前。若从前后左右通盘观测,定能于中国前途有很深的自信;只可惜多数人蔽于眼前,没有这眼光罢了!我是对中国前途充满了希望,绝对乐观的一个人。我胸中所有的是勇气,是自信,是兴趣,是热情。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随便而有的;这里面有我的眼光,有我的分析与判断。(我讲的《乡村理论建设》便是这个,不复赘。)我是看到了前途应有的转变与结局,我相信旁人亦能慢慢地看到;因为从事实上一天一天在暗示我们所应走的而唯一可能的方针路线(乡村建设)。我的自信不难成为大家的共信;我的勇气可以转移大家的灰颓之气。大概中国社会不转到大家有自信、有勇气之时,则中国将永远没有希望。然而民族自救的最后觉悟、最后潮流毕竟是到了!我们就是要发动这潮流,酿成这潮流!这方向指针我是能以贡献给社会的;——我充分有这自信。单有方向指针还不够,还须有为社会大众所信托的人格,为大家希望之所寄。因此,我要自勉作一个有信用的人,不令大家失望。

  • 语文阅读理解有什么技巧
  • 答: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x0d\x0a\x0d\x0a二、弄清文章的结构。\x0d\x0a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x0d\x0a弄清...

  • 中学生怎样阅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
  • 答: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文苑中的一簇奇葩,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读者爱读,因其精致优美,耐人寻味;文家爱写,因其舒张天性,曲经通幽。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托物言志类散文,究竟该如何处置“读”与“写”这两大板块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首先谈阅读。 理清托物言志散文的“要件”,是阅读,理解,剖析,...

  • 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 答: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

  • 《论语》言志中三人有什么特点
  • 答: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言志《论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 初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知识点总结
  • 答:2.复习笔记,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标题含义,复习抓住段落中心句和课文中心句把握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能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经典词句的表达作用,能完整表述。 4.熟读课文,熟悉精妙用词,能根据课文填空。 5.参考资料:课堂笔记、《现代文品读》、课堂测验本、单元测验卷、复习资料等。 (二)课外现代文(考记叙...

  • 唐玄宗李隆基《温泉言志》文言文解释?
  • 答:美丽的华清宫坐落在骊山上,地下涌出保健养生的华清池温泉。这里的自然风光秀美,这里的温泉畅流不息。她(指华清池温泉)以祛病著称,她以养生闻名。朕(指唐玄宗)希望天下人都知道这个美丽的养生的好地方,老百姓们都来这里泡个澡,和朕一样延年益寿,共享太平盛世(幸福的生活)。大意如此!主要赞美...

  • 刘禹锡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 答:4. 陋室铭阅读题及答案 1.题目《陋室铭》文章一开始并没有写“铭”,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引出陋室,这是什么写法? 答:以水为类比,引出陋室,以山不高水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徳”,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用? 答:反映了作者以古贤人自况...

  • 李世民《秋暮言志》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秋暮言志原文: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巖中。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诗词作品: 秋暮言志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世民

  • 谈谈对诗言志的理解
  • 答:“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性质。“言”,即说,吐露表达;“志”即志意,人们内心的志向、意念,即思想感情。它揭示诗歌不是记事、议论的,而重在内心志意的表现。“诗言志”的观念说明古人对诗作为文艺的本质特征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诗言志”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左传》“...

  • 如何理解“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 答: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歌,是通过对诗的吟唱,来延长诗中所包含的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突出诗意;声音的高低(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舜典》记叙了古代帝舜的光辉事迹。舜曾任命夔为乐官,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