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6-02m.verywind.com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3年夫差被迫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通过卧薪尝胆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扩展资料越王勾践从政治抱负上来说,是一个有着政治抱负,有着政治眼光的一个君王,在他战败吴国后,自我检讨,抚国安民,以养生息,图日后东山再起。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但越王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点范蠡是看出来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轻舟隐去了,而文种不听他劝,最终落得个赐剑自尽的下场。所以从勾践的个人品质上看,他并不值得肯定。
《越公其事》篇详细记载了勾践励精图治的全部过程:先是无为而治,让越国休养生息,以此“安民”。随后,“五政”推行,以此“用民”。“五政”即“好农”即褒赏农民,重视农业,努力发展经济;“好信”,文化育人;“征人”,征四方之民,增长人口;“好兵”,扩张军力;“饬(chì)民“即整饬军事、吏治、民事”,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五政”把民众调教成可供驱使的战争工具,成为越国取胜的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王勾践

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的人,顽强,有忍耐力 ,励精图治,还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由于其“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不惧怕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励志楷模的形象。
历史评价
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
“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句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王朗:“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於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编辑于 2016-12-26
查看全部7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扩展资料越王勾践从政治抱负上来说,是一个有着政治抱负,有着政治眼光的一个君王,在他战败吴国后,自我检讨,抚国安民,以养生息,图日后东山再起。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那个历史的范畴,是狭义的以民为本,不过这点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但越王勾践最大的缺点是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点范蠡是看出来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轻舟隐去了,而文种不听他劝,最终落得个赐剑自尽的下场。所以从勾践的个人品质上看,他并不值得肯定。 《越公其事》篇详细记载了勾践励精图治的全部过程:先是无为而治,让越国休养生息,以此“安民”。随后,“五政”推行,以此“用民”。“五政”即“好农”即褒赏农民,重视农业,努力发展经济;“好信”,文化育人;“征人”,征四方之民,增长人口;“好兵”,扩张军力;“饬(chì)民“即整饬军事、吏治、民事”,修命令,明法度,严刑罚。“五政”把民众调教成可供驱使的战争工具,成为越国取胜的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王勾践

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的人,顽强,有忍耐力 ,励精图治,还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由于其“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不惧怕失败与耻辱,敢于拼搏的励志楷模的形象。


历史评价

司马迁:“①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

“②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句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

王朗:“句践欲广其御儿之疆,馘夫差於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应该说首先是一个比较会使用人才的人,否则凭他的个人能力并不能使越国重新强大起来。 然后是一个记仇的人,时刻把仇恨记在心里深处,然后寻机报复。 第三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事,做常人不肯做的事。 第四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在吴国时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五是个敢于改革的人,回到越国后大胆改革,鼓励生产,吸引外来人才,很快提高了国力。 第六是个好色的人,灭吴后立即把吴国后宫里的美女们整到自己的宫里做妃子。 第七是个鸟尽弓藏的人,所以范蠡帮助灭吴后很聪明的隐退到民间去了。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是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的人,还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

  • 卧薪尝胆夫差伍子胥是怎样的一个人
  • 答: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从政治抱负上来说,是一个有着政治抱负,有着政治眼光的一个君王,在他战败吴国后,自我检讨,抚国安民,以养生息,图日后东山再起.(详可见《国语》里的《勾践灭吴》)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越王勾践是个有抱负的君王,还是个能以民为本的君王,当然他的以民为本还是没能跳出他当时...

  • 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我认为勾践是个什么的人
  • 答: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我认为勾践是个: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卧薪尝胆反映了越王勾践的什么性格
  • 答:顽强,有忍耐力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

  •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 答:第三是个能忍辱负重的人,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事,做常人不肯做的事。第四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在吴国时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五是个敢于改革的人,回到越国后大胆改革,鼓励生产,吸引外来人才,很快提高了国力。第六是个好色的人,灭吴后立即把吴国后宫里的美女们整...

  • 越王勾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业帮)?
  • 答: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

  • 卧薪尝胆的主义公是个怎样的人
  • 答:卧薪尝胆妇孺皆知的事情,人们感慨勾践的决心和毅力,却没有看到他背后的辛酸。卧薪尝胆,这四个字对勾践来说,是生命中最重的 一笔,也是他不愿多言的痛处和屈辱。越王勾践元年,吴国和越国再次交战,这一次越王勾践败了,他后悔没听取范蠡的建议,于是被 围困在会稽,成为了夫差的阶下囚。面对夫差...

  • 卧薪尝胆的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 越王勾践 要尝尝苦味...

  • 越王勾践是什么人?
  • 答:越王勾践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用10年时间消灭了吴国。他也是一个无法共荣的人,范蠡就在消灭吴国,勾践称霸的时候,告诫过文种不要再留在勾践身边了,但是文种不听,最终被杀害了,因为勾践时刻担心自己在吴国难堪的事情被传出去。 你再看看详细的吧!!! 勾践(约公元前520...

  • 越王勾践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

  • 越王勾践人物形象(一)——卧薪尝胆、《借头》、大与细和反讽之反讽_百...
  • 答:二、《借头》勾践性格的另一面,这里贴一部剧本来表示。电视剧《卧薪尝胆》将越王勾践塑造成了一个既坚忍不拔又胸怀宽广的仁义之君,颇有“儒”的味道。对此我持保留意见。学者评《史记》,道不虚美,不隐恶。这是史家笔法。我想这对戏剧创作亦有借鉴意义。一个剧作家想表现人性之善美,不应是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