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翻译

2024-05-23m.verywind.com
曹刿论战全文~

原文朗读《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包括国别体、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注释∶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我:<左转>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 伐(fá):讨伐,攻打。 【 4】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biàn):通“遍”,遍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6】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案件。 【20】虽:即使。 【21】察:弄清楚。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24】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败绩:溃败。 【30】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1】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3】逐:追赶、追击。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5】故:原因,缘故。 【36】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38】再:第二次击鼓。 【38】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0】测:估计,推测。 【41】伏:埋伏。 【42】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音节助词。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目光短浅.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养。 衣:衣服。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同“遍”遍及。惠:恩惠。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弄清楚。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军旗有没有倒,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了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已经战胜。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尽。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靡:倒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一词多义∶
1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 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 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例句: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例句: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动词用作状语,乘战车,坐战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省略宾语: 必以分人。 省 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内容主题∶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由于左丘明双眼失明而史记中,左丘与明之间有一块破损,所以也有可能叫左丘)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包括国别体、编年体和纪传体。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注释∶

注释∶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我:<左转>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3】 伐(fá):讨伐,攻打。 【 4】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5】
公:指鲁庄公。 【 6】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8】间(jiàn):参与。 【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2】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4】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5】徧(biàn):通“遍”,遍及。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6】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案件。 【20】虽:即使。 【21】察:弄清楚。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24】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败绩:溃败。 【30】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1】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3】逐:追赶、追击。 【34】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5】故:原因,缘故。 【36】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鼓,击鼓进军。 【38】再:第二次击鼓。 【38】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0】测:估计,推测。 【41】伏:埋伏。 【42】辙:车辙,车轮滚过地面的痕迹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音节助词。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鄙 :目光短浅.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专:独自专有。 安:养。 衣:衣服。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徧:同“遍”遍及。惠:恩惠。弗:不。 从:听从,跟从。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受到……信任。 福:赐福,保佑。信:信用。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必:一定。 以:根据。 情:实情。 察:弄清楚。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忠:本职,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请:请允许。 从:跟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鼓: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 驰:驱车(追赶)。败绩:溃败。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军旗有没有倒,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了望,眺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已经战胜。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作:振作。再:第二次。 衰:衰弱。 竭:尽。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克:战胜。测:估计。惧:担心。伏: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靡:倒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的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打一仗。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驾车马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马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扶手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子杂乱,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一词多义∶
1 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 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 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 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例句: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例句: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动词用作状语,乘战车,坐战车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省略句∶
人。” 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我只有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曹刿论战拼音版
  • 答:《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作者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全文:十年春(shíniánchūn),齐师伐我(qíshīfáwǒ)。公将战(gōngjiāngzhàn),曹刿请见(cáoguìqǐngjiàn)。其乡人曰(qíxiāngrényuē):“肉食者谋之(ròushízhěmóuzhī),又何间焉(yòuhéjiānyān)?”刿曰(guìyuē):“...

  • 简单概括曹刿论战
  • 答: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简单点的,。两种概括不要全一样。稍微不一样点就行了 解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

  • 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
  • 答:【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曹什么论战呢
  • 答:应为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

  •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拼音版
  • 答:cáo曹ɡuì刿lùn论zhàn战zuǒ左zhuàn传shí十nián年chūn春,qí齐shī师fá伐wǒ我。ɡōnɡ公jiānɡ将zhàn战,cáo曹ɡuì刿qǐnɡ请jiàn见。qí其xiānɡ乡rén人yuē曰:“ròu肉shí食zhě者móu谋zhī之,yòu又hé何jiàn间yān焉?”ɡuì刿yuē曰:“ròu肉shí食zhě者bǐ鄙,wèi...

  • 曹刿论战讲了什么
  • 答:一、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二、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 文言文:曹刿论战翻译(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智虽弗及,必将至...
  • 答: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将:将要 公将战,曹刿请见。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谋:谋划。刿曰:“肉食...

  • 曹刿论战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 答: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2.公将战,曹刿请见。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有...

  • 曹刿论战
  • 答:结果曹刿指挥鲁军按兵不动,等齐国三鼓,士气尽丧之后再进军,齐军被士气打败,手足无措导致败仗实属正常。当然曹刿也有其谨慎细心的一面,考虑到齐国是强大的国家,管仲谋略百出,通过观察车辙和旗帜的倒下,判断出齐军是真的败退,才下令追击,最终取得胜利。战后的论战,曹刿指出战争靠勇气,一鼓作...

  • 曹刿论战怎么论的
  • 答:《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其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文章的关键词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曹...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