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公元581和1053年哪个早? 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的意义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文化传播手段,没有教育的国家,缺乏教育的国家就是过家家。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教育就是家庭幸福,稳定安康的前提,没有教育,就好比石缝中的枯草,缺乏养分,难以遍地开花。

可见人跟教育之间的关系,好比鱼离不开水,花草离不开土壤,万物离不开阳光。
网上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说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
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在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
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赋予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前行。
扩展资料:
1、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如果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这会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于是教育的目标就变成了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荒谬错误观念由来已久,而且流传极广。
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愚蠢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确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尤其是儿童期。儿童阶段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而实际上,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中,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就会以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只要把孩子当成动物一样训练就好了。

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肓发展的最高阶段 ,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
中国的现代教育起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便在粤著书立说,主张效法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提倡通过改良和变法,实现国家富强,并促成了学习西方知识的风气。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九年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
义务教育改革措施:
1.增加教育投入。
2.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3.剔除择校之风。
4.禁止乱收费。

公元581和1053肯定是581年早,公元前的还是1053年早。这就是记年的方法。公元前数字越大,时间越早。而公元后是从一年开始记年的,越往后数字越大,记年是累加的。

当然是公元581早,公元581是指公元前,也就是说早581+1053=1634年

公元581年更早

  • 中国历史朝代按时间顺序怎么排列
  • 答: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

  •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
  • 答:9、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 10、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59年 11、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5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

  • 中国历史年代表和时间顺序
  • 答: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晋朝:公元265~420年;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隋朝:公元581~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宋朝:公元960~1279年...

  • 南北朝时期的朝代顺序
  • 答: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2年。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5年。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59年。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共计:155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69年。隋朝:公元58...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 答: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

  • 中国古代的朝代按顺序排列
  • 答: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

  • 中国古代朝代时间顺序表简约版
  • 答: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 答: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

  • 历史年代表和时间顺序
  • 答:2、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秦朝:公元前221~207年。3、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晋朝:公元265~420年。4、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隋朝:公元581~618年。5、唐朝:公元618~907年;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宋朝:...

  • 各朝代的先后顺序
  • 答:西晋(265年—316年)东晋(317年—420年)南朝宋 420年-479年 南朝齐479年-502年 南朝梁 502年-557年 南朝陈 557年-589年 北朝北魏 386年-534年 北朝东魏 534年-550年 北朝西魏 535年-557年 北朝北齐 550年-57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