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请问有什么好的中药方能治疗痰饮?本人白痰多,不咳嗽。中医去除痰湿容易吗? 喉咙里老是有痰,是什么症状?有什么方法治疗吗?

2024-06-01m.verywind.com
就是白痰多,无咳嗽,差不多一年了,早上起床漱口时候痰特别多,有想吐又吐不出来的难受~

白痰多,无咳嗽,差不多一年了,早上起床漱口时候痰特别多,有想吐又吐不出来的难受。不口渴,很少夜尿,排便正常,不过有时排便溏,胸口有时有点闷痛。四肢不温,尤其冬天,感觉四肢冰冷冷的。现在每天都坚持喝几杯温白开水。
按照你提供的这些情况,提出3点看法:
1、本来你的水运化就不好,但是你在不口渴的情况下,还每天坚持喝几杯白开水,我想,这是造成你痰多的外在因素。中医的观点,不口渴就说明人体不需要你继续“给水”,所以,建议你改变这种习惯,习惯改过了,痰多应该有所减弱。
2、刻下,要吃药去痰的话,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吃几副,水去了痰也消了,胸口闷痛也不见了。这是吃了“苓桂术甘汤加半夏”之后应该见到的效果。
3、吃了“苓桂术甘汤”之后,可以吃吃桂附理中丸,巩固一下效果,同时,治治便溏、四肢不温。桂附理中丸包含了四逆汤、甘草干姜汤、理中汤等方剂结构,除了利水之外,你的症状都是符合的。其实,单单吃吃桂附理中丸,也是可以将痰温化掉的,这是我的经验。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二、西医对痰多的诊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
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咳嗽痰多的治疗方法


咳嗽痰多,是呼吸道炎症的常见症状,多见于老人。但咳嗽也是人体一种防御性反应。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的黏液,通过咳嗽把痰排出,可保持呼吸道自洁和通畅。患慢性气管炎,痰特别多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把痰咳出,否则会诱发呼吸道阻塞而引起肺炎。但是长期咳嗽,痰多就成为一
种习惯性病症,不早治疗,也会引起哮喘和气管炎症。笔者三年前也有呼吸道炎症,痰多,用很大力气才能把痰吐出来。为此老伴都不愿和我一起上街、嫌我吐痰声音太大。后来我用三种方法治好了。

1.用消炎药和去痰药,做到标本兼治。千万不能滥用止咳药,只治标不能治本,弄不好会加重病情。

2.自我按摩法:按摩鼻、喉两个部位。鼻部按摩:用弯曲的拇指顺鼻骨,两侧、上下按摩44下。再把双手掌放在喉骨部位,双手上下按摩66下。早晚各一次。

3.早上起床后,按摩之前先喝一杯白开水。以上方法要全年坚持,才见效果。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有痰无声,临床上咳和嗽常同时出现,故称咳嗽。要彻底治愈多痰症,最好找医术高明的老中医进行诊治。中医讲究辨证治疗,不仅治标,而且治本,但相对较为麻烦。若嫌麻烦可找西医呼吸内科诊疗,不过往往只能治标,较难治本。因为西医主要根据病理指标,就事论事进行治疗,而中医就很复杂了,如果不会不耐烦的话,请看如下简介:
中医认为:肺主呼吸,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以肺气宣通和下降为正常,如外邪袭于肺,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影响肺气下降皆可发生咳嗽。所以咳嗽一症多因肺脏受病而发生。但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故常见的临床证型为,一是以咳嗽为主症的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内伤咳嗽,包括痰湿犯肺咳嗽,肺虚咳嗽,脾虚咳嗽,肝火犯肺咳嗽,肾虚咳嗽。二是其他病证兼见咳嗽,有痰饮咳嗽,肺痈咳嗽,肺痨咳嗽,外伤咳嗽,产后咳嗽,小儿百日咳,肺内肿物咳嗽,小儿咳喘等证。
在中医辨症中,根据痰量的不同咳嗽有几种症状:脾虚咳嗽,肾虚咳嗽,痰湿犯肺咳嗽,痰饮咳嗽,肺病咳嗽咳痰多,甚至可听到痰鸣声。风寒咳,热咳及肺阴虚嗽感痰量较少,燥咳则无痰。根据痰的性质咳嗽还可分为:痰清稀属寒、属湿;泡沫样属脾肾虚;粘稠属热,肺痈则吐脓痰;痰色白的多属风、属寒、属湿性咳嗽;痰黄的多属热性咳嗽;痰中带血的多见热咳、肺痨,或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喘。病人咳痰无味的多见寒性、虚性咳嗽;咳痰苦臭味的多见热性咳嗽。咳嗽腥臭的是肺痈,脾虚上遏于肺则咳痰有甜味;肝火犯肺则咳痰酸辣味;肾虚咳痰咸味;咳而口苦是心火上炎。此外还可根据咳嗽的性质、咳嗽的诱因进行分类

您好!中医中药以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湿证。
百病都是痰作崇,痰和饮都是人体的代谢功能下降,留于体内的病理性产物,如不及时排除恢复正常就容易变作他证。湿证和痰饮证是大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

白痰通常有2种原因,脾虚湿盛
可以用参苓白术丸,寒邪犯肺
可以用小青龙汤加减

看病时需要结合临床体征的。中医也是四诊合参。不可能不见人儿看简单描述就开药的。你的信息太少,只能判断偏旁喜饮水,受过寒湿货是在寒湿环境中待过。消化道能力相对较差。

  • 中药“化痰”什么好?
  • 答:两方均有益 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 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详细 当归补血汤 【成份】 【主治】 黄芪 30 克,...

  • 咽中有痰,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一张中药方,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 答:具体说一下方子中的用药:半夏,前面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它的作用就是化痰,能通能散,可消积散结。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气滞涩以伤中气,痰饮喘咳。茯苓在这里主要用于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苏梗和苏叶都属于紫苏的一部分,我们来...

  • 请会中药的高手来看看我的这个方子
  • 答:1.此方健脾益气、行气化痰。此方由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加黄连、枳实清肠道湿热,瓜蒌化痰止咳,炒麦芽、炒谷芽消食化滞。2.治疗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煎煮时记得加几片姜皮增强药效。

  • 嗓子白稀粘痰多,总要吐痰?送你两味中药,燥湿化痰,健脾祛湿
  • 答: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能燥湿化痰,健脾祛湿,分别是清半夏,茯苓,我们来了解一下。首先看清半夏 清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和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常用于痰湿和寒痰问题,其辛温而燥,是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尤其擅长治脏腑的痰湿,对于痰湿阻滞上泛导致的痰多,喉痒,...

  • 痰多,胸闷消化不良中药处方
  • 答:脾胃虚弱,不能正常受纳、腐熟食物,运化不及,致水湿痰饮内蕴,而表现为消化不良,痰多,大便不实呈黏糊状。胃镜说有“胃溃疡”,胃动力不足,以致消化不好,很少放屁。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胸闷(感染明显),建议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徒增水湿,加重胸闷痰多的症状。药方如下:黄芪24g防风12g炒白术24g法...

  • 快速去痰方法
  • 答:本食疗方适用于肺癌患者,对肺癌痰多、吐黄稠脓痰者尤 为适宜。 [评介]鱼腥草性味辛,寒,功专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是一味疗效明显的中草药,尤能 清肺热,中医临床为治疗痰热壅肺,咳嗽痰黄之症所常用,因能解毒消痈,亦为治疗肺 痈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用噬菌体去试验,鱼腥草有抗噬菌体作用,提示有抑癌 ...

  • 止咳化痰的偏方是什么?止咳化痰的中药
  • 答:止咳化痰的中药有哪些?1、止咳化痰的偏方1、生姜,红糖,大蒜患风寒感冒时,还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儿1~2片,大蒜7~10瓣,小儿2~3瓣,红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效果好。2、蒸大蒜水取大蒜7~10瓣,小儿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

  • 治疗咳嗽偏方有哪些
  • 答:当碗里的蒜水已不烫了,较温时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 3、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1个鸡蛋炒匀,在临睡前趁热吃下,每晚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看到明...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