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有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2024-06-02m.verywind.com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①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③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一暴十寒便出自于在"孟子"的"告子"上篇。
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④引领而望: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⑤明察秋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参考资料: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_百度百科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_百度百科
明察秋毫_百度百科
魏惠王_百度百科

作为孟子故里邹城人,我回答几个

三人成虎
缘木求鱼
寡不敌众
再作冯妇
一字千金
揠苗助长
脍炙人口
出尔反尔
匹夫之勇
舍生取义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顾左右而言他

还有好多啊,楼主可以找本《孟子》来看啊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来源:小溪流(画刊)

  •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典故
  • 答: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

  • 有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 答: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 与孟子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 答: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孟母三迁 [ mèng mǔ sān qiān ] 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仇氏扶养成人。 孟母对孟子的教育环境及学习历程非常重视,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曾三迁其居,选择孟子可以获得良好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居住。起初他们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

  • 关于孟子的成语和故事
  • 答:关于孟子的三个成语和故事。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了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

  • 孟子的故事或成语
  • 答: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

  •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 答: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齐东野语...

  •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 答: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如下:1、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孟子接受到好的教育和熏陶,多次搬家,从一个墓地旁搬到市场旁,再从市场旁搬到学堂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2、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

  •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 答: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

  •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 答:1、孟母三迁[mèngmǔsānqiān]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仇氏扶养成人。孟母对孟子的教育环境及学习历程非常重视,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曾三迁其居,选择孟子可以获得良好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居住。起初他们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死人的游戏,孟母深感不...

  •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 答: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