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大禹的名气为什么远在鲧之上

2024-06-02m.verywind.com
~ 时下,大禹的名气远在鲧之上。为什么会这样?隐秘的原因我们不清楚,就工作的成就而言,鲧是治水失败者,而禹却成功了。成功者的名字,在公众的心里永远和伟大连在一起,失败者则很快被人遗忘。
社会就是如此势利,谁也没有办法。
鲧乃颛顼之子,大禹之父,奉尧命治水,九年水患不息,被天帝殛于羽山。国语云:鲧障洪水而殛死。
史记夏本纪也说: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因此人们多认为鲧之死,原因在于他没有遏制住滔滔洪水。其实仔细想想,鲧治水九年,即使没有完全平息水患,也做了不少工作,过不当死,最终却以此殒命,可见我们不少人的骨子里,对罪与过的认定并不太清楚,容忍失误的气度也称不上有多大。
按史书的记载,帝尧当时并不同意让鲧去治水,因四岳极力推荐才点了头。史记五帝本纪对这一情节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帝尧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都回答鲧可以担此大任。帝尧认为:鲧负命毁族,不可。
通俗讲,帝尧这句话的大意,可能是说鲧自视甚高,脾气暴躁,性情耿直。四岳则说:试试吧,不行的话再撤掉也不迟。尧于是听从了四岳的意见启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鲧的治水方法,主要是堙塞,在堵而不在疏,修堤筑坝,拦截洪水。这一方法的积极之处,现在似乎已被大禹的疏导之法掩盖了,实际并不是没有作用,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它不是照样具有生命力吗?治水与筑坝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但那紧密程度可算打断骨头连着筋,治水而不修坝,倒是不可想象的。难怪时下有人提出,鲧被杀,另有隐秘的原因。
退而言之,即便鲧的治理方法有疏漏,九年的功绩也不宜一笔抹杀,更何况仅是功用不成,并不是什么效果也没有。太平广记对鲧的命运进行了另外一种描述,卷四百六十六云: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植振鳞横游波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上古之人于羽山之下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
老百姓修庙祭祀,可能有惧怕之意,但也有崇敬、乞求的含义。这未必不是对他治水功绩的肯定。今日想来,鲧的理水之法,对禹是极好的启示,促使他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制服水患措施。成功的经验对后人来说是财富,失败的教训也同样给世人以有益的启迪。
鲧死之后,禹接替父职去治水,实行的策略已不单纯是堙塞,而是在总结前人实践成败的基础上,变单一的筑坝拦水为疏浚河道。国语有禹厘改制量等语,称其壮举曰: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泊九川,陂障有泽,丰殖九薮,汩越九源,宅居九_,合通四海。
由于采用了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法,加之勤勉努力,洪水的危害终于被消除了,生产力得到发展,民众的生活开始走向安定,大禹成为治水英雄,受到膜拜。禹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精神千古流芳。唐代的司马贞颂赞禹曰: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
宋代陆游在禹庙赋中亦赞禹手胼而足胝,宫卑而食菲。禹以后各朝各代人都看到了其疏浚之法和挣脱个人享受,敬业奉公的精神,对鲧奠定的基础则往往忽视了,对鲧曲折的命运也缺少具体的分析。目光如炬的司马迁说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屈原虽为鲧叫过屈,但总是使人先想起他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剧,鲧本身的是是非非倒被冲淡了。
这并不是说鲧完全无可挑剔,更不是说他的功绩在禹之上,而是觉得人们不能完全宽容他的失误。鲧治水九年,殚精竭虑,勤奋忘我,无论在工程上还是精神上,都建造了比较良好的基础。对一切苛责,追求完美,最终就会遏制创新。实际而言,后人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完成的,后人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眺望未来。设若没有鲧在前,禹能不能顺利完成治水任务还可能是未知数。

  • 大禹治水大禹为什么会受人们爱戴
  • 答: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

  • 鲧是一个治水能手,为何在历史上没能留下一个很好的名声?
  • 答:鲧是大禹的父亲,当年其实是他先带领一大帮兄弟治理水灾的,但是鲧在经过了九年的努力之后并没有能够成功的治理好水灾,所以鲧后来被流放到了羽山,直到最后鲧也没有能够回来,最终在羽山去世了。而鲧去世之后大禹才顶替了他的位置举行进行治水。其实鲧也不是什么无用之人,他治水虽然失败了,但他也是一...

  • 为什么后人称赞大禹?
  • 答:大禹,你面对滔滔洪水,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体现出你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你是个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伟人。大禹,你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在危险之际,想到的是别人,而我想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总是无时...

  • 鲧禹治水 人为什么推荐禹坐天下的君主
  • 答:因为鲧没治好,用堵的方法,导致洪水泛滥更甚。

  • 历史是怎么评价大禹的,舜帝传位大禹
  • 答: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

  • 大禹为人们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
  • 答: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 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 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 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有人...

  • 鲧窃息壤与大禹治水何不同,给后人怎样的启示?
  • 答:因为鲧治水的原因而获得了大量的百姓支持,又没有和帝尧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帝尧对他不满所以就处处的去规定他限制他,这就导致他最后没有办法才去到去偷去息壤,以至于最后他失败被祝融诛杀。而在这一点大禹就不同了,当时大禹治水是得到了天帝的支持,后面有人关照,什么事情都是比较容易搞定的。

  • 大禹被称为英雄,为何历史学家却说大禹是一条虫?
  • 答:其实第1个治理黄河水患的人并不是大禹而是他的父亲叫做鲧,当他的父亲鲧接了舜给他安排的这个治水任务的时候,他看到黄河水患如此汹涌的局面他采取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水给堵住。在他把水堵住的前几年当中确实水患得到了制止。但之后随着水量的增多堵就不管用了,而且还造成了剧烈的反弹淹没的...

  • 揭开大禹治水的神话面纱
  • 答:时间长河之下,远古的 历史 已成为遥不可及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离我们实在太远,我们只能用现代人的思维穿过时光长河来猜测它的来龙去脉。禹只是个二代官?父亲鲧负责治水,儿子禹也负责治水。生产的发展导致 社会 分工越来越精细。种植业成熟后,粮食产量大增,人口增长了,开拓的土地越多。由此粮食...

  • 父子同时治水,为什大禹成功,他老爸鲧失败?
  • 答:上古时期,人类曾经经历过一次大洪水,当时这场水灾席卷全球,东西方都留下了关于它的传说,在西方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在东方则是大禹治水。大禹,名叫文命。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是当时中华黄金家族的子弟。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因此,大禹就是黄帝的玄孙...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