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怎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024-05-31m.verywind.com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
3、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4、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扩展资料:
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53项。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形成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战略,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观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而非开发性的资源 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动、保护下来不用,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仅会影响保护,甚至造成破坏,要防止“杀鸡取卵”式的利用。 对历史遗产的利用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度开发将导致灭顶之灾。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著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中国现有21处世界遗产中,浙江还是空白。其实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绍兴、定海、塘栖等地的古城区,原先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甚至更有优势。她们躲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却倒在现代化建设的误区中,真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实在令人遗憾。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筑起了又一道保护的"屏障"。只要我们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客观上,"父母官"有压力,总想在任期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市容市貌。这当然是好事。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尽力支持,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并把握"政绩"。我认为,建设新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纽约、香港历史很短,是在海岛、沙滩上建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罗马历史悠久,精心呵护古城,同样可以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个古镇,今天名声大振,成为旅游热点,其实浙江原来条件更好的古镇有不少,但都被以"破旧"、"落后"等借口一一拆毁掉了。这些古镇虽然面貌一新,但没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没有游人和吸引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坚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现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区内不宜采用深圳、上海浦东等新兴城市的办法。仇保兴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市领导在记者来信中批示紧急保护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区,保古城建新区,进而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提上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献计献策,这适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这就是一大政绩。

  对外开放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然而,我们不少人在观念、行为上仍处于一种蒙昧或自然满足的状态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在21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性步骤。因此,从现在起,有关的各项工作就应当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衡量,与世界接轨。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再小的希望也会增大,直至成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新闻事实
■去年已有多处历史文化遗迹遭受破坏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一条公路将穿过江南古镇周庄的消息。周庄历经900年岁月沧桑而完整地保留了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经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先是名扬海外,而后又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这么一个古镇被一条现代化的公路穿过,对古镇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
近几年,周庄的旅游业高速发展,平均每年旅游收入递增35%以上,仅门票一项年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且不说900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单单这巨大的经济价值就已使周庄和其所在的昆山市对这条公路疑窦丛生。尽管早在媒体报道之前,全国古迹保护方面的多位顶尖专家与当地有关部门已多次交涉,但当地有关部门似乎决心已定,公路已经修到了周庄门口。有报道说,联合国的专家和周庄的一位镇领导甚至激动地表示如果这条路一定要修的话,他们要躺到这条路上去,以身体来阻挡这条路。在众多专家和媒体的呼吁下,修路工程已暂停,结果究竟如何,仍是悬而未决而且牵动人心的事。
周庄的情况绝非个别。同样是在去年,福州著名历史街区“三坊七巷”被改造为商业街,侥幸存留下来的古建筑孤零零地散落于现代商业群落的包围之中,历史街区的格局和氛围破坏殆尽,“三坊七巷”已名存实亡。去年另一条震动全国的消息是,浙江舟山市公然违反国家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政策法律,对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的历史街区大肆改造,使古城风貌荡然无存。四川三星堆在推土机下幸免的过程则多少有点戏剧性。四川三星堆古城遗址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遗迹,关于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进行,至今还有不少未解之谜。然而就在“城市发展中的城市考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前夕,一家房地产公司准备在三星堆大兴土木,建造宾馆。虽然最终由于各方干预三星堆有惊无险,但这可笑又可叹的一幕也着实让与会专家出了一身冷汗。
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利用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而有关部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计划扩建泰山索道,这将对泰山的风貌形成无可挽回的破坏,引起了包括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十几位专家的反对。一位专家说,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上修建索道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在我们国家却一修再修;不只是泰山,同样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黄山和峨眉山也都修有索道,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在去年7月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指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严峻,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空间特色与文化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现代化和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面貌日趋千篇一律,而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正在吞噬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人们已经越来越懂得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却还远不够深入人心。难道只有将来我们面对着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时,才会发觉缺少了点什么?历史文化遗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馈赠,上面印刻着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创造和记忆,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和个性。在我们对新世纪满怀憧憬的时候,真的必须以抹去这份厚重记忆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吗?
专家访谈
■历史遗迹要保护人也需要生存空间
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问: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建设发展和古城、古建筑保护往往发生冲突,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矛盾?
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高级顾问):这首先有一个认识的问题。有人说,中国历史悠久,如果把历朝历代的古城、遗迹都保存下来,现代人哪里还有生存空间?实际这是一种误会。历史遗迹不可能一点不动地全部保存下来,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将所有的都保护起来,这是历史规律。因此我们国家的保护方针是“重点保护,重点发掘”,就是把重要的保护起来,把应该保护的保护起来。比如我们实行“点、线、面”的保护措施,就是保护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街道(如北京国子监)和城区(如北京的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发展中,出现不少大规模毁坏古城区的情况,这更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区往往是所在城市的中心区。因此当城市发展需要扩张、改造时,古城区就被视为“黄金地段”而首当其冲。以这种城市发展思路在古城区大肆开发的结果是,人流、车流依旧集中在老城区,由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仍然不能根本解决,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例如苏州原来走的就是改造古城区的路子,结果发现无法彻底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又回过头来再去开发新城区。但是2500年历史的古城风貌已经面目全非,河道大量被填,“东方威尼斯”也是徒具其名了。
事实上,城市发展和保护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矛盾,至少不是根本性的矛盾,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这一点上,中外都有可以借鉴的例子。巴黎、罗马都是历史久远的古城,在城市建设上,就采取了原样保护古城区,另外开辟新城区的做法。我国云南的丽江、山西的平遥也采取了相同的办法,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都被接纳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扬中外,吸引了大批旅游 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古城保护和新区发展可以说两全其美。
■应有法律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问: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罗哲文:我们的经济要发展,城市也必须要发展,但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应该及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规划,在规划上把该保护的保护起来。像需要保护的重点文物、历史街区、各种人文遗迹、代表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乃至大的城市格局等等,都要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如果能另辟新城区,当然就更容易处理;不能的话,就应该把这些地方重点保护起来。
另外,在城市中的保护区域,对房地产开发、对新建筑应予以限制,防止开发商的短视行为造成损失。例如杭州西湖附近的现代高层建筑,由于破坏了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整体景观,对西湖申请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极为不利。因此,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有长远眼光,切忌急功近利。
制定一个好的规划,还要保证执行的力度。现在的问题经常是有规划不执行,一些地方领导只考虑任内政绩,不作长远打算,长官意志代替科学规划,结果成了 “规划、规划,挂在墙上一幅画”。而规划的制定应是严肃、科学的,一旦制定就不应随便修改,哪一任地方政府都应执行。为此,亟须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规,以法律武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应重于开发
问:应该怎样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
罗哲文:保护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动、保护下来不用,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仅会影响保护,甚至造成破坏,要防止“杀鸡取卵”式的利用。
对历史遗产的利用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度开发将导致灭顶之灾。从目前看,一些不良影响已经产生,例如敦煌壁画由于游客过多变得更加脆弱,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所以,一方面要通过调查研究对历史古迹的接待容量作出科学计算,以对旅游 人数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其他一些分流、补救措施。比如云南丽江除了丽江古城外,还有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等其他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以分流旅游者。再比如对敦煌壁画可以用高技术进行精确复制,将复制品用于展览,也可以减少敦煌的压力。
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只有保护好才能有效利用,而一旦损毁,其巨大损失则无法估量,将会严重危及人类未来的生存质量。
新闻背景
1982年,我国公布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我国已有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50处文化遗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7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为了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一些地方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1999年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为了申报成功,花了 1亿多元拆除各种破坏景观的建筑,也正是借了申报的东风,这些破坏性建筑才得以拆除。庐山、峨眉山、武当山等都曾为此花费过上千万元,承德为了保护古迹也曾拆除过上万间新房子。去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不仅拆了大量现代建筑,还对古迹进行修复,修葺费用就超过4亿元。
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国内三十几个城市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达成《北京共识》,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许多城市中的文化遗产遭受到冲击,甚至面临着遭受破坏的危险。
《北京共识》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3项对策:首先,需要制定完备的保护法规体系;其次,需要一个与城市建设相吻合的、切合实际的保护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第三,需要市长以及政府有关机构具有重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目光和胆识,需要市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强大的社会舆论的支持。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7处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夷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苏州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天坛,颐和园,大足石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另外,正在评审的扩展项目2个:苏州园林扩展5个园林,布达拉宫扩展大昭寺。

《北京青年报》 2001年1月17日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著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中国现有21处世界遗产中,浙江还是空白。其实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绍兴、定海、塘栖等地的古城区,原先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甚至更有优势。她们躲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却倒在现代化建设的误区中,真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实在令人遗憾。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筑起了又一道保护的"屏障"。只要我们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客观上,"父母官"有压力,总想在任期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市容市貌。这当然是好事。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尽力支持,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并把握"政绩"。我认为,建设新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纽约、香港历史很短,是在海岛、沙滩上建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罗马历史悠久,精心呵护古城,同样可以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个古镇,今天名声大振,成为旅游热点,其实浙江原来条件更好的古镇有不少,但都被以"破旧"、"落后"等借口一一拆毁掉了。这些古镇虽然面貌一新,但没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没有游人和吸引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坚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现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区内不宜采用深圳、上海浦东等新兴城市的办法。仇保兴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市领导在记者来信中批示紧急保护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区,保古城建新区,进而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提上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献计献策,这适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这就是一大政绩。
对外开放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然而,我们不少人在观念、行为上仍处于一种蒙昧或自然满足的状态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在21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性步骤。因此,从现在起,有关的各项工作就应当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衡量,与世界接轨。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再小的希望也会增大,直至成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54 25 评论
分享
举报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而非开发性的资源 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动、保护下来不用,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仅会影响保护,甚至造成破坏,要防止“杀鸡取卵”式的利用。
对历史遗产的利用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度开发将导致灭顶之灾。

首先,需要制定完备的保护法规体系;其次,需要一个与城市建设相吻合的、切合实际的保护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第三,需要市长以及政府有关机构具有重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目光和胆识,需要市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强大的社会舆论的支持。

  •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 答:1、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

  •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 答: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主要包括立法保护、成立专门机构、定期修缮维护、加强教育和宣传以及促进公众参与。1. 立法保护:各国通过立法对文化遗产进行界定、分类和保护。例如,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的定义、保护措施和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律的作用在于防止文物被盗窃、破...

  •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 答:1. 维护历史连续性,传承文化遗产,确保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得到切实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创新和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掌握。2. 确定管理主体,加速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应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研究并加快改革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3. 合理开...

  •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 答:1、延续历史,传承,切实保护遗产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

  •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 答: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

  • 我们能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做些什么呢?
  • 答:比如捐赠文物、参与活动、出资支持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举报文化遗产破坏行为,及时发现有破坏文物的行为,及时报告政府部门;5.不破坏文物,不损坏文物,不擅自拆除文物,不乱写、乱画文物;6.尊重文化遗产,尊重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尊重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不做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

  •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答:1. 为了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切实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遗产地的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我们应注意避免过度开发和“修旧如新”的做法。2. 需要明确管理主体,并加快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市已...

  •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 答:世界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一样,都是对公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服务于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责任。2. 我们应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几种方法
  • 答:1.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要任务,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中。应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成立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问题,并统一协调相关工作。地方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2.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文化...

  • 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
  • 答: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传承:1、有一定的文化积累。2、明确方向。即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3、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4、勇气和意志。需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