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原指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后多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该成语为主谓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2、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陈藩。据说在十五岁的时候,他个人住在一个院子里研读诗书。有一天,他父亲的一个朋友来看他,名叫薛勤。薛勤看到院子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有些不高兴,于是教育陈藩,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院子打扫一下 ?”
陈藩当即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一间小屋我就不扫了。”薛勤非常吃惊,觉得这小子虽然年少,但是志向如此远大!他在感叹之余,也劝诫陈藩,说:“有远大的志向是好事。但是,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自己安顿好,以后才能把整个天下治理好 。”
当时的朝政比较混乱,外有外戚作乱,内有宦官弄权。陈藩立下“扫除天下”的宏愿,并非随口一提,而是用自己的一生来朝这个目标奋斗。在汉朝,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员靠“举孝廉”,谁的名声好,德行好,公认的学问大,朝廷就选拔他做官。陈藩听从薛勤的劝诫,认认真真读书,从身边人、身边事上吸取学问。二十出头,就被朝廷选用 。
他曾经被安排到一个小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县令,这跟他扫天下的宏图伟业相隔甚远,但是他没有掉以轻心,没有不把治理一县之地当作一回事,而是殚精竭虑整顿地方,教化民生,把这个县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任县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有用的工作经验。他在任期内政绩显著,没多久就被皇帝召回京城,任命为尚书。此后他无论官任何职,始终做好分内之事,同时心念天下。最终,他官至太傅,成为朝廷重臣 。
身居高位之后,他开始努力实现“扫天下”的志愿。比如做到太尉时,皇帝宠信苏康、管霸两个宦官。两个宦官得势,不住排挤忠良大臣,许多忠臣都被害,群臣敢怒不敢言。陈藩在朝堂之上,坚决为被害官员申冤,痛斥宦官胡作非为。宦官痛恨陈藩,企图陷害他,但是因为顾忌他的名望太大而不敢动手。在朝纲崩乱之际,他勇敢地同位高权重的奸佞之臣做斗争,扫除奸党,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东汉动荡百余年而未灭亡,陈藩的功劳最大。
3、成语寓意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其意思就是先给妻子做出榜样,宣传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的“第一步”,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语,首先强调的当然是走好足下的第步,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更为可贵的是,在强调走好第一步的同时,又强调了走好每一步。有一个好的开端还不够,还要把这好的开端坚持到最后,坚持到终了,这就是老子“慎终如初,则无败事”的思想。令他扼腕而叹的是,“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这种“不忘初心”的观念,在春秋时期的思想大家那里都可以寻找到 。
4、成语运用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〇·初真十戒》:“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 。”
明·赵弼《两教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当代历史学家姚治中《皋陶文化与〈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醒人们在着手做事时应慎重考虑的种种问题,应该避免的不端正的心态。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

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

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扩展资料:

1、理论思想基础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2、相关近义词

跬步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志者事竟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编辑本段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编辑本段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编辑本段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编辑本段
示 例

夏衍《<学人谈治学>代序》:“~,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编辑本段
近义词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编辑本段
反义词

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编辑本段
故 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扩展阅读:
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稳而求进,不要急功近利。

不知道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 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原文如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如下:合抱的粗木,生于毫末九层的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什么?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褒义词 例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拼音是qiānlǐzhīxíng,shǐyúzúxià,意思是: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谈。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褒义词。例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 答: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解释: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

  •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这句话出自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该则表现了细微积累 认真踏实的重要性,...

  •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什么意
  • 答: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很简单:再远的路,都要走出第一步,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便可至千里万里 意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和“高楼始与垒末”、“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是一个意思 至于你说的那个意思,足下,确有是对平辈或朋友之间敬称的意思,那样理解...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
  •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哲学道理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要想成就大事,应该多着眼于细微之事,多重视细微之事。事情的成功,多是从细微之处开始。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人世间没有一蹴而...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答:【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读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出 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示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意。
  • 答:人在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小步,一小步,循序渐进,逐渐去完成。要胸有大志,做事都要有计划,有目标。不能盲干、瞎干、乱干 ,要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努力,并且在前行的路上,不畏艰辛,不怕坎坷崎岖,最终才能达到目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人急于求成,...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要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意思是说:伟大的成就要从正确的方向(目标)开始。 要注意细节凡事从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