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写出一战的导火线是?? 交战双方? 和重要战役是?? 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024-06-02m.verywind.com
一战引发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位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偕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1914年7月23日,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其后,奥国依然变本加厉。战争已不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8月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德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前后卷入战争的有6大洲的33个国家,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7至9月,西线的英法军接连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三个突出部。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至11月,同盟国中的土、保、奥、匈先后投降。11月11日,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又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遂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被击毙和因伤致死的总计达850多万人,负伤的有2000多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这次大战中,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是一些具有深刻影响的战役。

1914年6月28日 “一战”导火线: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遇剌!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斐迪南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竭力主张吞并塞尔维亚。1914年6月,奥匈帝国以塞尔住业为假想敌,在其毗邻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斐迪南偕同王妃亲临检阅。这是对塞尔维亚明目张胆的挑衅。演习结束后,当斐迪南到达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死。奥匈帝国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
  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各帝国主义国家紧张地进行阴谋活动,准备厮杀。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叫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奥匈帝国在取得法国的支持之后,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内签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尽管如此,奥匈帝国仍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为借口,于7月28日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
  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遂于8月1日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日本趁德国无暇东顾之机,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无条件地把德占胶州湾交给日本,遭到拒绝,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1月,土耳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由帝国主义挑起的世界规模大厮杀,就这样开始了。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把大量土地集中在个别国家手里,把最后一块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扩大领土,就只有牺牲别人,为了一个国家而牺牲另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掠夺者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有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分别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协约国的国家有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黑山 (其中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为首),到战争后期时美国,日本,中国也加入协约国阵营,其他还有罗马尼亚,荷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泰国,捷克斯洛伐克。而同盟国有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保加利亚和意大利(后来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加入了协约国打同盟国,所以意大利在一战二战中的名声都不是很好),重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坦能堡战役,凡尔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

主要参战国:1.协约国:英国、俄国(期间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3月,苏俄签《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法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日本、意大利王国(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倒戈) 、罗马尼亚、希腊、美国(1917年加入,使协约国战争局势变得有利)、中国(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等 2.同盟国:意大利(后倒戈)、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资本和足以国家无法忍受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衣瓜分完世界,为了追求利益、市场、原料而引发的)
另:萨拉热窝之行背景
1.加费格里•普林西普
开枪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费格里•普林西普的波斯尼亚青年,当时他只有17岁,还是个中学生。普林西普其实并不机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为刺杀斐迪南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
2.分裂与统一
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因此,奥匈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而主持制定侵略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斐迪南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当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1908年成立了“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国防会”主张进行游击战来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并招募和训练志愿军。“黑手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黑手会的活动方式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领导这个组织的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多次发生暗杀事件,许多青年爱国者都以献身精神去进行这些恐怖活动。
3.巡视背景
1914年5月,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特岑多夫会谈,讨论对塞尔维亚的战争计划。6月12日,斐迪南到其科诺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行动方针,他们都认为,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无法插手巴尔干战争。德皇建议奥匈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攻塞尔维亚。威廉二世还明确向斐迪南保证,假如俄国插手奥塞冲突,德国将援助奥匈。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4.忽视警告
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事前已发觉了刺杀斐迪南的行动,并反对这一行动,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因为塞尔维亚难以抵挡奥匈的进攻,而俄国此时尚未完成陆军的改编计划,不可能给塞尔维亚有力的援助。塞尔维亚政府试图阻拦“黑手会”的人出境,但与“黑手会”有联系的边防军使他们顺利地越境进入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政府又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府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
5.概述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Franz Ferdinand,1863——1914)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塞尔维亚的一个秘密组织派出了多名杀手,埋伏在萨拉热窝市内,准备行刺。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乘坐敞篷汽车进入市区,一个刺客向汽车扔了一个炸弹,但仅仅擦伤了斐迪南。当斐迪南夫妇的汽车行驶到一个拐角处时,另一个秘密组织成员,年仅19岁(有的教材写的是17岁)的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双双毙命,普林西普被捕。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Assassination in Sarajevo)。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偶发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的导火线。
6.第一次刺杀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来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
7.第二次刺杀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这时,普林西普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列强角逐历史的进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法金汉担任。)、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2月,德国发动,使法国站稳了脚跟,德国兵力、士气开始衰弱)和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1916年6月下旬,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引发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使德军大为惊恐。)、日德兰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一战最大规模海战,英国最终仍掌握制海权。)。

如果是学生,可以看高中课本《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如果只是一般想了解,建议看下《全球通史下》的一站部分,比较通俗易懂,后又附有详细介绍的书籍名称,如果了解完感兴趣可以继续看

萨拉热窝事件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凡尔登战役

萨拉热窝事件 同盟国 协约国 凡尔登战役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