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吴三桂苦战八年最后依然失败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六十七岁的吴三桂,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尽管此时他身穿龙袍,但他熟读历史的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被历史承认了,而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吴三桂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反复讨论的。
吴三桂于万历四十年出生在辽宁,一个典型的军人世家,因为明朝实行军户制度,吴三桂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个军人。
大部分人的年轻时代,都是充满了理想的,无论你后来长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少年时代的模样,都不会是穷凶极恶的,相反吴三桂的少年,甚至可以比作是史可法的少年,都是目睹了国家残破,日益战败的惨痛经历。
吴三桂出生在辽东地区,这是明朝战事最为激烈的地方,在父亲和舅舅祖大寿的悉心教导下,吴三桂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二十岁这年,他考中了武举人,从此吴三桂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当时的明军里混,活着才是第一要务,因为在你前面的武将要么战死,要么是投降,能活着到最后的,就是最后的强者。
在吴三桂前面,熊廷弼死了,袁崇焕死了,牛人洪承畴投降了,舅舅祖大寿也投降了,而崇祯十七年的的吴三桂,成了当年历史天平上最重要的一颗砝码。
明朝最后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由吴三桂率领,原本是要从宁远回北京勤王的,可惜崇祯君臣,相互猜忌根本办不成事,命令下得太晚,等到吴三桂走到山海关的时候,崇祯已经死了,此时的北京城已经是李自成的天下,国号大顺。
就完了那么几天,历史就这样被改写了,吴三桂失去了进忠烈祠的机会,站在驻守在上山海关的吴三桂,成了大顺军和清军都要尽力支持的对象。
后世总是喜欢夸大偶然事件的作用,陈圆圆的事情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自成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就他的眼光在处理吴三桂家人的问题上,就已经犯了重要的错误。
重点是李自成的手下真的没有厉害的文人,占领北京之后,倒是有无数文人排队效忠,不过时间太短,没人真的能取得李自成的信任,李自成最终还是让吴三桂倒向了清军。
此时的吴三桂,还不能说是大错,或者是大奸大恶,中国的改朝换代已经很多次,当一个主将失去了皇帝之后,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者投降新君,吴三桂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投降新君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李自成一个是顺治。
吴三桂选择了满清,一方面有李自成事情做得不好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满清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前后洪承畴后有祖大寿这个亲舅舅,吴三桂的投降也算是合情合理。

从此,吴三桂的一生开始了,被人无尽的唾骂,最先唾骂他的肯定是那些文人,尽管南明政权在南京就存在了一年,但去形成了大量的文字记录,吴三桂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个妥妥的汉奸。
钱谦益也投降了清朝,但很快就因为良心不安,而辞官不干了,相比于钱谦益而言,吴三桂投降清朝之后,表现的可以说是过于积极了,他那种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有价值的冲动,一直让他领兵从山海关打到了云南,这样的进兵范围,只能说明吴三桂实是真心的想在满清某一个稳定的职位,让荣华富贵来的更猛烈地些。
本来以为,打到云南已经算是吴三桂罪状的顶点了,但没想到的是,他又亲手用弓弦勒死了,南明政权的永历帝。
每个人的大脑都被设计成节能模式,大家所能记住的都是某些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吴三桂如果不是勒死永历帝,可能大家对他的厌恶还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吴三桂的恶名,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降清的那么多人,时间会冲淡一切,他的家族也许还能混得不错。
但眼里只有利益的吴三桂,最终却在康熙十二年起兵反清,那可是康熙十二年呀,尽管吴三桂打起的是民族大旗,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的就是反对削藩而已,说得直白一点,削不削藩无所谓,削他不行,眼里只有利益的吴三桂,做了一生完全错误的决定,起兵反清。
民心虽然看不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吴三桂本人不得民心,当时的民心也不支持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内战,终于自以为打了一辈子仗的吴三桂,还是败给了年纪轻轻的康熙。
失败的细节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吴三桂这样的人,当时的历史条件,吴三桂的举动,无疑就是在给自己的黑历史,泼一盆墨,从此他就彻底成了见利忘义,贪图富贵,无君无父的小人嘴脸。
没人想替吴三桂翻案,他的案翻不了,但也不能完全的脸谱化这个人,他曾经也为大明朝出过力,流过血,大明朝亡的时候,另选新主,是当时所有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个问题,在他的时代变得有些棘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道德审判。
吴三桂的一生,是非常复杂的一生,他个人终究要为他的行为负责,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吴三桂,得出的结论都是负面的,只能说这是个能力超群之人,最大的悲哀吧。

  •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能恢复汉人天下?
  • 答:因为虽然吴三桂苦战了8年,但是因为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说他没能恢复汉人的天下。

  • 三藩之乱开局时吴三桂曾经席卷半壁江山,最后为何还是失败了?
  • 答:由于康熙帝的准备不足,加上八旗兵力的下降,吴三桂等掌握精兵的藩镇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甚至逼近长江。然而,吴三桂未能及时渡江,试图与康熙划江而治,这一战略失误为康熙帝提供了机会。康熙利用这一失误,分化吴三桂的阵营,并调动精兵支援前线,最终用了八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吴三桂之所以最终失败...

  •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什么还是没有恢复汉人天下?
  • 答:既然大多数百姓不愿意看到战火,说明民心在康熙一边。康熙处于短暂的劣势没错,民心所在的康熙度过最难熬的时候就会迎来“曙光”。康熙前期节节败退,后期逐渐扳回劣势,最后平定“三藩之乱”。第二,吴三桂的反清联盟内部并不团结,很多是“墙头草”。最出名的墙头草就是耿...

  •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能恢复汉人天下?
  • 答:因为清朝军队骁勇善战,战斗力极高,吴三桂战斗力比较低。因此没有恢复汉人天下。

  • 吴三桂造反时占据优势 吴三桂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 答:吴三桂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可以抵御清王朝的将军,但是他投降了多尔衮,吴三桂在南征期间,立下无数的功劳,多尔衮封其为平南王,吴三桂之后就一直驻扎在云贵两地,剿匪戡乱。到了康熙时期,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半耗于吴三桂,此时康熙不得不动心思削藩,吴三桂首当其冲,吴三桂先是骗取了朝廷的大部分钱粮兵马...

  • 吴三桂苦战多年,也没能恢复汉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 答:因为吴三桂战略失误,政治上没有优势,声势虽大可实力不足,所以在抵抗多年后就失败了。吴三桂所拥有的是自己经营多年的云南,拥有10万以上的部队,同时还有尚可喜,耿精忠这两位盟友,北面西面还有各地都有人,积极响应,此时清朝的统治还不是特别稳固,吴三桂在民心上虽然不是很有优势,但也不糟,乌当贵...

  • 论条件吴三桂比朱棣还要好,吴三桂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 答:吴三桂知道康熙想对付自己,决定先行撤退,假装写信请求撤掉樊,希望康熙能扣留自己。康熙是多么精明,他深知吴三桂的小主意,认为拆扇势在必行,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康熙派特使到云南,当面监督吴三桂撤出诸侯国。眼看退兵之路宣告失败,吴三桂做了两件没完没了的事,直接造反。同年11月,吴三桂杀了...

  • 三藩之乱开局时吴三桂曾经席卷半壁江山,最后为何还是失败了?
  • 答:吴三桂甚至打到长江边,只要他渡江挥师北上,是十分有希望推翻清朝的。 吴三桂剧照 但是吴三桂迟迟不敢渡江,他企图与康熙划江而治,结果吴三桂的这一战略失误让康熙把握住,康熙利用吴三桂的失误,分化吴三桂阵营,同时源源不断地将精兵调往前线,最终康熙用了八年时间把「 ”三藩之乱”平定。 吴三桂...

  • 吴三桂最后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兵力不足?
  • 答:吴三桂最后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兵力不足? 吴三桂之所以最终会失败,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因为关键时刻吴三桂去世,导致麾下军队群龙无首,失去了指挥。二是因为联军内部,并不算团结,大家之前联合反清,只是迫于无奈,等到清朝开始对这个反清联盟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时候,联盟内部就开始各自心怀鬼胎,甚至互相残杀。有这...

  • 吴三桂最终为何会失败,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兵力不足吗?
  • 答:当时的吴三桂可谓兵强马壮,手里有着四十万雄兵,席卷了半壁江山。吴三桂有一股势如破竹的气势,但是最后却是康熙赢了。吴三桂的失败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年纪太大,野心不足,死得太早。吴三桂身经百战,与清军作战时胜多负少,声势非常浩大,打得清军连连败退。但吴三桂也老了,雄心大减,一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