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那些? 孔子都有哪些教育思想?

2024-05-07m.verywind.com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教育思想:
1、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1)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2)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治学严谨,抓住规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学习,才能得到知识。他以自己为例,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多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又说“多学多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提倡在学习态度上,要老老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还要求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不猜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这些都是孔子从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归纳而得到的,反映了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是十分可贵的。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定的"六经"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经济、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是通过"述"与"作"两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献作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删定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是孔子自己的著述,主要是《论语》。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
1、关于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们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
什么是仁?孔子在《论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涵义甚广,但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说文》有个解释:"仁,亲也,从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爱有差等。按孟子的说法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广到物;是先已后人,先内后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这是一种从人"自然本性"出发的"仁爱差别"。
2、关于礼
仁的第二个涵义是克己复礼。在答复弟子颜渊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
"礼"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周公就制定周礼。不过,孔子则是从多方面进行论述的第一人。什么是礼?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这是说,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孔子又说礼是"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因此,"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礼记·礼运))。丢掉了礼,就要失去一切。可见孔子这里说的"礼"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分,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
孔子认为:礼和仪又是统一的,礼是根本的,仪是从属的,仪是礼的"节文"或形式,或者说仪是用行动规范和礼节的形式来巩固和体现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因此,礼的实现既靠强制的力量,又靠习俗力量,是内外结合,所以礼又和乐相连。孔子,"克已复礼"实际上是主张建立如周朝一样的"礼仪社会",即"秩序和制度社会"。
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这是孔子的创新。"关于礼仁关系,他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的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因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3、关于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
1)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认为宽猛相济,政事才会谐和。宽猛结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义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
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来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3)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
4)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悯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这是一个德才兼备标准。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资料来源:摘自张永东《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二、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7]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8]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学严谨,抓住规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以下是孔子主要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3、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5、关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6、关于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7、关于教育原则: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 答:2、有教无类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白话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3、温故而知新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白话译文:孔子说:温习...

  • 孔子的教学思想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 答:(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

  •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 答:孔子政治思想仁,爱人。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 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

  •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是什么
  • 答:1、德育,注重思想教育。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提倡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3、注重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治学严谨。“...

  • 孔子的思想有哪些主张?有什么意义?
  •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1、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

  • 孔子的教育思想?
  •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 答: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义: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

  •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
  •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

  • 孔子有什么教育思想?
  • 答: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一.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在孔子之前,贵族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平民阶级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教育仅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