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024-06-03m.verywind.com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

必先苦其心志(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劳其筋骨(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

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饿其体肤(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2、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辅佐。)

古今异义:

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指男子,也引申官阶等级;也用作姓氏。

2、发于声

古义:流露,显露。

今义:生长、发生、送出、表达、开展等义。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因此、因而。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代词,这,这些。

今义:用作系词表示判断。

创作背景:

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 红楼梦写作背景简介
  • 答: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
  • 答:写作背景:此文写于1945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周晔作为鲁迅的亲侄女,从小即亲身感受了鲁迅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这些事情都深深感动着周晔,在她长大后更是经常怀念着鲁迅,所以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作者更是情难自抑,写下了...

  • 《草原》的写作背景是啥?
  • 答:老舍作品《草原》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

  • 《陋室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答:《陋室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美依礼芽人气断层第1,如何评价她的表现?史事品鉴 高粉答主 2023-05-01 · 专业知识分享:语文语言、文学文字 史事品鉴 采纳数:383 获赞数:11042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写作背景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王叔文的“...

  •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 答:1、写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 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步骑二十功赎罪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

  • 刘禹锡《陋室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答:之人,他推崇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百折不挠。这从他的《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都可以得到证实。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古文时,首先应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特色以及他当时的写作风格。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对其文章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有正确的理解。

  • 老师领进门范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答:写作背景: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意义: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

  • 范仲淹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岳阳楼记
  • 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

  • 《为人民服务》的写作背景
  • 答:创作背景:“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

  • 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
  • 答:创作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