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广为传唱的一首词,后世评价诗词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超越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其文化熠熠生辉,更是有许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人墨客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更是在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如星光一样耀眼。
提起古诗自然离不开唐诗和宋词,因为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了宋朝的文化大力发展,甚至于在同一时期于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而宋词的代表人物当数辛弃疾,李清照,柳永,苏轼等。
因为宋朝的文化发展导致了宋词当中大多呈现的是婉约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在通读宋词之时,很容易让读者置身其中,设身处地的感知作者的美好情怀。
苏轼有一首词旷古烁今,后世评价为诗词巅峰之作,至今无人超越,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释义
我举着酒杯对月当空遥问上苍,到底如何才能够得知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呢?是在遥远的天空里,现在又是何年何月?我很想乘着清风扶摇直上,去问问天宫的仙人,但是又怕高楼,又怕层楼叠榭,我总是感觉到高处不胜寒,想来九天之上的风光也比不上现在。
月亮渐渐爬上了高处,而洁白的月光又仿佛一直在盯着我这位辗转反侧的外乡人,月亮,难道我哪里得罪了你呢?为什么你要在此时格外的圆呢?这个时候我正是与亲人分别的时候。
其实我也明白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就如同这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无法两全,此时我也只能够在心中祈祷远方的亲人能够平安喜乐,哪怕我与他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的心和他在一起,看着如今的一轮明月,就当是我们团聚了吧。
这阙词的创作背景是宋神宗年间的中秋节。
苏轼虽然有惊世之才能,但是他在官场上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写这首词的时候,恰逢他和王安石的变法政见不同,导致了苏轼被放逐。
此时苏轼原本请求把他调任到离弟弟苏辙很近的地方为官,但是苏轼却被放逐到了密州。
当到了密州之后苏轼和弟弟苏辙团聚的愿望也无法实现,而此时恰逢中秋节,看着天空中一轮圆月不免的让苏轼开始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他强烈的希望可以与亲人团聚,所以对月当空写下了这一首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词。
这阙词重点在描绘当下的场景,无论是一轮圆月还是亭台楼宇,同时作者又发挥了强烈的想象力,想象九天之上的天宫此时又是何年何月,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此时的一轮圆月又刺痛了苏轼想要和亲人团聚的心,但是苏轼心中也明白,月有阴晴圆缺,如同人有悲欢离合,是非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也只能够听之任之而享受当下。
虽然在这阙词当中作者描绘出了自己对于天宫景象的想象,但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更是表达了作者更向往人间生活,更喜欢当下的一切。
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虽然于中秋之节无法与家人团聚,虽然在官场上又遭到了放逐,可是依旧没有打消苏是积极乐观的心态,他始终对生活满怀期待,这首词也极大程度的表明了苏轼极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自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创作出来之后,其传唱度一直很高,因为这一首词当中苏轼用自己与月亮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了心中对于处于远方的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全词意境豪放,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又能够给人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可以通过其中的语言非常明确的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和愁绪,并且也将汉字的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阅读古诗词,可以给心灵带来极大的享受。
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阅读古诗词可以很好的培养语感,多学习古诗词也可以帮助孩子静心提升专注力,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购买一套词传回去。
我与大家推荐的这套词传当中包括了《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这一套词传不但可以满足学习宋词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了解创作者的生平,用一套词传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孩子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 评价苏轼的诗句
  • 答: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

  • 苏轼写的什么诗句广为流传
  • 答:苏轼以下这些诗句是流传较广的: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惠崇春江...

  • 苏轼写的诗句什么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比喻也得到了后世的...
  • 答: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

  • 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词,为何仅读前两句,就让人泪目?
  • 答:因为情真意切,韵味深远,极有感染力。提及宋词,必然要讲苏轼,他的词有着独特的魅力,总能动人心弦。古往今来,苏轼获得了无数的赞誉,有人赞他是旷世奇才;也有人夸他的诗词有着“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还有人誉他“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十年生死...

  • 为什么苏轼的《水调歌头》被称为中秋词的第一呢?
  • 答: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在中秋词领域冠绝群芳,可谓当之无愧。不论是从立意深度、表现手法,还是情感表达、语言文字上,都是令人拍案称绝的佳作。苏轼真正做到了将诗词以艺术视之,给予人们极高的情感洗涤和美学享受。苏轼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崇高的,但是他的这种崇高又不“遗世而独立”、&...

  •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何会是第一悼亡诗词?
  • 答:唯有动之以情,才最能俘获人心,诗句的开头便情深意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过去了,诗人与妻子那些美好的回忆和过往还是难以忘怀,每每想起内心都会悲痛欲绝。苏轼的这一首情意绵绵的婉约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也叫《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全...

  • 宋人评价苏轼「 ”以诗为词”,那对于诗和词,宋人是怎样区分的?
  • 答:对于苏轼的宋词创作,不管是与他同时代的、还是南宋的词论家,都有一个综合评价,叫"以诗为词"—— 最先提出这个说法的,是苏轼门生陈师道:"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胡仔《渔隐丛话》)之后,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苏轼:"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北宋词论家对于苏轼"以诗为词",多是批...

  • 苏轼一首思乡诗词 竟引出五个历史典故
  • 答:苏轼一首思乡诗词 竟引出五个历史典故 苏轼一首思乡诗词 竟引出五个历史典故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

  • 苏轼诗词代表作有哪两首,传世佳句呢?
  • 答:苏轼诗词代表作有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诗作:《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一首苏轼的词
  • 答:苏轼词作赏析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