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要告诉君王什么道理 《孟子 梁惠王下 》孟子主要想告诉君王一个什么道理

2024-05-09m.verywind.com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要告诉君王什么道理~

孟子告诉梁惠王,
君主应“与民同乐”
实行“仁政”
一个君主应该善于把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臣民分享,这也是仁德的一个表现.

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孟子告诉梁惠王,一个君主应该善于把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臣民分享,这也是仁德的一个表现。

身为君王要知道百姓的疾苦。不能只关注自己。要以百姓为重任。之类的。

玩物丧志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糜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圃,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日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段话,当然不是在同一天里,紧接着前面的一段话说下来的,应该是另一次见面时的谈话。因为这一段谈话,在梁惠王说话的语气上,不像前一段那样生硬疏远,比较上情绪稍见好转。根据司马迁所写的《孟子列传》以及有关梁惠王的历史资料看,梁惠王在初次接见孟子的时候,不可能有书中所记载的那么热忱。史料上对孔孟的记载,孔子最失意倒霉的时候,是在陈绝粮那个阶段。而孟子受困于齐梁之间,也正是他一生中,最不得意的时候。梁惠王如果一死,他只有收拾行李回家的份了。

这段文章,如果以现代的眼光,从字面上去读,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上面记载说:这次孟子和梁惠王见面的时候,梁惠王正在王室的大园林中散心游览。(用现代的语言或观念来说,东方说是御花园,西方称作皇家花园,或皇家私人的什么堡之类,是王室独据以赏心悦目的地方,门禁森严,老百姓只能站得远远的,看到矗立的围墙,进前不得,就是巨僚百官,也未必能随便进去的。)

梁惠王站在一个大池沼上,抬头看看在树梢上栖息飞翔的鸿鸟、野雁,低头看看园中安详吃草的小鹿。从宫里出来,接触到大自然的景象,心里觉得舒畅而快乐。于是再看看孟子,然后对孟子说:“喂!你们这些讲究仁义道德的贤人先生们,是不是也喜欢这种园林风光?是不是也喜欢这些珍奇的飞禽走兽?”

这种语气,这种问话,当然是话里有话,包含了许多近于令人难堪的意思。假如是现代你我遇到这种场面,可能掉头就走。可是在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上,不能如此。更何况孟子,自有他的抱负和立场,不能像我们今日这样做。所以他还是答复了梁惠王。但从孟子的答话中,可以看出孟子的修养。

尽管梁惠王的问话中,包含了轻视的昧道,而孟子的对答,还是持着郑重的态度,还是很严肃的,他用单刀直入,似教训非教训的口吻告诉梁惠王说:

“一个贤者,是要等到天下太平,大家都享受到安乐的生活之后,才会去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可是一个不贤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而且更不能永远享受。

像《诗经》大雅篇灵台章说的:‘当文王开始准备建筑灵台,仅仅开始计划,如何设计,如何部署的时候,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前往,群策群力,共同来从事这项工程,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前完工。本来在最初的时候,文王还不打算急着完成这件事,可是,由于百姓们自发地来帮忙,所以很快地办好了。’

灵台提前完工以后,在灵园里面游览,看到那些安静悠游的母鹿,身子胖胖的,毛色光亮夺目,在林梢飞翔的白鸟,丰润皎洁、自由回旋。文王站在林沼的岸边玩赏时,又看到了满池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活活泼泼地在水中跳上跳下。”

孟子继续说:“这诗篇的记载,就说明了文王劳动老百姓来建筑这囿园,而老百姓却喜欢他那么做,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叫做‘灵沼’,并且很高兴他有麋鹿鱼鳖可以玩赏。古时候的贤君,就因为能和老百姓同乐,所以自己才觉得快乐。”

孟子借这则文王建灵台的历史故事,向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为君的重点——应该与民同乐。

接着,他又引用《书经》的记载,讲述了一则完全与文王建灵台情形相反的故事。

“当夏朝的暴君夏桀在位的时候,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之于天下,就好比太阳一样,除非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自夸他的政权和太阳一样是永恒的。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们恨透了他。所以《书经·商书·汤誓》篇记载:一般的百姓们,因为深深怨恨夏桀而说道:‘你这位如同烈日似的暴君啊!你什么时候才会没落呢?你赶快没落吧!我宁愿和你这暴君一同灭亡,也不愿再忍受你暴政的残害了。’一个作君主的,使人民怨恨到宁愿和他同归于尽的地步,即使拥有美好的台池、鸟兽,又怎么可能安享下去呢?”

孟子这样把握住机会,列举两个历史上的经验。述说周文王是如何深得民心,所以建立了延续七百多年的悠久政权。又相反地指出三代时期的夏桀,遭遇老百姓的怨恨,以致迅速败亡。

只有与民众一起同甘共苦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取信于民,团结民心梁惠王就能统一天下了


以民为本的思想。用孟夫子的话来说:民为贵

  •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要告诉君王什么道理
  • 答:孟子告诉梁惠王,君主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一个君主应该善于把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臣民分享,这也是仁德的一个表现.

  • 在《孟子·梁惠王下》在这则故事中,孟子主要想告诉君主一个什么...
  • 答: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 《孟子 梁惠王下 》孟子主要想告诉君王一个什么道理
  • 答:以民为本的思想。用孟夫子的话来说:民为贵。

  • 关于《孟子·梁惠王下》的意思
  • 答:告诉君主要于与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重视人民的作用,不能独自享受快乐却不在乎人民的疾苦,那样不是一个好的君王。

  • 孟子引用诗中句子,是想告诉梁惠王什么道理?
  • 答: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

  • 独乐悦 不如众乐悦 这句话是出自哪里
  • 答:独乐悦 不如众乐悦原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与民同乐也是由此故事而来。。原文是: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

  • 孟子总结——梁惠王章句下
  • 答:这是孟子第一次提出同乐。当读完梁惠王章句下时,孟子认为不管是好乐,好财,好色本身都不是过错,重要的是在于节制,控制住自己的私欲,对于君王来说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则会迫害人民。反过来说,君王应该与民同,乐同忧。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下一句是什么?
  • 答:出处:春秋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下一句是什么?
  • 答:齐宣王的回答是“不若与众”。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因为齐宣王沉迷于音乐,所以孟子通过例子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即“与民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什么意思?
  • 答:意思是: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出自《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选段: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