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佛教 中关于小爱大爱分别。男女之间的小爱作为自己欲望算是大爱的阻碍吗? 我想放弃男女之间的小爱,成就众生大爱,看可以吗

2024-06-02m.verywind.com
佛教中的大爱和小爱(男女之爱)问题。《西游降魔篇》~

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平等心就没有大爱!
南无阿弥陀佛,其实这不是个什么难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迷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关键是自己的发心在哪里?在觉悟上,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普遍平等地对待一切怨亲爱恨,男女之爱、父母子女之情皆是大爱;在迷愚上,处处分别、时时妄想,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慈悲喜舍,即使在生活中对穷人、病人等生起过慈爱、悲悯,也是建立在分别对立上的同情心,不是佛教上的慈悲心,佛教上的慈悲心不舍一人,穷人要慈悲他,富人也要慈悲他,好人要慈悲他、坏人更要慈悲他,例如:高官贪污受贿包养情人犯事了,要不要慈悲他啊?要!就是因为他迷了,才会犯这么严重的罪行,我们要同情他、帮助他,让他真正认识到错在哪里?宽恕不仅是胸怀,更是智慧和强大的心灵,以下是达真堪布的开示,愿您心开意解、法喜充满:
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痛苦和烦恼,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我们学佛人一定要从心里发愿: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悲心。一定要发愿: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然后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就是慈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它的对境是一切众生,因为众生是无量的,所以它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慈悲心和平等心是一体的,慈悲心是一种平等心,有平等的慈悲才是无伪的慈悲心。不论亲仇、贵贱、富穷,不论哪一道的众生,所有的众生都是慈悲心的对境。在你的心目中没有爱、没有恨、没有亲、没有仇,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才能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现在很多人所发的“慈悲心”都不是佛法中的慈悲心。很多人对穷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富人没有慈悲心;对好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坏人、恶人没有慈悲心;对老人有慈悲心,但是对年轻人没有慈悲心;对体弱多病的人有慈悲心,但是对身体健康的人却没有慈悲心……这都是分别。
这是一种同情心,是世俗有分别的一种慈悲心。每个众生都一样有烦恼和痛苦,他们会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环境感受不同的痛苦。富有富的烦恼,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痛苦,穷有穷的痛苦。每个人都有痛苦,都是最可怜的,所以应该对一切众生都发一颗好心,都发一颗慈悲心,不能有分别。还有一些人遇到没有吃穿的、没人管的人,就给一些吃的、穿的,帮点什么忙,这是一种世间的善心,不是慈悲心。众生真正最可怜的地方是有无明愚痴。快乐幸福的因缘是断恶行善,困难和痛苦的因缘是造恶业,但是他们不会断烦恼,不会断恶业,所以得到的就是苦报,这是无明愚痴。所以,真正的慈悲心是要发愿拔除一切众生无尽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永恒的安乐。

可以啊。。

依个人愚见,试着帮您梳理一下。
爱有四种境界:一、爱自己、家人和朋友;
二、爱所有的人,包括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国度的人、不同星球的人、不同世界的人;
三、爱所有有生命形态的生物体,从人类到微生物;
四、爱所有的事物,无论有无生命。
到了第四种境界,既然爱所有一切的事物,那么就没有任何可恨的对象了,因此这时的爱已经超越了爱本身,这是一种平等之爱,已经无所谓爱还是不爱,因为一样平等对待了嘛。因此为了与前三种爱区分,这种爱就叫“大慈”,即佛教中说的:“无缘大慈”,即使没有缘分也一样的平等慈爱。
在佛教中继续升华扩展成“四无量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清净大喜、平等大舍。在“四无量心”的基础上继续升华是:“出离心”。最后升华至:“菩提心"。
修行并不是绝去自我,而是绝去对于“自我”的执着(执以为真),也要绝去对于万事万物的执着。所以有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舍身喂虎的真实故事。
修行的最低目的是:了脱轮回(即“出离心”的彻底实现),最高目标是:成佛后于世间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即:“菩提心”的彻底实现),救度之意即让众生通过修行脱离轮回直至成佛。所谓:小乘出离,大乘菩提。

无私的爱才是大爱 无分别 无执着的才是大爱

不搬引佛经经典语句,不高谈阔论人生哲理,只说三点: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是我的父母;天下所有年龄相当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天下所有的儿童都是我的儿女!
这三点你要能做到你就真的懂了!

人与人在一起就是缘分,缘分尽了,自然就散去。佛陀只是告诉你真相,不要执着,否则永远不能解脱。

父母朋友,最终要分离,又要分别进入轮回,这一世就没了,你执着啥?不是告诉你不爱身边的人,是让你不执著,认清本质,佛陀很讲孝道的。

爱众生那是大爱,那是慈悲,那是不一样的境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