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鲁迅的夫人是谁?他到底有几个夫人啊? 鲁迅一生中到底有过多少女人

2024-06-01m.verywind.com
鲁迅的夫人是谁?~

1、朱安,鲁迅的第一任妻子,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痛苦终生的婚姻大事。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鲁迅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婚礼完全是按旧的繁琐仪式进行的。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中出走,又去了日本。鲁迅仅仅跟她维持着一种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她在绍兴陪伴婆婆孤寂地度过了13个年头。、
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给朱安留下有个自己孩子的希望。她是一个典型封建婚姻包办的牺牲品。朱安临终前,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她面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毫无怨恨之意。
她是个有原则的人,是一个有骨气的女人。正是由于朱安的悉心照料,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遗物才得以完整保存。朱安将许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

2、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1932年12月,与鲁迅的通信集《两地书》编辑出版。
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许广平的人生价值在鲁迅的生命中得到了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她既是鲁迅事业的得力助手,又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这一切源于许广平的才华智慧,源于她与鲁迅的志同道合 ,也源于她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鲁迅的事业中 。

说到鲁迅,毋庸置疑,鲁迅确实是民国时代的革命斗士,文学泰斗。其文风劲道,其风骨超然。但鲁迅虽是斗士,却非鲁圣。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第一个标准是人,不是神!谈起鲁迅的女人,不少人被教材所误,只知道有其学生兼夫人许广平,然后一些人知道鲁迅还有个原配夫人朱安,但自古以来,哪个才子没有几个红颜知己呢?
  一、初恋人鲁琴姑的“无言的结局”
  最早与鲁迅缔结婚约的是鲁琴姑。那是一八九八年夏秋之季,鲁迅母亲看上了鲁迅小舅父的大女儿琴姑。琴姑和小时鲁迅两小无猜,常在一起读书,探讨古文诗词,她对鲁迅也早已印象很深,所以当鲁迅母亲征询她的意见时,她扑到姑妈怀里,没说什么,但心里一百个情愿。
  鲁迅母亲很高心,当即定下了亲事。不料,事起突然。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有个远房外甥女朱安,早就想介绍给鲁迅,可是鲁迅母亲已订上了琴姑。长妈妈便在鲁迅母亲面前搬弄口舌,说鲁迅与琴姑结合要“犯冲”,不吉利。鲁迅母亲便动摇了。第二个春天,她便决定包办鲁迅与朱安的婚事。
  琴姑父亲久等周家聘娶,却毫无信息,后来得知鲁迅另娶之后,便无奈之中把琴姑许配给了他人。也许琴姑对此婚事本不顺心,也许生活并不如意。不久,琴姑竟然一病躺倒,再没起来。
  临终时,琴姑紧紧拉住服侍她的保姆的手,哽咽道:“我有一桩心事,在我死之前非说出来不可。就是以前周家来提过亲,后来忽然不提了,也不知为什么……这一件事,是我终身憾事,我到死也忘不了……”
  琴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幼时的“初恋”。但不知何故,这一桩婚事在后来鲁迅的著作中,没有提及。是鲁迅为了跟明事业忘记了呢,还是他把这美好的情愫永远埋藏在心里,或者俩人曾以身相许否。想必鲁迅有自己的苦衷,遂无可奉告焉。
  二、原配夫人朱安的凄凉人生
  鲁迅二十五岁那一年,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族人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鲁迅的母亲鲁瑞没有征得鲁迅同意,便把这门婚事定下了。
 看到这个场面,无论是对鲁琴姑的眷恋,还是异国有红颜,鲁迅自然很生气,但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他没有发作。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规矩去拜祠堂。第三天,他趁着家人不注意,悄悄地从家中出走,又到日本去了。而朱安则跟着婆婆鲁瑞一块过日子。
  也许鲁迅的大老婆也硬气,传统的良家妇女,那就是:进了周家门,死是周家鬼。他是鲁迅的老婆,全世界都公认,但主角鲁迅没有认,名义上朱安守了一辈子的活寡,事实上也是,至少在这一点上,原配在礼教上打败了鲁迅的,虽说是非常凄惨的。鲁迅是反封建的斗士,当然应是革命的斗士。包办婚姻当然是封建社会的一礼教。对平民可行,对鲁迅不行。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朱安孤独地去世,我相信,如果还有来生,朱安不会再走这条路。
  这样的悲剧在旧社会是常有的。也许就因为自己的遭遇,鲁写了很多关于女权的文章,如《祝福》等,希望中国妇女觉醒起来
 三、与许广平的师生恋
  鲁迅与许广平,师生恋,还是那个时代,鲁迅自始至终都是鲁迅。
  许广平(1898~1968),祖籍福建。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参加过“五四”运动。二十五岁时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一九二七年一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不久与大她十七岁的鲁迅成婚,一九二九年,生下一子周海婴。虽然这是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但“十年携手共艰危”,相濡以沫见真情,不能不说是迟来的幸福。
  与鲁迅相比,胡适还算“保守”,与原配江冬秀还生儿育女。尽管胡适订婚赴美留学期间,除了和康乃尔大学教授之女韦莲司迸出的火花外,他还追过也是留美的中国才女陈衡哲。虽然两次恋情都在外在环境或内在道德意识下,使得“发乎情,止乎礼”而不得不中途结束,但不能太伤母亲的心,或许也是他考虑的因素。
  而鲁迅在与朱安“无爱”的婚姻背后,却是他甘愿过着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但在潜意识深处,他并没有放弃对真正的爱情理想的渴求。因此到了许广平明显占主动的情况下,他们终于自由地结合了。
  四、与女学生许羡苏“头发的故事”
  在女师大,鲁迅遇到了年轻的女学生许羡苏,她是后来鲁迅的同居女友许广平的同学及好友。
  鲁迅为了她写了“头发的故事”,鲁迅的朋友曹聚仁在一部关于他的评传里,称许羡苏为他的“爱人”。而许羡苏对鲁迅生命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表现过女性特有的关怀。可是当鲁迅离京南下,一起同行的,不是许羡苏,而是她的同学朋友许广平,
  可就在南下途中鲁迅还与许羡苏保持着联系,每到一处,必有明信片报告行踪,而这时鲁迅已经与许广平同居多时。为什么鲁迅选择了许广平,这是个迷,至少没有人解答。
  鲁迅辞世以后,许广平写作关于他的回忆录,除了介绍鲁迅的饮食起居,其它基本一无所有,在有关的许多重要方面,留下了大量空白。有人分析许广平留下的笔记,察觉出其实许广平有着太多的无奈,也许做名人影子的滋味并不好受。
 五、与女作家萧红朦胧情愫
  萧红是个大家闺秀,但是她是个有着新思想的青年,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年少时离家出走,几经颠沛。一九三二年与萧军同居,结果最后却与萧军分手!
  一九三四年前后成为鲁迅最忠诚的粉丝,经常来鲁迅家来看望先生,有时甚至可以一天数次。有一个上午,她来过,下午再来。最后也许是感觉到许广平的地位不可动摇,毕竟有了鲁迅的孩子,一九三六萧红不得已远走日本,三年后年与端木效蕻良同居并到香港,端木效蕻良也是个文人,同样是个风流人物,也不可能给萧红太多的幸福,终于萧红在自己选择的道上历尽坎坷后在香港病故,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六、与日本山本夫人精神恋
  鲁迅在上海时期,有个日本好朋友内山完造,是个书店老板,他经常去内山书店,不过,他真正去的是书店的后面,那里住着山本初枝,一个日本的歌伎。鲁迅给山本夫人的信,在日本友人里,仅次于增田涉,对增田,他写信讨论的是学术或者翻译,对山本夫人,他讨论的是生活或者情感
 一次,鲁迅写信给增田说,山本夫人不能来上海“是一件寂寞的事”,而致信山本夫人,则每信必诉“上海寂寞”,为其它信件所罕见。后来鲁迅去世时,山本夫人初闻他的噩耗立刻失声,那是她曾经苦恋的男人!
  七、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微妙情缘
  北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校花马珏,据考证,鲁迅与马珏有过一种微妙的情愫。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鲁迅并非移情别恋,或者说见一个爱一个,而是弱水三千我只取瓢饮。
  鲁迅在处理个人感情上一向谨小慎微,但还是被他的宿敌抓住了把柄。鲁迅特别爱才,喜欢奖掖文学新人,特别是有才华的文学女青年,鲁迅是不是爱上了美女才女马珏?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更不能无端猜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鲁迅非常喜欢这位个性鲜明的文学女青年;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怀着巨大的文学梦想和浪漫情怀的马珏,也是很喜欢和崇拜她的偶像鲁迅的,甚至暗恋也未必可知。如果你读过《鲁迅日记》,你就会发现中间有断档和缺失的地方,这一部分是被鲁迅还是被后人销毁或是隐匿起来了?今人已很难查考。这消失的一部分日记,是不是记录过文学巨匠鲁迅隐秘的不便于外露的激情?所有这些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但我宁愿相信,这同鲁迅的人格并无关联。
  如果两人之间真的传出了什么绯闻,那应该是鲁迅的宿敌添油加醋、恶意攻击的结果。

鲁迅的婚恋

——兼驳有关讹传谬说

□陈漱渝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关于鲁迅与许
广平由相识相交到相知相恋的过程,在《许广平的一生》、《许广平
的故事》等专著中已有详尽的介绍。去年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
绍兴电视台又联合摄制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近期
将在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篇短文中,没有必要再费笔墨去复述
那些广为人知的内容,只想着重介绍他们相恋的思想基础和某些生动
细节。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论年龄,
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论外貌,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论
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
而债务在身;论地位,鲁迅固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
步学生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
危险。最大的障碍,还是鲁迅有着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
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被“休”而倍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
可陪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愿伤害虽然无爱但却无辜的异性。然而,
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献出了纯真的爱情,其根本原因,在于
他们有着深受封建包办婚姻之害的共同遭遇(许广平刚生下三天,被
酩酊大醉的父亲“碰杯为婚”,将她许配给劣绅家的子弟,后逃婚离
家,北上求学),又有着反抗旧社会、旧礼教、旧教育的共同思想。
她跟鲁迅当时所能选择的惟一的结合方式,就是同居。许广平后来对
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
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
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
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
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
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鲁迅年谱〉的经过》,
原载1940年9月16日上海《宇宙风》乙刊)。

关于鲁迅与许广平恋爱的过程和细节,大致是这样的———他们
相识于1923年10月,那时鲁迅开始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
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
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在每周三十多点钟的课程中,她最
盼望听讲小说史,上课时常选择第一排座位。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
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而许广平则是一位听课时喜好忘形而
直率地提问的小学生。他们相交于1925年3月11日,当时女师大发生了
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作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的许广平正是学潮中
的骨干。为了解除时代的苦闷,探讨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她主动给
鲁迅写出了第一封信。从此他们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在事业上相互帮
助,在生活上相互关怀。他们相恋于1925年10月20日(这个日期是绝
对正确的,但笔者暂不准备披露材料来源)。这一天的晚上,在鲁迅
西三条寓所的工作室———“老虎尾巴”,鲁迅坐在靠书桌的藤椅上,
许广平坐在鲁迅的床头,27岁的许广平首先握住了鲁迅的手,鲁迅同
时也报许广平以轻柔而缓缓的紧握。许广平脉搏的剧烈跳荡,正跟鲁
迅逐渐急促的呼吸声相应。于是,鲁迅首先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
许广平不禁报以羞涩的一笑。(以上细节,参阅许广平:《风子是我
的爱……》,原载《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第1期)。接着,两人热烈
地接吻。第二天,刚刚写完小说《孤独者》四天的鲁迅,又一气呵成
了一篇以婚恋为题材的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
1927年10月3日,鲁迅和许广平终于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鲁
迅承认,在他和许广平结合的全过程中,许广平都比他决断得多。

为使读者比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鲁迅的婚恋生活,还有必要澄清
一些讹传,批驳一些谬说。这些讹传和谬说大多是打着反对神化鲁迅
的旗号抛出的,但由于有悖于事实,并不能达到恢复历史人物原貌的
目的,而只能混淆真伪,惑乱视听。据笔者所知有以下几种:

一,二许争鲁说。在谈及鲁迅的婚恋生活时,中外一些研究者常
提及许羡苏。有人甚至用直截了当或隐晦含蓄的笔墨把鲁迅和许羡苏
的关系神秘化,认为他们的感情已超乎友情。作这种判断主要有两个
依据:1,鲁迅的学生和友人孙伏园曾对人说:“L(按:指鲁迅)家
不但常有男学生,也常有女学生,但L是爱长的那一个的,因为她最有
才气云云。”(鲁迅1926年9月30日致许广平)“长的”指许广平,相
对矮的那一位则指许羡苏。2,据鲁迅自己统计,鲁迅致许羡苏的书信
多达110封,比致许广平信多30封,而许羡苏致鲁迅信也多达96封。此
外,许羡苏曾替鲁迅北京寓所管账,管理书籍,还为鲁迅编织过毛衣、
围巾、毛背心。但是,以上事实只能说明鲁迅和许羡苏关系密切,而
不能证明他们之间有超乎友谊的情感。比如鲁迅与“二许”之说,原
是孙伏园散布的流言,鲁迅在同一信中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说法
“正如伏园之人,不足道也”。至于鲁迅与许羡苏通信,基本上是在
鲁迅与许广平相爱双双南下之后。因为鲁迅常常需要调阅存放在北京
寓所的书刊、拓片,只好委托替鲁瑞和朱安管家的许羡苏代寄。这些
往返信函的内容多属事务性,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更不是某
位名家揣测的是表达鲁迅的“赎罪”心情。1931年许羡苏到大名河北
第五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离开北京之前,她把鲁迅寄她的信捆成一包,
亲手交给了朱安,可见这批信件并没有神秘内容。许羡苏为鲁迅织毛
线,系受鲁迅母亲的委托,也并不是表达超乎寻常的情感。

二,暗恋萧红说。有人因为鲁迅与萧红大都过早地蒙受了婚姻的
创伤,都有肺病和热烈而沉郁的乡土情感,共同语言多,对话范围广,
就认为鲁迅和萧红在潜意识中彼此暗恋。这位论者还给读者布下了一
个疑阵:“后来,她(指萧红)远走东京,却一去没有了消息。这是
颇费猜量的。”其实,萧红1936年7月去东京,萧军去青岛,暂定分别
一年,是因为萧军一度移情别恋,使萧红内心苦痛,两人之间一度产
生了感情裂痕。这跟鲁迅丝毫也没有关系。即使如此,在萧红赴日本
期间给萧军的信中,仍时时流露出对萧军的恋情。许广平在《忆萧红》
一文中谈到,鲁迅跟二萧接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两个北方来的不
甘做奴隶者”,而且萧红又具有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性格,因此才
“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样的感情招待了他们”(原载1945年11月28日上
海《大公报·文艺》)。二萧跟鲁迅接触过程中,萧军写信多,萧红
上门拜访多。因鲁迅当时多病,萧红来时多半是由许广平出面作陪。
在萧红心目中,鲁迅是敬爱的导师,慈祥的长辈,并没有留下让人猜
量的感情空间。

三,与弟媳关系暧昧说。这种说法起因于鲁迅与二弟周作人突然
失和,而双方都没有公开失和的真相,致使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1991年,千家驹先生在海外发布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周作人的日
本老婆羽太信子曾经是鲁迅的妻子,证据是鲁迅1912年7月10日的一则
日记。原文是:“午前赴东交民巷日本邮局寄东京羽太家信并日银十
元。”千家驹解释兑,“羽太”即羽太信子,鲁迅把寄羽太信子的信
函称为“家信”,可知他们是夫妻关系。(千家驹:《鲁迅与羽太信
子的关系及其它》,1991年《明报月刊》第1期)这种妄解不仅蒙蔽了
一些对鲁迅生平不熟悉的青年人,同时也蒙蔽了一些学富五车的学者
教授。有人据此解释,“鲁迅”这个笔名中的“鲁”字取其母鲁瑞的
姓,而“迅”(xùn)与“信”(xìn)在南方是谐音字,系指羽太
信子,所以“鲁迅”这个笔名反映了鲁迅内心深处母爱与性爱的冲突。

事实是:羽太信子是鲁迅二弟周作人之妻,1909年在日本成婚。
羽太信子家贫,人口多———有祖母,父母,一弟二妹。为帮助周作
人及羽太一家的生活,鲁迅毅然中断了留学生活。鲁迅对友人许寿裳
说:“你回国很好,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即周作人)将结婚,
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亡友鲁迅印
象记》)1911年5月,周作人夫妇归国。1912年5月16日,羽太信子分
娩,得一子。其弟羽太重九携妹羽太芳子来绍兴,照顾产妇。鲁迅7月
10日寄“羽太家信”,并不是寄给羽太信子的信,而是寄给日本羽太
家的信。当时羽太信子在浙江绍兴,6月12日、6月29日曾两次给鲁迅
来函,据推断似为向鲁迅要钱。鲁迅“寄羽太家信并日银十元”显然
与羽太信子来信有关。鲁迅也曾复羽太信子信,日记写明是“与二弟
妇信”,而不是“寄羽太家信”。由此可见,望文生义会得出多么荒
唐可笑的结论。

四,“濯足”系手淫自慰或其它性行为说。在鲁迅日记中,间或
有“夜濯足”的记载。濯,洗涤之意。《孟子·离娄上》:“清斯濯
缨,浊斯濯足矣。”意思是清水用以洗涤帽子上的丝带,浑水则用来
洗脚。《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后来就用濯缨表示清高自守的行为,而以濯足作
为被道学家视为污浊的性行为的隐语。因为一般人有每天洗脚的卫生
习惯,但在鲁迅日记中却有时大半月、甚至几个月才出现“濯足”的
记载,于是有人怀疑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洗脚,而是性生活或性行
为的隐语。这种理解也是一种妄测。因为鲁迅日记并非皇帝的起居注,
是写给自己看的,有很大的随意性。生活中的要事经常有意或无意不
录,小事则经常失记,更何况鲁迅生前也并不是每天都洗脚,特别是
在寒冬。鲁迅日记中濯足的记载时断时续,其中并没有什么隐秘之处。
比如鲁迅1915年至1918年独居于北京绍兴县馆时,日记中有“夜濯足”
的记载,而在与许广平开始同居的1927年10月日记中反无“濯足”的
记载,可见“濯足”与性行为并无关连。再如,鲁迅临终前不久的日
记中(如1936年9月21日,10月12日)都有“夜濯足”的记载。当时鲁
迅正在发烧,病情严重,当然不会有性生活的雅兴。所以,应该把鲁
迅日记中的“濯足”如实地解释为洗脚,而不应作其它的奇想和发挥。

五,鲁迅狎妓说。前些年,海内外一些以反鲁为职志的作家还发
布了另一个爆炸性新闻:“鲁迅狎妓。”证据是:鲁迅日记中出现过
“邀一妓略来坐,与以一元”的记载。经查核,这句引文出自鲁迅
1932年2月16日记,前后文是:“夜全寓十人皆至同宝泰饮酒,颇醉。
复往青莲阁饮茗,邀一妓略来坐,与以一元。”所谓“全寓”,系指
鲁迅一家三口及其三弟周建人全家。如狎妓,哪有全家同往并携夫人
的道理?事实是,日记中所谓“妓”系指“一·二八”事变之后沦为
歌女的女性。“略来坐”,无非是借聊天进行社会调查。鲁迅同年创
作的旧体诗《七绝·所闻》《七绝·无题》就都是以这些下层妇女流
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为题材。所以,这种谣传丝毫无损于鲁迅的人格,
只能暴露出造谣者内心的阴暗。

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中,鲁迅谈到论及一个作家
必须顾及全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
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
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自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
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想,在谈及作家婚恋生活时,如果捕风捉
影,移花接木,或背离事实,凭空杜撰,那必将使论述对象蒙受更大
的冤屈,这种做法更是不足取的。

两个
原配夫人朱安
第二任妻子许广平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2644.html

  • 鲁迅的两个妻子都是谁,生平事迹如何?
  • 答: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

  • 鲁迅一生有两个妻子,他去世后,其后代怎么样了?
  • 答:从文后,写下许多著作,号召人民革命。他还是一个民主战士,是“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创始人之一。1936年10月19日,因病去世。鲁迅一生中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是在日本留学时,被母亲骗回家娶得朱安。他与朱安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鲁迅对她没有感情。若鲁迅同朱安离婚,朱安面临的是死亡或者非人的...

  • 鲁迅的夫人叫什么名字?鲁迅一生共有几个夫人?
  • 答:也就是包办婚姻的夫人——朱安。这个女人不曾尝过什么是爱情,只是默默守候自己的命运,终生未养育,只一心在家照看鲁迅的老母亲。另一个是真正的爱情使者,精神伴侣——许广平。曾经的全国妇联副主席,她是鲁迅倾其一生钟爱的女人,当然从文学、思想、品味上也更合鲁迅。与鲁迅育有一子名周海婴。

  • 鲁迅先生娶过几个老婆
  • 答:鲁迅先生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她就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鲁迅先生与朱安并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只是通过婚姻的形式,完成了各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鲁迅先生对朱安一直保持着尊重和关心,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其他感情上的牵扯。鲁迅先生在他的生命中,对其他的异性并无感情关系。

  • 鲁迅有几个妻子
  • 答: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 1906年6月,25岁的鲁迅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信里 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

  • 鲁迅的大夫人叫什么
  • 答:大夫人叫鲁出血,二夫人叫鲁出翔

  •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到自己有三房太太
  • 答:鲁迅有两位夫人,为人熟知的是第二位许广平,第一夫人因为是包办婚姻,名存实亡,但第一夫人却终生未嫁。

  • 周树人一生有多少个妻子
  • 答:个人代表作品有《呐喊》《彷徨》等。周树人的一生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爱情关系,在26岁的时候回到绍兴,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直至朱安病逝;在47岁的时候,从广州到达上海以后,和一直追随自己的许广平同居,并且两个人生下了孩子周海婴,所以周树人一生共有2个妻子。

  • 鲁迅的妻子是谁?她是干什么的?
  • 答:鲁迅的妻子有两位,朱安和许广平 朱安是包办的,名义上鲁迅的原配夫人。比鲁迅大几岁,是浙江的农村妇女,没文化,和鲁迅也没什么感情。朱安一直照顾鲁迅的母亲,鲁母去世后不久病逝。许广平,1898年生,广东番禺人。鲁迅的学生,二十年代的大学生。二十年代中期以后和鲁迅一直居住在一起,生有一子,...

  • 鲁迅第二任妻子是谁,他和第一任妻子已经离婚了吗?
  • 答:三、在此期间,有人指责她的这种行为,但她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为什么没人保护我。可见,当时家里没有吃的。而朱安一直是有名无实的,但徐光平的外表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爱,也击中了他内心的柔软。所以他们相爱了。在当时的社会里,师生之间的爱情是不可接受的。此外,鲁迅有一个妻子,人们尊重一夫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