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崔莺莺的形象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百年间发生了什么转变?

2024-06-02m.verywind.com
~

《西厢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戏剧名著,它有着华丽优美的词曲,有着诗词意境,更有着一个浪漫美满的故事结局。

然而《西厢记》脱胎于唐传奇的《莺莺传》,这两个故事相隔百年之久,一样的人物,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在这百年的岁月,被薄情郎抛弃的崔莺莺,最终成了坐着八抬大轿,穿着凤冠霞帔,成为了状元夫人的崔莺莺。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崔莺莺”这一女子形象,在这百年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身份上的转变——豆蔻少女到知性女子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喜欢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随着时代更替,岁月更迭,女性形象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崔莺莺”作为《莺莺传》吴《西厢记》这两部作品的女主,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她的身份。

《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只是一个“财产甚厚,多奴仆”年仅17岁的没落贵族之女;而《西厢记》中的她,是一位聪明美貌、知书达理的相国小姐,这个时候她的年龄也成了“年一十九岁”。

王实甫之所以将崔莺莺的身份描写的更加详细,年龄也做了更改,其实是为了让莺莺这一形象更加趋于成熟化。

元稹笔下的莺莺,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在张生的引诱下私定终身,只突出了“情”这个字,并不具备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个性与才华,她的这段爱情故事,其实更像一个误入歧途的坦诚少女。

可是,当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形象是一个受过教育,才华横溢的千金小姐之时,挡在她与张生之间的艰难险阻就更多。有二人的身份差距,有封建家长的阻挡,更有自我个性的追求,这些都是《莺莺传》中的莺莺不具备的特征。

性格上的转变——吃人的封建礼教

在《莺莺传》中登场的崔莺莺,在她的身上无可避免的看到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张生对崔氏一家出手相救,为了感谢张生的救命恩情崔家老夫人在家中设宴款待,只是宴席上闺阁女子不能出场,老夫人让下人唤小姐出来敬酒,她却以身体有疾而推脱不见,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遵守封建礼教的女子,纵然宴席上是她的救命恩人,也难以打破女子不许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封建礼数。

再观《西厢记》中的莺莺,她是真的患了疾病而推脱宴会,可是当她听说这次大白宴席是为了感谢张生之时,她便回复下人:

“扶病也索走一遭。”她们二人一个重视封建礼数,一个重情重义,这就导致了两位“莺莺”的爱情故事与结局全然不同。元稹笔下的莺莺,并不缺乏追求爱情的勇气,可是严重封建思想一直阻碍了她追求爱情的步伐。

当她勇敢的向张生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莺莺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破坏了礼法,她与张生私会是非礼之举;当张生抛弃她的时候,莺莺也毫无怨言。虽然这一点也是莺莺自尊自爱的体现,但是这又从侧面表示莺莺一直受困于封建思想,她想要追求爱情,可是又难以做出违背封建思想、大逆不道的举动来。

一边是爱情,一边是礼法,张生的薄情寡义,莺莺内心的软弱,最终让她成为了这一段爱情里面的牺牲品

思想上的转变——自由之风永吹

再来分析《西厢记》里的莺莺,王实甫笔下的莺莺,才是一个真正敢于跳出封建思想牢笼,也敢勇于追求爱情突破封建礼教的真性情女子。作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崔莺莺,她在《西厢记》这个故事中,为了与封建势力抗争,她所经历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故事最初,崔茵茵是想爱却不敢爱的性格。

她出生于权贵之家,父亲为当朝宰相,母亲更是一位封建制度的坚决奉行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莺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带着反抗精神。

直到张生在普救寺对于崔家出手相救,经过与张生的频繁接触,自小被养在深闺后院的莺莺,开始憧憬爱情。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需要遵守的封建礼教更多,因为这个时候她已经被许配给了尚书大人的儿子郑恒为妻。在古人看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更是不容违抗的,在这一个阶段里,纵然莺莺对于张生有爱慕之情,但是她也不会为了张生去违抗父母的命令。

真正激发崔莺莺逆反心理的一件事,便是“崔母悔婚”。

被贼人困于普救寺之时,崔母率先放出豪言,能救崔家者便以小女许之,母亲的这一席话,彻底点亮了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期待。然而当母亲发现搬来救兵的张生仅是一位白衣秀士之士,又毫不犹豫的违背了诺言。

这种忽高忽低的心理落差,导致莺莺的反叛性格彻底被激发,她开始迈出了反抗封建礼教的第一步。

《西厢记》里的莺莺与张生的暗中沟通是非常曲折的,这一点在《莺莺传》中体现的根本不明显,后者的几份书信就能够邀佳人相见,而前者可是经过了月下弹琴,莺莺闹简、赖简、酬简,这几部分自相矛盾的故事,莺莺才敢向张生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并且明确的表达爱意。

他们二人私定终身,其实付出最多的是崔莺莺,她选择了自由恋爱,势必就要与包办婚姻抗战到底,甚至还破坏了封建家族的门面。这种勇敢坚忍、反抗到底的精神,在元稹的笔下,是完全看不到的。

除此之外,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在她所追求的这段爱情里面,她真的做到了一无求。

当张生为了满足老夫人的要求进京赶考之时,因因从不期望着他能够金榜题名,反而日夜担心她是否身体有疾,也害怕他高中以后再娶妻。这种这种表现,是她对于张生的爱,也表情了他所追求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独一份的。

可是元稹笔下的崔莺莺,对于薄情郎的始乱终弃,她竟然选择了逆来顺受。这样来比较两本书中的崔莺莺,会发现百年之后《西厢记》的莺莺,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敢于通用突破封建礼教的奇女子;而《莺莺传》中她,其实只是一个男子手中的玩物罢了。



  • 《莺莺传》到《西厢记》“崔莺莺”形象有何变化?
  • 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只是一个“财产甚厚,多奴仆”年仅17岁的没落贵族之女;而《西厢记》中的她,是一位聪明美貌、知书达理的相国小姐,这个时候她的年龄也成了“年一十九岁”。王实甫之所以将崔莺莺的身份描写的更加详细,年龄也做了更改,其实是为了让莺莺这一形象更加趋...

  •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 答: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的年龄被作者悄然增加两岁,这一细微调整为塑造人物性格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西厢记》中莺莺心理便更为成熟,容易萌发对爱情的渴望,也更能坚守爱情,进而将恋爱和婚姻自由的愿望付诸行动。从年龄增加这个很小的变化可以看出《西厢记》里的莺莺的反封建礼...

  • 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莆《西厢记》,崔张故事发生了哪些变化?_百度...
  • 答: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是诗人的自传性质的传奇小说,写一个书生爱上一个大家女子,从相知相爱,从灵到肉,从相爱至深到最终遗弃,是一片封建文人始乱终弃的旧套小说,里面不乏宣扬封建思想的内容,其中《会真诗》更被誉为古人第一色情诗,描写赤裸,诗人津津有味地描写自己的爱欲过程。这与他亡妻...

  • 西厢记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 答: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崔莺莺是小说《莺莺传》以及《西厢记》中的主要角色,根据相关的描写可以看出崔莺莺是一个有着反抗精神、向往爱情的知识女性,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由于崔莺莺身处于相国之家,可以说她从小就受着极为优渥的 教育 ,因而,她也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激情的性格。总而言之...

  •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
  • 答:《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崔莺莺是唐元稹传奇《莺莺传》、《莺莺六幺》、《红娘子院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 答:崔莺莺有闭月羞花、倾城倾国的绝美容颜,然而剧作家并没有对此作出正面的描述,而是借由他人的惊艳来表现。崔莺莺也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子。她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出口成诗。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然而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

  •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 答: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即张珙,字君瑞)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

  • 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 答: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摘要: 王实甫是最优秀的元杂剧创作家之一,《西厢记》是最优秀的元杂剧之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前朝相国家的千金小姐,她出生书香门第,且高贵,自小受着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与管制,但是骨子里始终透着反对封建社会不合理规范制度的一面。崔莺莺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王实甫...

  • 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赏析是什么?
  • 答:《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书中的男女主角是张君瑞和崔莺莺。《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经典古代名著《...

  • 以《西厢记》中的关键情节为例,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 答:但《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已不再是元稹《莺莺传》中那个永远处于男性社会中的性别奴役和规范之中,任人摆布、最终被“始乱终弃”的有着悲剧形象的弱女子了,作者赋予了她鲜明的个性和内涵。 莺莺虽然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敢于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尽管她还只能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