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管理学思想及其对今作用 孟子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用

2024-05-10m.verywind.com
孟子的管理学思想及其对今作用~

近年来,《孟子》研究参与者愈来愈多,年成果量不断攀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孟子思想研究始终是重点。时代在发展,理念在更新,但对孟子思想研究的热情没有降,只不过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就是不断挖掘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孟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经济、管理等思想一直都有学者关注,但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有别。

20世纪80年代对孟子民本思想高度关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重视经济建设,急需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所以学者高度关注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提倡“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重民、安民、富民。这一时期学者阐释孟子民本思想,期盼治国安邦者能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富民,并且能胸怀百姓、善待百姓,认为百姓安则天下安,民富则国强。

首先,强调要关注民生。孟子十分重视人的生存权,曾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厨房有肥肉,马棚有肥马,而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有饿死的人,这如同放任野兽来吃人。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而身为主持政事者,却不能避免野兽吃人,还是父母官吗?孟子还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君主不仅要使老百姓能够活下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活得更好。要让老百姓有固定的产业,使他们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年成好能丰衣足食,年成坏也能免于饿死。这样百姓才能引而善,才会有恒常的心。如何能使百姓有恒产呢?必须减轻百姓负担。“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国家发展,需要税收,但征收要适度,要保证百姓温饱无忧和正常发展所需,古今同理。

其次,强调要顺应民心。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教训中得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得民心无他,顺民意而已。如何顺民意?要与民同欲,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只有贤德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君王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旌旗,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就是因为君王能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任何朝代,任何国度,君主若能将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乐其所乐;若能将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会忧其所忧。君爱民,民拥君;君民同心,邦兴国强。古今百姓乐忧近也!

20世纪90年代热衷解读孟子经济管理思想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驶上快车道,学者在继续研治孟子民本、教育、伦理思想的同时,热衷解读孟子经济管理思想,并联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对于当代企业家、管理者而言,借鉴它,可以拓展经营思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孟子的管理思想:

首先,认为孟子性善论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孟子的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指能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意识活动,使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性。他认为只有人才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动物不具有此四心,四心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人的四种心向所产生的仁、义、礼、智是属于善的品德,人心向善,故人性善。这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更应成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

其次,认为孟子仁政思想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孟子认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孟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现代管理理论应将孟子仁政思想作为其核心理念,现代管理应发扬孟子的仁政和仁爱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提倡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地位、尊严和物质需要。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对矛盾中,重视被管理者的感受,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突出员工的利益和价值,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应尊重员工的地位、尊严和物质需要,尊重个性和独立人格,把重视人、关心人、塑造人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关键来抓,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再次,认为企业应该形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满意管理理念。孟子从“民贵君轻”论出发,进一步讨论了民与君的关系,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员工的尊严、地位,维护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得到自我满足,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赢得被管理者的肯定和认同,这样企业就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良性循环。得民心不仅要尊重关爱企业的员工,还要尊重关心消费者的愿望和喜好。在企业外部,需赢得消费者的满意,企业在保证能生产质优价廉产品的同时,要了解消费者的爱好和需求,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占有市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广大员工有一种自豪感,有一种成就感,为进入自己的企业而骄傲,同时让企业的合作者感到满意,让消费者放心。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发展,才能持续发展。

第四,认为应将求变求新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具有通权达变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以时间、空间、对象、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强大的魅力。“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强调做事应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孟子的权变思想,重点在于“变”,突出一个“活”。他认为遵“道”若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就会陷入死板僵化。管理者应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少走或不走弯路。企业是开放的权变的系统,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可能有一成不变和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模式,一切需依环境变化而变化。

21世纪对孟子和谐思想的发扬光大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贫富分化严重,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不和谐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研究孟子和谐思想成为热点。

孟子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谐思想理念,学者认为孟子和谐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认为强调经济和谐是孟子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孔子首倡“仁”,仁就是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关系。孟子将仁上升到“政”的高度,提出了“仁政”理念。孟子和谐思想非常重视物质利益在“仁政”中的基础地位,认识到物质经济因素是政治统治及社会和谐的基础。认为要实现以人际和谐为实质的仁政,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没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一个人人友爱和谐的仁政王道的统治秩序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经济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生存所需,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家有基本的生活所需,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孟子的经济和谐思想中,高度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认为要实现社会各个阶层和谐相处,必须在物质生活上对社会底层百姓和弱势群体关心和抚恤。“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一个仁政化的社会,决不能忽视、歧视弱势群体及其生存状况,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另外还要通功易事,百业俱兴。孟子和谐思想中还包含着一个独特的和谐观,重视行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义”。孟子认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要求充分认识到“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必要性,认识到社会上有“或劳心,或劳力”的分工的合理性,反对那种“尊”一行“轻”一业的思想行为。若能“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市”、“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天下之农,皆悦而耕于其野”、“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则无敌于天下。”士、农、工、商“皆悦”,各行各业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和谐。

其二,认为强调道德和谐是孟子和谐思想的核心。孟子把物质经济条件视为和谐的王道仁政的基础,并没有把经济因素视为通往和谐社会的唯一大道。孟子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和谐社会其本质是社会人际的和谐,主要内容是建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关系并不会直接必然从物质经济因素中引申出来。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真正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就是要人人对他人充满仁慈友好的爱心;义,就是要人人做正当合理的符合各自身份的事。人人依仁据义,社会必然和谐有序。“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孟子的社会和谐论本质上是一种仁义和谐论。

孟子把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人们都用这些观点来处理问题,社会就会相对和谐很多.孔孟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显而易见!

  20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重视经济建设,急需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所以学者高度关注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提倡“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重民、安民、富民。这一时期学者阐释孟子民本思想,期盼治国安邦者能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富民,并且能胸怀百姓、善待百姓,认为百姓安则天下安,民富则国强。
首先,强调要关注民生。孟子十分重视人的生存权,曾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厨房有肥肉,马棚有肥马,而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有饿死的人,这如同放任野兽来吃人。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而身为主持政事者,却不能避免野兽吃人,还是父母官吗?孟子还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君主不仅要使老百姓能够活下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活得更好。要让老百姓有固定的产业,使他们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年成好能丰衣足食,年成坏也能免于饿死。这样百姓才能引而善,才会有恒常的心。如何能使百姓有恒产呢?必须减轻百姓负担。“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国家发展,需要税收,但征收要适度,要保证百姓温饱无忧和正常发展所需,古今同理
  其次,强调要顺应民心。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教训中得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得民心无他,顺民意而已。如何顺民意?要与民同欲,与民同乐,与民同忧。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只有贤德的人才能感受到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如果君王打猎,百姓听到君王车马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旌旗,都欢欣鼓舞,喜形于色,就是因为君王能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任何朝代,任何国度,君主若能将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乐其所乐;若能将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会忧其所忧。君爱民,民拥君;君民同心,邦兴国强。古今百姓乐忧近也!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驶上快车道,学者在继续研治孟子民本、教育、伦理思想的同时,热衷解读孟子经济管理思想,并联系实际,分析其现实意义。对于当代企业家、管理者而言,借鉴它,可以拓展经营思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孟子的管理思想:

首先,认为孟子性善论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孟子的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指能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意识活动,使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性。他认为只有人才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动物不具有此四心,四心是仁、义、礼、智发生的根源。人的四种心向所产生的仁、义、礼、智是属于善的品德,人心向善,故人性善。这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更应成为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

其次,认为孟子仁政思想应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孟子认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孔孟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现代管理理论应将孟子仁政思想作为其核心理念,现代管理应发扬孟子的仁政和仁爱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提倡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地位、尊严和物质需要。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对矛盾中,重视被管理者的感受,在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突出员工的利益和价值,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应尊重员工的地位、尊严和物质需要,尊重个性和独立人格,把重视人、关心人、塑造人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关键来抓,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再次,认为企业应该形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满意管理理念。孟子从“民贵君轻”论出发,进一步讨论了民与君的关系,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员工的尊严、地位,维护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得到自我满足,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赢得被管理者的肯定和认同,这样企业就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良性循环。得民心不仅要尊重关爱企业的员工,还要尊重关心消费者的愿望和喜好。在企业外部,需赢得消费者的满意,企业在保证能生产质优价廉产品的同时,要了解消费者的爱好和需求,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占有市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广大员工有一种自豪感,有一种成就感,为进入自己的企业而骄傲,同时让企业的合作者感到满意,让消费者放心。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发展,才能持续发展。

第四,认为应将求变求新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具有通权达变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以时间、空间、对象、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强大的魅力。“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强调做事应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孟子的权变思想,重点在于“变”,突出一个“活”。他认为遵“道”若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就会陷入死板僵化。管理者应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少走或不走弯路。企业是开放的权变的系统,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可能有一成不变和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模式,一切需依环境变化而变化。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贫富分化严重,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许多不和谐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时期研究孟子和谐思想成为热点。

孟子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和谐思想理念,学者认为孟子和谐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认为强调经济和谐是孟子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孔子首倡“仁”,仁就是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谐关系。孟子将仁上升到“政”的高度,提出了“仁政”理念。孟子和谐思想非常重视物质利益在“仁政”中的基础地位,认识到物质经济因素是政治统治及社会和谐的基础。认为要实现以人际和谐为实质的仁政,就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没有一个和谐的经济基础,一个人人友爱和谐的仁政王道的统治秩序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经济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生存所需,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家有基本的生活所需,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孟子的经济和谐思想中,高度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认为要实现社会各个阶层和谐相处,必须在物质生活上对社会底层百姓和弱势群体关心和抚恤。“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一个仁政化的社会,决不能忽视、歧视弱势群体及其生存状况,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另外还要通功易事,百业俱兴。孟子和谐思想中还包含着一个独特的和谐观,重视行业和产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义”。孟子认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要求充分认识到“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必要性,认识到社会上有“或劳心,或劳力”的分工的合理性,反对那种“尊”一行“轻”一业的思想行为。若能“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市”、“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天下之农,皆悦而耕于其野”、“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则无敌于天下。”士、农、工、商“皆悦”,各行各业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和谐。

其二,认为强调道德和谐是孟子和谐思想的核心。孟子把物质经济条件视为和谐的王道仁政的基础,并没有把经济因素视为通往和谐社会的唯一大道。孟子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和谐社会其本质是社会人际的和谐,主要内容是建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关系并不会直接必然从物质经济因素中引申出来。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真正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就是要人人对他人充满仁慈友好的爱心;义,就是要人人做正当合理的符合各自身份的事。人人依仁据义,社会必然和谐有序。“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孟子的社会和谐论本质上是一种仁义和谐论。

人之初,性本恶

  •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 答: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再次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

  • 孔孟思想的现代意义?
  • 答:孔孟思想的现代意义如下:1、“仁者爱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2、养民、惠民、富民,使人民富裕起来,是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

  •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 答: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阶段可分为古典的早期思想.第三阶段可分为中期的管理思想.第四阶段可分为现代管理思想.美国企业界的精英们最先看到管理对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有哪些特点
  • 答:4、君权 法家推崇君权专制。管子认为:“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法家崇君权,竭力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威,目的是为推行其法制刑治的管理思想寻求实施主体和保障条件。法家不可能有现代民主...

  • 中国儒家在管理思想史上的贡献(六个方面)
  • 答:首先是重视人的因素。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管理学说,无不强调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恰恰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孔子以及儒家的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要搞好管理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主要包括:“民为贵”的人本论...

  • 孟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 答:有利于民族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已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孟子的诸多思想在教书育人、治国、做事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学习孟子思想无疑将是最好的选择。

  • 中国古代儒家和法家关于“人性”假设与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答: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

  • 孟子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主要思想:民贵,君轻,仁政。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 答: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学派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阐明诸家管理理论和思想流派历史嬗变的轨迹;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挖掘和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

  • 孟子的思想的治国理念
  • 答:孟子主张以仁政为基础治理国家。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包括民本思想、仁爱思想和社会公平思想。强调要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利。孟子主张实行仁爱之道,以德治民,通过道德教化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