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写山水游记的文言文

2024-05-09m.verywind.com
~

1.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

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原文)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登泰山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

2. 有哪些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

1.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 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2.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3. 《登泰山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为:作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 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

布:照映,分布。澈:通假字,现在写作“彻”。

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交错。 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绿树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

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9.龚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32.小生:年轻人。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 清澈 38.以:而 39.为:成为 40.卷:弯曲 41.以:因此 42.为:成为 43.翠蔓:翠绿的藤蔓 44.差:不齐 45.下:到 46.澈:澄澈 47.乐:玩乐 48.西南:向西南 49.明灭:时隐时现 50.可:大约 51.环:环绕 52.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对此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时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有时却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一起去的有姓崔的两兄弟,一个恕己,另一个奉壹。

4.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关的文言常识

小石潭记 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课文说明 一、整体感知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 描写山水的古文有哪些?
  • 答: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

  • 有哪些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
  • 答:《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 山水类文言文
  • 答:4. 问下谁有写山水景色的文言文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 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 关于山水的文言文
  • 答:1.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 石钟山游记 苏轼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 山水游记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游褒禅山记 《满井游记》《黄山游记》小石城山记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兰亭集序》等等

  • 短篇山水游记文言文
  • 答:1.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 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
  • 答:1.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 文言文描写山水
  • 答:1. 描写山水的古文 山水记 吾尝与孔过江至山,累于脚下,数千里路皆一一过。至山得泉,欣然饮之,笑曰有矿物质。悔未带瓶罐以乘之。 后常念,曰有余山未登以为憾。 便与孔 、邓前往,三人皆天蝎也! 旦,跃床而起,匆匆至相约...

  • 小石城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 答:7.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

  • 写山水游记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
  • 答:与朱元思书,三峡,徐霞客游记,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石钟山记,峡江寺飞泉亭记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