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与孟子的治国理想分别是

2024-06-01m.verywind.com
~   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赞同发展经济,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但是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认为施刑是“罔民”;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赞同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 答:孟子游学稷下,领爵大夫,生活奢华,其母之丧,“棺椁衣衾之美”,连鲁君都眼红(见《公孙丑下》),孟子却舍不得分财减少一下“野有饿殍”(《梁惠王》孟子语)。在孟子看来,糟糠梁肉各得其所,正是所以事君之道。 孟子的事君思想显然比孔子进步了。孔子的事君思想局限于礼的模式、规范,教条死板;孟子的事君思想...

  • 关于孔子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修身,和学习方面的句子
  • 答: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着怎样治国?
  • 答:仁政治国 试论孟子“仁政”学说的思想内涵 摘要: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战国中期,作为儒家学说自孔子以后叉一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有关“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力求君王以“仁”治天下,以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虽然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但仍具有深刻...

  • 孔子提出了什么治国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答:孔子在治国的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为政以德以道德...

  • 孟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 答: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也有不同,就是孟子提出了以仁治天下,而孔子是以道德的力量去感化人,区别在于一个是以君为中心,一个是以仁义礼智信全面的考察一个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辅佐君王

  • 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 答: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补充。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其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

  • 孟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 答: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孟子向来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他 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 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 反对兼并战争。孟子的政治原则是民本主义,是“仁政”,即主张民众是天下的根本,统治者要建立每户农民都有百亩之田,...

  • 孔子孟子荀子分别有哪些思想主张?
  • 答:1、孔子及其的思想主张:⑴孔子,春秋末年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为儒家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被后世称为圣人;⑵其思想主张有:①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③他的“仁”和“为政以德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④...

  •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答: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 孟子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何不同
  • 答:孔子将政治理想摆在自己人生价值的首位,而孟子则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孔子无法忘怀于政治,孟子则寄情于“大丈夫”人格;孔子谨小慎微,孟子则豪放豁达;孔子因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而矛盾,孟子则执着于人格的精神。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