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你如何评价?

2024-05-18m.verywind.com
~

历史 上真实的西汉,一共存在210年。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的是,西汉真正的巅峰,其实并不是在最有名的汉武帝时期,而是在汉宣帝时期。在此之前,汉朝的国力一直在不断提升。而在汉宣帝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西汉出现了外戚把持大权的现象,最后也因此而灭亡。

西汉王朝从开国走向极盛,再由极盛走向衰败,这个故事,真的是说来话长了。

秦朝末年,一场汹涌的农民起义,摧毁了秦朝政府对国家的统治。与此同时,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反秦,建立割据势力。在这期间,沛县人刘邦也趁势而起,拉起了一支队伍,并且很快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主力。

此后,刘邦更是率先带兵冲进关中,入主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但在这之后,因为反秦联军中的霸主项羽,对刘邦十分不满,刘邦不得不让出了咸阳,并且承认项羽的领导权。此后,项羽大封诸侯,将刘邦分到了巴蜀之地。

再后来,刘邦趁着各大诸侯之间内乱,任命韩信为大将,挥师东出,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数年的战斗之后,刘邦最后。战胜了项羽,成为了新的霸主。

不过,刘邦成为霸主之后,却并没有像项羽那样,选择继续施行分封制,而是选择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西汉正式开国。

接下来的几年里,刘邦一方面休 养生 息,恢复国力,另一方面开始着手解决异姓王的存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后,汉朝终于解决了所有残存的诸侯国,彻底统一了天下。但与此同时,刘邦为了稳固统治,却开始大肆分封刘氏宗亲,并且留下了非刘氏不得封王的祖训。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其子刘盈少年登基。然而刘盈刚刚在位七年之后,便英年早逝。因为刘盈是少年即位,很难压服群臣,所以刘盈登基之后,他的生母吕雉便开始插手朝政。而刘盈去世后,其子刘恭又是少年即位,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所以吕后开始临朝称制。

吕雉一共称制八年。在此期间,随着刘恭逐渐长大,刘恭因为自己的生母被吕后所害,所以扬言要复仇。此后,吕雉囚禁并杀害了刘恭,改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宏为帝。

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此后,西汉的功臣党发动政变,诛杀了吕氏一族,而后又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一直秉承着休 养生 息的政策,西汉的国力再次得到显著提升。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其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汉景帝登基后,继续执行休 养生 息的政策,西汉又过了一段好日子。而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后世史称文景之治。

不过,到了汉景帝时期,因为刘邦之前大封刘氏诸侯王,导致地方藩王势力过大,终于发生了叛乱,后世史称七国之乱。好在汉景帝还比较有能力,最后任用周亚夫平定了叛乱,并没有让国家遭受大的损失,反倒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景帝去世后,下一个即位的,就是著名的汉武帝了。汉武帝登基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力。对内执行推恩令,将原本强大的诸侯国,分裂成多个小国,继而解决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对北方的匈奴发起战争,痛击匈奴,将汉朝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

另外,汉武帝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纲领,这也成了后来中国上千年沿袭的主流思想。

汉武帝在位期间,对中国 历史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汉武帝常年发动战争,也让汉朝的国力大为折损。尤其是到了晚年,汉武帝听信奸臣谗言,误杀自己的太子,导致汉朝一度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

汉武帝去世后,他的幼子汉昭帝八岁即位。因为年龄太小,朝政只能交由霍光等人处理。而汉昭帝刚刚成年之后,却又英年早逝,而且没有子嗣。所以接下来,大臣们只能从宗室当中,挑了昌邑王刘贺做皇帝。

但刘贺上位之后,却十分荒唐,根本无法承担皇帝的责任。所以仅仅在位27天后,便被权臣霍光给废了。而后,霍光又拥立了另一位宗室成员刘询,这就是 历史 上著名的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前期大权一直由霍光把持。但霍光死后,汉宣帝很快坐稳了皇位,并且成了一位好皇帝。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虽然高层经常会发生动荡,但汉朝整体上却开始以休 养生 息为主。汉武帝时期消耗的国力,也被弥补了回来。

到了汉宣帝后期,汉朝国力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同时也是整个西汉王朝的巅峰。此时的西汉,不但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第一次将西域实际纳入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围。同时更将匈奴彻底打垮,解决了北方的安全问题。

汉宣帝去世后,其子汉元帝即位。汉元帝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在北方继续压制匈奴。那句著名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同时,汉元帝为了安抚归降的匈奴部落,还开始重新执行和亲政策。 历史 上的昭君出塞,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不过,汉元帝并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皇帝。虽然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西汉的问题。当时的西汉,因为建国时间超过百年,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央集权再次开始衰弱。而这些问题,汉元帝都没能解决。

另外,汉元帝娶了个皇后,叫王政君。这个王政君不太会教孩子,汉元帝死后,其子刘骜登基,史称汉成帝。汉成帝登基之后,贪图享乐,不理国事。再加上土地问题进一步恶化,汉朝内部开始渐渐产生了农民起义。

更要命的是,因为汉成帝不喜欢打理朝政,导致外戚王家趁势掌权,为后来篡位埋下了伏笔。

汉成帝去世后,因为汉成帝死时没有儿子继承,所以只能由侄子刘欣即位,史称汉哀帝。刘欣也不是什么好皇帝,而且在位六年后就去世了,这进一步加强了汉朝统治机器的腐坏。而刘欣去世后,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权臣王莽便从宗室当中,挑了一个当时只有九岁的刘衎即位,史称汉平帝。

汉平帝上位后,王莽全面把持了大权。因为当时刘氏宗亲,大多被压制,而底层百姓又对汉朝统治者比较失望。所以最后,王莽篡取了皇位,逼汉平帝禅位给了自己。公元八年,王莽正式登基,改国号为‘新’,西汉至此灭亡。

汉朝刚开局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治国。 所以刘邦和吕雉,基本上就是什么管用便用什么,并没有章法可言。

汉文帝的老妈薄姬是个性格孤僻的人,没事儿就喜欢读《道德经》,结果连带着儿子、儿媳一起,养成了无为而治的习惯。

因此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采取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这种做法,虽然对民间有休 养生 息的效果,可也纵容出了一大堆土豪劣绅。

汉武帝通过扶持自己的外戚力量(卫青、霍去病集团),拿到了汉朝的最高统治权,他也在考虑,该用什么手段治理国家比较合适。

这个时候,一个叫董仲舒的大胡子跑来告诉汉武帝: 跟我一起搞儒学!这玩意儿我改良过了,非常适合你们老刘家的统治。

汉武帝跑去一看, 哟呵,孔子要是活着,非得把董仲舒这个不孝徒孙摁在地上狠狠揍一顿不可!因为孔子的儒学,已经被董仲舒改得面目全非了。

不过汉武帝对此非常满意,为啥?因为这套儒学思想,完全是按照守护皇权为己任而改造的。因此汉武帝宣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霍光、汉宣帝深刻领会到了汉武帝式的治理方式。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真的彻底罢黜百家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百家之中,法家是最实用的。把谁给废了,也不可能把法家给废了。

所以说, 儒学在当时来说,类似喊口号的作用。

而法家的作用,则体现在办实事上。

口号喊得再响,那也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有身体力行,把事情给办好了。才能真正地获得收益。


因此法家在汉武帝时期,不仅没有被废除,反而得到了大力发展。也正是由于汉武帝这么玩,才会在多年战争的情况下,依旧保证了王朝不断向前的势头。

这事儿霍光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他明白那帮儒生可以宣传主导思想,但绝对办不了实事。因此霍光对此心领神会,他成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后,严格按照汉武帝的那一套办事。所以霍光统治期间,汉朝依旧蒸蒸日上。

汉朝最巅峰,不在汉武帝时期,而是在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刘询,深得霍光真传。因此汉宣帝时期,依旧严格执行这套做法:儒家搞宣传,法家办实事。


二、汉元帝刘奭完全搞不懂祖辈们在搞什么。

汉宣帝在位期间,将汉朝推向了巅峰。这也得归功于汉武帝、霍光,为他开辟了一种治国套路。可是到了汉元帝刘奭上台以后,事情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当初汉宣帝还活着的时候,之所以把刘奭立为太子,主要是因为他怀念刘奭的生母、自己的原配皇后许平君而已。但是汉宣帝对刘奭这个人,却非常不爽。

为啥?因为刘奭就认死理,在刘奭的心目中,汉武帝就是天神。既然汉武帝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么他就坚定地认为,这世上只有儒学是正派,其他的学术都是歪门邪道。

这可把汉宣帝给急坏了,儿子不开窍啊!汉宣帝也曾经暗示过自己的儿子: 治国这种事儿,宣传是一方面,做事是另一方面,我们汉朝的皇帝治国,本就应该将王道和霸道兼而用之,怎么可以厚此薄彼呢?

可惜刘奭一直捂着耳朵: 不听不听,我就是不听!

这下好了,汉宣帝叹了口气: 我大汉朝,恐怕要毁在这个臭小子手里了!


所以说,这事儿还是得怪汉宣帝,既然明知道刘奭不给力,为啥不换个继承人呢? 这下好了,等到汉元帝刘奭继位以后,大力重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治理国家,这帮人喊口号一级棒,真拉上战场,全都成了手足无措的胆小鬼。

他们干不了实事,也就导致了大汉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犹如儒家讲究德政,所以汉元帝真的打算以德服人。

好家伙,你以为你是雷老虎吗?以德服人真的可以服人吗?当然不行。 因为地主豪强们可没那么好的良心,他们看朝廷管理不严格了,整天在那儿喊口号,就是不办事儿。所以这帮人开始兼并土地,做大做强,使得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三、外戚、儒臣、宦官,三大集团互相争斗。

汉元帝登基以后,开始重用儒臣,这可把外戚出身的史高给气坏了。为啥?因为汉朝自古以来都是外戚当政,什么时候轮到儒臣了?

汉惠帝时期的吕家,汉景帝时期的窦家,汉武帝时期的卫家,全都是权倾一时的外戚家族。史高的父亲史恭,是汉宣帝的奶奶史良娣的亲兄弟。

所以说史高本是汉宣帝任命的辅政大臣之首,如今却被晾在了一边。他当然很不爽,可自己的实力又不够。所以史高便联系上了宦官,外戚与宦官联合,共同收拾这帮儒臣。

最终儒臣代表萧望之就这么被外戚、宦官联手逼死了。 萧望之一死,其他儒臣纷纷遭到贬谪,反倒让宦官集团走上 历史 舞台。

汉元帝特别宠幸宦官,即使知道是他们逼死了萧望之,汉元帝依旧选择放权给他们。所以说,汉元帝时期造成的宦官、外戚合伙乱政,是汉朝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汉元帝之后,皇室家风越来越差。

汉宣帝没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刘奭,这就是汉朝走向衰败的根源。因为这一代做不好,势必会影响汉朝日后的皇帝。

果然,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刘骜,也是个荒淫无道,沉迷于酒色的皇帝。因此他在位期间,皇权逐渐被太后王政君以及老王家外戚给掌握了。

汉成帝死后,没留个儿子,所以汉哀帝刘欣就这么继位了。刘欣本来还打算好好干一场,只可惜身体不好,25岁就去世了。

此后的汉平帝刘衎已经孺子婴,都是王莽手里的傀儡,压根就没有实权可言。西汉王朝自此宣告灭亡,再无回天之力了。

总体来说,西汉就是从汉宣帝将皇位传给汉元帝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而后期所有的下坡路,都是汉元帝以作死的方式铺垫好的。

参考资料:《汉书》

任何王朝的兴盛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开始衰败,就像抛物线一样。西汉王朝,昭宣中兴是抛物线的最高端,从汉元帝开始,这个抛物线开始下滑。

汉宣帝曾经说自己的太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乱我家的一定是这孩子。不过,因为刘奭是汉宣帝和发妻许平君的儿子,尽管他觉得这孩子会让大汉帝国陷入混乱状态,但他还是舍不得废掉他。

汉元帝一生经历平平,从他任职时期,开始了皇权旁落。他信任宦官石显,信任到偏听偏信的地步,结果导致宦官专权,让国家正常运转遭到破坏。这时候王朝抛物线下滑的还不太明显。

汉成帝的荒唐加速了西汉王朝下滑的速度。他宠幸赵飞燕姐妹,为两姐妹挥霍无度。为了讨赵合德高兴,他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致使他连个继承人都没有。

汉哀帝从小就是个可怜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太强势的奶奶。他的皇位是奶奶替他争取来的,当了皇帝后,他的家也是奶奶给他当的。傅太后极力提拔自己娘家人,孙子不给娘家人封官她就不高兴。

好不容易傅太后死了,汉哀帝自己也不学好,看上貌美如花的董贤,跟这个美男子搞起了断袖。他不但赏给董贤大官做,还赏给他很多东西,到最后,为了表达对董贤的感情,他甚至还要把皇帝的宝座要让给美男。这样一个荒唐的皇帝,怎么能管好国家?怎么会不让皇权旁落?

汉哀帝和他奶奶的所作所为,让西汉王朝抛物线直接下滑到接近底端。

至于汉平帝,基本上就是王莽的傀儡,谈不上下滑多少的问题。

和这些荒唐的皇帝相比,王莽真的是学而优的人才,他有学识,人缘好,25年韬光养晦终于达到目的。

评价伟大的王朝,是应该用如同评价一部电脑手机一样,是硬件和软件都要优秀,但是硬件所带来的优秀是基础起点,西汉是中华民族承接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带来的好处,但是硬件设施还很粗糙,硬件基础还很薄弱,软件更是没有后续更生的跟进,民族国家还是随时有硬软件崩盘的可能的,休 养生 息的治国方式还是让国家民族处于半分裂状态,汉武帝采用高压的政治军事手段,让国家民族统一思想行动,强化了汉领土文化意识,西汉的硬件水平提高到无以伦比的高度了,但是硬件上去了,显然软件经济无法支撑硬件的需求,于是就开始频繁进入死机的阶段,之后由光武帝刘秀重新制作一套好软件,让汉朝又重新换发光彩,运行顺畅好用起来了。

一、大汉盛世,强汉帝国之颠峰(公元前141年-前87年)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汉景帝刘启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

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二、昭宣中兴,帝国的回光返照(公元前87年?前48年)

武帝晚年,因为“巫蛊”之祸致使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被逼身死.武帝临死前,指定钩弋夫人之子,时年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并由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弟霍光辅政.

昭帝极为聪明,只是天妒英才,21岁即病死.死后无子,霍光等大臣先迎立宗室刘贺继位.后因刘贺德行有亏,遂废之,改立卫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帝,即为汉宣帝.

汉宣帝继位之前,因巫蛊之祸落难民间,深知民间疾苦.继位后宣帝先是忍辱负重的除掉权倾一时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后秉持中庸之道执政.他在位期间,国力民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愿,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分晋见汉宣帝,汉匈的百年大战,终告落幕.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间,被称为昭宣中兴或昭宣之治.

三、元、成、哀、平,西汉帝国之败亡(公元前48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汉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刘?即位.汉元帝和他的儿子汉成帝刘骜,即为元成之世,是西汉帝国国势日趋衰落的转折期.这与当时土地兼并**再起,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元帝刘?表面上“柔仁好儒”,实际上姑息、纵容宦官、奸佞迫害贤臣,政治黑暗**.

而成帝刘骜“湛于酒色”,宠任外戚―其母后王政君的王家乱政,自王政君的弟弟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最终又王家的庶出子王莽篡取了汉家江山.

败于哀、平

汉成帝无子而终.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元帝昭仪傅氏合力排挤王氏.迎立傅昭仪之子、成帝之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并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也无子,王氏权力再起,迎立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的儿子刘?为帝.汉平帝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毒杀平帝,废黜其后继位的宣帝玄孙孺子婴,于公元9年初正式称帝,改汉为新,煌煌一时的西汉帝国终告灭亡.

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是汉武帝,刘彻把西汉推向了巅峰,但西汉衰落的关键原因也是刘彻造成的,甚至秦汉(含东汉)为代表的中华第一帝国衰落的根本原因,也是刘彻造成的。

寻找根源的话,还得从刘彻武功巅峰的漠北之战说起。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大军远征漠北,大破单于和左贤王部,歼敌9万余人,汉军损失不到匈奴的一半,是汉匈战争史无前例的大胜仗。

但为汉军提供后勤的50万头耕牛全部损失,50万民夫损失40多万。这些民夫和耕牛都是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等黄淮海平原地区征集的,当时被称作关东。

要知道在农耕 社会 ,男性是第一劳动力,耕牛的重要性几乎与男性相等,这个损失意味着50万户农民破产了,家里两三百万老弱妇幼生活没有了保障。

其实前期的多次对匈作战已经让民力枯竭,这次漠北大战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大铁棒,注意我是用大铁棒形容,而不是稻草,因为这次的损失本身就是最大的一次。

在这个时候,刘彻没有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集中资源去保障这些老百姓的生活;反而继续大肆犒赏、大搞巫术、求仙问药,继续挥霍老百姓的血汗,甚至后来还干出了亲率18万大军,在汉匈边境武装游行的荒唐之举。

可想而知,第二年关东就爆发了大饥荒,饿殍遍野,流民数百万,盗贼横起。无法生活的农民要么饿死,要么成为流民到处乞讨,还有的被逼上梁山成了强盗。

但是乞讨死亡率极高,即便当时活下来也不是长远之计,上山当强盗也只是极少数人才能有的选择。

在这个情况下,流民和大家族进行了双向互选,大家族救济了流民,流民给大家族干活,成为大家族的奴婢,这样豪强地主就形成了。

即便在汉武帝发出罪己诏之后,包括霍光主政期间恢复经济,有一些流民回到了故土,但依然有大量流民害怕朝廷的暴政,或者在大家族家里生活的还可以,所以选择继续留在豪强地主家里为奴婢。

这个阶段是豪强地主的兴起之时,虽然还不足以对朝廷形成威胁,但已经有了跟朝廷对抗的资本。

这些豪强地主又本身是贵族或者官员,有一定程度免税免劳役的特权,是汉朝统治的支撑力量。

在汉朝最荣耀的事儿莫过于封侯了,这些豪强地主家里有1000户奴婢,实际上就相当于千户侯的经济实力了,所以豪强地主形成之后他们都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实力。

豪强地主在这个时候就有多重面目了,第一他们是贵族拥有免税特权,第二他们是官员替朝廷执行政令,第三他们自身又是大地主。

豪强地主与朝廷争夺的核心就是人口与土地,因为这是财富的来源。

朝廷想争夺只能发出政令让官员执行,但这些官员中很多人本身就是豪强地主,不可能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无论朝廷的政策看起来有多好,经过官员的执行都成了迫害百姓。

即便不是豪强地主的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自己也会成为豪强地主,从朝廷的支持者走向了反面。

西汉后期的君臣对这个问题认识的很清楚,皇帝派非豪强的官员去清查户口和赋税,这些官员前期努力,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成了豪强地主之后就不再努力了,开始跟其他豪强一样破坏朝廷的政策。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民发现去豪强地主家里做奴婢比做朝廷的编户齐民舒服,所以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朝廷总是要有相当大的开支,这些负担就压在越来越少的编户齐民头上,这些百姓的负担更重了,于是带着土地投奔豪强地主。

朝廷去治理,但是越治理越严重,那怕是坚决反对豪强地主的官员,只要治理一段时间,成为豪强地主后就开始摸鱼了。毕竟千户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才能有的,但一个郡守几年时间就能吸引上千户农民成为自己的奴婢,过上千户侯甚至万户侯的日子,谁还会给朝廷卖力?

西汉其实就是死在这个问题上,通俗的说法是土地与奴婢问题,实际上就是朝廷与豪强地主争夺土地和人口失败了,无力支撑局面。

东汉成立后,刘秀也想解决这个问题,不断派官员进行度田清查户口和土地,但面临的问题跟西汉一样,这些官员干不了多久就摸鱼了,所以刘秀不得不停止了度田行为。

而东汉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得不承认豪强地主的存在,给予他们合法的地位和权力。所以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并多以外戚面目出现掌握实权,而东汉的朝廷也远没有西汉强大,皇帝动不动就成为了傀儡,只能靠宦官进行反击。

这些豪强地主实际上就是魏晋世家大族的前身,也是中华第一帝国的掘墓人,这些家族的问题,是到武则天时期才最终解决的。

读过资治通鉴,大致来说,后年连着几个皇帝都没有儿子继承,而且都短命,去世后,不得不匆忙从其他儿子或者侄子中,选一个当皇帝,可想而知,皇帝的质量是比较差的,直到刘氏家族的太奶奶的亲属家族王莽篡权,西汉终于结束。王莽从始至终伪装的很好,直到登基的时候,还要假意推脱,让别人喊他登位。他杀死了刘氏家族的诸多皇亲,以及稍有不同意见的,全都杀掉。直接导致全国混乱,大部分灾民无法生存,上山当了匪徒。直到南方出了一颗新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了伟大的东汉,恢复汉王朝的强大。而王莽最终穷途末路,被最后身边跟随的8个人合谋杀死在,河上的小船上,头颅献给了当地的官员。可以说,恶人到底还是没有好报,所以不要去做恶人,没有好报,即使是王莽又能怎么样,还是被杀的下场。

我的观点是成也汉武帝 败也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 南征北战 拓张版图 消耗国力 汉武后期 国外各种奇技淫巧 魔术杂耍进入中国 使人心志不专 人不应该沉浸在这些没用的感官刺激中 这是人性的衰败

汉武后期 重用酷吏 重用酷吏是因为法律已经没有了威严 但越重用酷吏 法网越密 人们越受束缚 越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生产中 而这时候法律越成了摆设 老百姓只是怕酷吏刑法 而不是怕法律 这是法性的衰败

病根已经有了,到了昭宣 勉强用药病没发作

西汉由盛转衰发生在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作战先后占据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是西汉政治达到顶点的标志。匈奴由此失去牲畜繁殖期重要的越冬地,导致牲畜饲养量的大幅下降,随之人口数量下降,失去与西汉对抗的能力。而西汉的这两次大规模作战也大幅透支了国力,无力支持进一步的开边拓土。武帝的罪己诏标志着西汉正式承认这一现实,进入了收缩时期。

自此以后,西汉再无力通过对外拓展来增强实力。 社会 压力开始加速积累, 社会 矛盾日渐突出。所谓昭宣之治不过是国势下跌过程中的小反弹而已,并非西汉的又一个顶点。后续几代帝王的错误加速了国家上层矛盾和问题的演化,给王莽代汉创造了条件。而王莽在夺取了西汉政权,自己登上帝位的同时,也代替西汉承受了 社会 压力,代替刘氏承受了国家衰落的民怨,使得光武中兴得到了民意基础,为东汉建立做了铺垫。

财政破产。


弄姓王 和同姓王



西汉刘邦消灭了异姓王,文景二帝摆平了同姓王,汉武帝则连军功集团147位侯国都干掉了。同时汉武帝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土地增加一倍人口减少一半。豪强开始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同时通过读书形成士族门阀。而为了对付流民,他们组织私人武装(部曲)、修建城堡(坞堡),屯集武器和粮食。皇帝收不上税,征不到徭役和兵役,只能加大力度征税、抓壮丁。不堪税役,汉武帝晚年开始出现流民。京城一度出现几十万流民,皇帝下罪己诏,丞相辞职,但流民是无解的。

汉武帝死后,开始休 养生 息,国力得到恢复,史称昭和中兴。但积重难返,天下所有人都对汉帝国失望了。恰逢此时出了个圣人王莽,于是公推他当皇帝。王莽限制土地和人口兼并,新政让官僚地主失望。政策执行不下去,平民也很失望,王莽也失败了。直到刘秀打压了一批士族,帝国才勉强重新站起来。



  • 关于西汉的历史,是如何从兴起走向衰落覆灭的呢?
  • 答: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统一王朝,因为中间王莽一度“代汉建新”的缘故,所以汉朝又分为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期间一共经历了14位皇帝(包含前后少帝和汉废帝)。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刘邦作为其中一支力量异军突起,不但一举推翻...

  • 西汉从强盛到衰败出现在什么时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答: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强盛的封建王朝,在武汉武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不过在武汉帝的晚年,西汉也已经出现了衰败的颓势,加上后来的统治者无能,没能够及时改变汉朝衰败的趋势,最后就发生了王莽篡汉的事情。汉武帝文治武功,但是加深了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汉初,汉文帝、汉景帝采用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 史家如何评价汉朝的这段历史
  • 答: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成书的,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东汉 公元25年—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夺得帝位。刘秀...

  • 西汉是如何由盛转衰的?为什么说是因为汉武帝太子之死?
  • 答:故刘据之死,最后导致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汉武帝的形象从正面评价有了负面评价。历史中的刘据并非真的造反,他的反是一步步被逼的,也可以说是由他人制造的假象的造反。刘据在巫蛊之乱中并不知任何巫蛊之事,一切祸起江充苏文等人。江充苏文那时受汉武帝重用,晚年的汉武帝沉迷于长生不老之事,加之...

  • 400多年的强大汉朝,是如何由强入衰的?
  • 答:四百年的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第一个鼎盛时代,而这些都有功于历尽几代帝皇的辛勤付出。但是,由盛转衰的历史规律依旧没有逃掉。这个承载了四百年的王朝也会在历史的浩瀚中没落,从而进入了战乱年代。自从汉高祖推翻了秦朝,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后,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

  • 简述西汉兴盛衰亡的历史
  • 答:刘彻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曾使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保障了汉朝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多年的征战使国力下降,于是武帝于晚年停止征战,转而大力发展农业,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极盛时期...

  • 西汉是怎样一个朝代?什么原因导致西汉由盛转衰?
  • 答:历史 上,真正的西汉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是如何由盛转衰的?历史 上,西汉存在了210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汉高峰并不是最著名的汉武帝,而是汉宣帝。在此之前,汉朝的国力一直在不断提升,而汉宣帝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西汉出现了外戚掌握政权的现象,最终灭亡。西汉从建国到鼎盛,再从鼎盛...

  • 为何汉朝从汉武帝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落?
  • 答: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

  • 为何汉宣帝死后,西汉衰亡的如此之快?
  • 答:注9:西汉陵邑制度其实就是把全国的土地矛盾通过迁移人口转嫁到关中来,借助皇室的私产与权威进行调控。然而随着权贵膨胀与势力消长,这种玩儿法注定有一天难以为继。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049644362880805/answer/4550226376 新浪...

  • 根据史记平准书原文,分析汉代经济为何在汉武帝时期由盛转衰?
  • 答:《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书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史记·平准书》对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汉书·食货志》有重要的影响~书中记载汉武帝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以及开始实行酒类专卖,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汉武帝的这一举措虽...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