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杜甫草堂的传说 杜甫草堂的来历

2024-05-22m.verywind.com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了一间茅草屋,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被风卷得非常高,缠绕在了树枝上;有些草飘得很远,就落到了溪水里;还有一些一直飘到了河对岸。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岁了,腿脚也不太好,他就走到河对岸去捡茅草,想拿回来重新修补一下房屋,可是一些小孩子就欺负他老了跑不动,抱着茅草飞快地钻进竹林里。杜甫拄着拐杖,追也追不上,喊也喊不住,气得他一直跺脚叹息。
这天晚上,风停了,可是由于屋顶破了一个大洞,风就呼呼地刮进来,冻得杜甫盖了很厚的棉被还是浑身发抖。不一会儿又下起了雨,屋顶就开始漏水了,滴答滴答,滴得屋子里到处都湿答答的,根本没法儿睡觉。杜甫就围着棉被坐了起来,写了一首很长的古诗,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后来,杜甫的茅屋终于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修好了。杜甫的这个好朋友严武可是当时四川的大将军,杜甫当时逃难来到了成都,这所茅屋就是严武出资帮助他修建的。茅屋修好的第二年,严武就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要回长安。
杜甫非常舍不得这个帮助他的好朋友,就一直把他送出了成都很远很远。可是,严武刚刚离开成都,成都就发生了兵变,另外一个掌管军事的官员徐知道守在长安通往四川的剑阁,准备在成都称王。
杜甫一看,成都也发生了战乱,回不去了,便跑到了离成都不远的梓州,就是今天四川省三台县。他在梓州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安史之乱”才终于平息,严武重新回到了成都,杜甫也终于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浣花溪草堂。

扩展资料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词赏析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广厦”既指遮风避雨的住房,也暗喻能使人们安定生活的开明的政治局面。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中,推想到天下广大寒士正和他处在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在这里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
这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非常不满,“安得”两字,正好表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美好愿望的难以实现。

一、来历:
1、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2、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3、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二、杜甫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有没有关于杜甫草堂的资料?
  • 答:成都的诸名胜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为人所熟知,大凡到成都的外省人,无特殊障碍,都会以一游为幸。十月中旬,我出差成都,二十三日上午,与同去的二位同志一起参谒了杜甫草堂。“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草堂是杜甫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成都时卜筑的几椽茅舍,处城西的浣花溪畔。一...

  • 关于写杜甫草堂的说明文
  • 答:杜甫草堂 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

  • 成都的杜甫草堂,还是人们想象的那种“草堂”吗?
  • 答:其实在国内,有一种最尴尬的景点,就叫名人故居,如果不去参观,貌似有点可惜,感觉会留下很多遗憾,去吧,除了打卡式的旅游,似乎也没有感受到任何特别之处,成都的杜甫草堂或许就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景点吧,如果您崇拜杜甫,这里值得您来缅怀一下,如果想看跟杜甫有关的古迹,这里或许会让您失望的。

  • 杜甫住居杜蒲草堂时做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蒲草堂都有哪些吸引...
  • 答:再也不像往日那样浮躁了,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在清代有一个文人叫做顾复出,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关于杜甫草堂的,在他的笔下,杜甫草堂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杜蒲草堂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不仅现代的人被吸引,就连古代的人也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 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会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 答:因为杜甫其实算是死后成名,生前生活十分穷迫,并且郁郁不得志。当时从长沙到岳阳的时候,杜甫已经疾病缠身,再加上在破船上旅途劳顿,所以就病死在这艘破船上了。

  • 杜甫的故居是在成都吗?
  • 答:杜甫草堂尽管是身处于闹市之中,但是在杜甫草堂中却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种静,让人们感觉远离尘世喧嚣,是难得一见的好去处。不过面对多次扩建和重建之后,人们对此却并不买账,多数还是因为破坏了原先的一种意境。虽然这里更加壮观和宜人,不过在杜甫草堂之中,只是流传着关于他的诗歌多了些,反观其他的...

  • 古代诗人—杜甫秘史
  • 答: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769年),...

  • 关于杜甫的《堂成》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答:杜甫草堂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提到的地方,现在的杜甫草堂是五代时候韦庄在草堂遗址上重建的,之后每个朝代都有人修复,杜甫住过的那个茅屋早就没有了。

  • 关于杜甫的故事
  • 答: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