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派儿子秘密将谁杀死?

2024-06-01m.verywind.com
~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重病卧床之际,他想到自己这些年对李勣的恩宠已经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以说好人都被自己做了,等儿子李治继位之后,再想要拉拢李勣就会面临无官可封的局面,这样非常不利于李治开展工作。于是李世民为了让李勣能够死心塌地的辅保李治,便利用自己炉火纯青的御人之术,设计出了一场先贬后用的把戏。

定好了计策之后,李世民将李治叫到了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这个计划,不过《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对于这次父子对话的记载却有一些不同,在《旧唐书》中的记载是李世民对李治说:“你对李勣并没有恩泽,现在我将他贬出京城,等我死后,你再将他召回,并授予他仆射,他必然会感激你的恩情,誓死效忠于你。”而《资治通鉴》中在这段话的后面又加上了一句“如果李勣听到这件事后表现的犹豫不定,就马上将他杀掉。”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资政通鉴》:.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所以说通过《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李世民在临死前要让儿子李治除掉的人就是李勣,不过这个除掉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只有在李勣不听圣命的时候,才会将其除去,但是像李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看不出李世民的心思,他接到圣旨之后,甚至连家都没有回,便直接离开了京城,而李治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李勣召回,拜为尚书左仆射。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李治、李勣三人都是心照不宣了。那么李勣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有什么样的才能会让李世民在临死之前还要为了他大费周章呢?

瓦岗降将,大唐“纯臣”,屡立战功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读过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勣虽然早期确实是在瓦岗山为将,但并不是道士军师的形象,而是李密手下的右武候大将军。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率领手下归顺大唐,李勣也随之成为了唐将,由于他不贪功劳,忠心于李密,得到了李渊的赏识,李渊册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称赞他说:“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归唐后的李勣开始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公元620年,李勣先是跟随李世民击败了宋金刚,之后又开始讨伐王世充,并接管了管州,劝降了郑国荣州刺史魏陆,夜袭虎牢关,活捉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随后又参与了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的战斗,在洺水之战中击败了刘黑闼部将高雅贤,擒获了发动兖州反叛的徐圆朗,在武康县斩杀了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

拒绝参与玄武门之变,反而得到太宗重用

在跟随李世民为大唐平定了天下之后,李世民开始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关系到的不仅是他能否登上皇位,还有他的生死存亡。因此李世民可以说是发动了一切他能够发动的力量,房玄龄、杜如晦都被秘密地调入京中,长孙家族也都亲临第一线,这时候李世民自然想到了曾与自己并肩做战多年的李勣,但是当李世民向李勣发出邀请的时候,李勣却拒绝了。

《资治通鉴》: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虽然李世民表面上是被拒绝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李世民这时候要做的可是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行动,李勣没有向李渊去告发,就已经算是倾向于李世民,所以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影响李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仍然不断地对他委以重任,并给予了他无上的荣耀。

割须、赐袍,无以复加的荣耀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李勣患病,大夫为他开了一个药方,这个药方需要用人的胡须烧成灰和药服用,这时正赶上李世民来看望李勣,他看了这个药方之后,直接剪下了自己的胡须,让大夫烧了为李勣和药服用,如果是放在现在,这个行为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要知道在唐朝人们一直奉行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和胡须可不是随便就能够剪掉的。

面对一国君主的如此厚爱,李勣自然是十分感动,但李世民对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了你,不用感谢。”这番话无疑将李勣的地位做了一个拔高,直接将他与江山社稷相提并论,试想李勣在此之后怎么能不死心塌地的跟随李世民呢。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举行宴会,他在席间对李勣说:“我想要为太子找一位能够托孤的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了,以往你能够对李密忠心耿耿,现在你也一定不会辜负我的重托。” 李勣听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当时便咬破了手指当众发誓,可能是李世民的一番话让李勣太过感动,李勣居然在宴会上喝得酩酊大醉,李世民这时亲自解下了自己身上的衣服,给李勣披在了身上。

不负李世民之托,坚定保卫李家江山

李勣也确实没有辜负李世民的重托,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李勣一直坚定地站在李治的立场,公元655年,李治打算废掉皇后,册封武则天,当时褚遂良等人大力反对,只有李勣对李治说:“这时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呢。”武则天也因此登上了皇后之位。不过这时候的李勣恐怕也没想到,正是由于他的坚定支持,才为李家及自己的后人带来了无穷的祸事。

武则天登基之后,尽管李勣早已去世,但他的孙子李敬业继承了他坚定保卫李氏江山的志向,李敬业召集人马起兵讨伐武则天,但没有坚持多久便被武则天镇压,之后武则天收回了御赐的“李”姓,并追削了李勣的官爵,还挖掘了他的墓、砍了他的棺,让他死后不得安宁。直到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才下诏恢复了李勣的官爵,并为他重新安葬。

综上来看,李世民在临终前让儿子秘密杀害的人就是李勣,但是这只是李世民的一种御人之术,而他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确实是成功的收服了李勣,让李勣死心塌地的辅保李氏江山,但是也正是由于李勣这样坚定不移的捍卫皇权,才导致了武则天的上位,从而引起了后世一系列的祸事,当然这些事情也是谁都无法预料的,绝不能简单的将责任推到李世民和李勣身上,毕竟李勣在这件事情上只是投了比较重要的一票,但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决定事情的结果。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派儿子秘密将李勣杀死,但最后并没有杀死,这只是一种御人之术。

李勣 ,也是因为这个人很有才华,而且对于当时的朝廷也是非常的有用,所以才会被李世民设计的。

李勣,杀掉这个人是可以让他的儿子更好的控制朝政的,这也是他的一种统治方式而已。

的确是的,因为他不想让其他的人抢走自己的皇位,同时他也不想让自己的一些事情被外人知道。

  • 李世民临死前,为何命儿子处死唐朝第一名将?
  • 答:李世民要儿子处死的名将是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是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世民之所以杀他,是因为李勣这个人非常厉害,李勣一共辅佐了三代君王,分别是李渊、李世民和李治,李勣在辅佐李世民的时候都一直和李世民保持着互敬互助的关系,李世民一直都不信任李勣,因为在玄武门之...

  • 李世民临终前让太子李治杀了谁?
  • 答:于是李世民就告诉李治,我死前把李勣发配边地,他要是很顺溜的离开京城你就不用杀他,过几年再把他调回来重用,这说明他听父皇的话;相反他要是迟迟不愿意离开京城,一定杀掉他,他将来一定有反你之心,以他的谋略和领军悍力你是必死无疑的。该嘱咐的都嘱咐过了,不久后,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

  • 李世民临死前,始终放不下哪一个人,只好命儿子处死唐朝第一名将?_百 ...
  • 答: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徐懋功,那么为什么太宗想要杀掉这名将徐懋功呢?请接着往下读。首先,在得知这个人是徐懋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根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在位的时候还与他交谈,让他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君臣关系看起来似乎是很好的,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他们的君臣关系...

  • 唐太宗杀子
  • 答: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第4子李泰,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

  • 李世民临终前最想杀的人是谁,反复叮嘱李治,此人若不忠,必杀之?_百度...
  • 答:那么就只能杀掉他。所以在他弥留之际,不停嘱咐李治,如果这个人不能为他所用,就不要犹豫直接杀掉。其实李世民也是为李治着想,毕竟是亲生儿子,希望能够在自己死之前把李治的路都铺好,从这里也能看出李世民对李治的关爱,不过徐懋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之后忠心辅佐李治成为当朝宰相。

  • 李世民临终前让李勣去叠州,背后真相是什么?
  • 答:朕(李世民)现在将他贬到叠州任都督。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立即去赴任,就说明他很忠心。等你登基后,一纸诏书将他召到长安给予重用,他必将忠心于你。如果他得到命令后犹豫不肯离开京城,你立即杀掉他。所以,李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李世民父子“合伙”贬到叠州,唐高宗李治登基时,李治压根不在京城。换句...

  • 唐太宗的儿子李恪怎么死的?
  • 答:李恪自小便聪明机敏,被长孙无忌陷害谋反,最后被谋杀致死。只能说生在皇室便有生在皇室的悲哀,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杨广的女儿,按理说也是出身显贵。说来这也是位传奇的皇子,两岁,便被封为郡王,十岁,便晋升为蜀王,可见李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唐太宗也非常偏爱这个儿子,对...

  • 谁介绍一下李世民的儿子的下场
  • 答: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

  • 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做了什么被流放处死?
  • 答:公元635年,唐高祖死于唐元。葬礼上,唐太宗让李承干监国。李承干在任期间,处理政治事务非常得体。李承干此举深得唐太宗信任。后来唐太宗出巡,会让李承干监国。成年后,李承干患上脚病,逐渐叛逆。唐太宗选于之宁、李白药、杜、孔、张、方、岑文本、马周辅佐太子。名臣对李承干的作风很不适应...

  • 李世民为了当皇帝杀死亲哥和侄子,泯灭人性,他的后代又是什么下场?_百 ...
  • 答:李世民皇子只有李治和李福得善终,一人碌碌无为,一人断送李氏江山身为唐太宗的儿子,并没有多少人得善终,有一些英年早逝,有一些在政权动荡时留下了性命,却碌碌无为,蹉跎一生。皇四子李泰三十五岁英年早逝。皇六子李愔死在被流放的路上。相比较来说,皇九子李治和皇十三子李福的境遇要好一些,但是李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