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上哪一战役结束后,战败国从此走向了灭亡? 历史上哪些火战,直接奠定了三国历史走向?

2024-05-16m.verywind.com
希亚拉博夫电影。以前是混混,结果后来有一个女儿从此走上正道的是什么电影?~

他这个是希望女儿走上正道,是为了孩子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在三国时期有三场火战的出现直接奠定了三国历史的走向,这三场火战就是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连营。


01、火烧乌巢让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火烧乌巢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手下的许攸给袁绍提出建议,说袁绍的优势就是粮草充足,可以用这个优势直接拖垮曹操。可是袁绍并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之后许攸投靠了曹操,告诉了袁绍粮草所在地就在乌巢。之后曹操就让人火烧了乌巢的粮草。正是这次火烧,为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也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让曹操成功统一北方。

02、火烧赤壁从此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当时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抗曹。这时诸葛亮使用离间计让曹操将自己仅有的水军大将击杀,并且听信了庞统的意见,认为将战船连接起来对于不熟悉水站的士兵更加有利。之后派黄忠诈降,小船自燃,借东风成功将曹操击败。从此之后三国局面开始出现。

03、火烧连营让魏蜀吴天下三分。
当时刘备为了报孙吴的杀关羽之仇,就带着大军进攻孙吴。当时天气炎热,刘备就让士兵在山林中休息,用来缓解酷热的环境。但是对方的孙逊就找到了机会,对蜀军发起了火攻。当时正值天气炎热,周围都是易燃之物,很容易就烧了起来。蜀军混乱,更是被孙逊攻营。也就导致了之后的夷陵之战刘备的失败。从此之后天下三分的局面彻底稳定了下来。

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经典战例,其对战的双方分别是前秦和东晋。本来,前秦完全有实力灭亡东晋,由于前秦苻坚刚愎自用,秦军最终遭到大败。淝水之战后,前秦一蹶不振,很快,北方又长久地陷入了动荡之中。北方混乱,可以说是东晋北上统一中原的大好时机,可惜的是,东晋却并没有趁势收复中原,和前秦相似,此战后,东晋也很快走向了灭亡。

淝水之战是古代一次重要的以少胜多战役,东晋曾以八万军队击败了前秦九十万大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淝水之战的影响,史书上叙述也很简略,可以这么说,淝水之战是直接造成前秦灭亡的催化剂,没有这次战役,前秦亦不可能迅速的衰落了下去。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战胜国的东晋,却也在这次战役后走向了灭亡。那么,为什么东晋没有借战胜余威趁机收复中原?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东晋之所以没有借淝水之战的胜利余威收复中原,和它本身的实力有关。淝水之战东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要想攻取中原,依然很艰难,原因有三。

一是北方王朝的总体实力要大于南朝。东晋在建国时期曾经有多次北伐,不过,其每次也遭到了失败。东晋王朝整兵北伐期间,其实力并没有增强,反而还一度削弱。东晋内部曾经发生了多次叛乱,而这每一次叛乱都极大的影响了东晋的综合实力,前期的王敦之乱,东晋皇室曾经一度受到权臣控制,而后期桓温篡政,东晋实力又进一步的削弱。

东晋王朝在自相残杀期间,北方的前秦却在蒸蒸日上。前秦国主苻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依靠着名臣王猛的支持,逐渐吞并了四方劲敌。曾经前秦的宿敌前燕,也一度被前秦所攻占。前秦崛起,而东晋却一天天地走向灭亡,这就是两个国家的总体趋势。到了淝水之战时,虽然东晋取得了完胜,但其本身的实力却并不强大,前秦虽败,但仍然处于攻势,东晋虽胜,但依然处于守势,以守势之兵就想攻取中原,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东晋内部皇族与士族的固有矛盾导致其无暇北顾。东晋的士族力量非常强大,其一度影响到了东晋皇帝的统治。东晋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多次士族掌权的情况,前期的王导、王敦兄弟,中期的庾亮、庾冰兄弟,后期的桓温、桓玄父子,他们皆影响到了司马氏皇族的利益。

司马氏皇族苟安于江南,就是为了自保,其亦无心北伐,而士族阶级呢,虽然有北伐扩地的野心,然终究还是要顺从皇帝的意思。两种理念主张不同,导致了东晋皇族与士族格格不入,东晋前期六十多年间,这种矛盾也被无限扩大化,由此,东晋也就错过了统一中原的机会。

第三,东晋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并不比前秦少。前秦内部的分裂势力无非是故国后裔,而东晋则不同了,除了掌权的士族阶级外,东晋外部还有一些诸侯势力,晋孝武帝、晋安帝在位期间,荆州、扬州、江州等地的地方割据势力并不听从于中央,他们甚至公然与中央分庭抗礼。

安帝时,东晋内部先有王恭、殷仲堪之乱,后又有桓玄之乱,这些诸侯势力为了各自利益不断起兵反对中央,这也就导致了东晋最终错失北伐的机会。东晋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再加上其本身实力弱小,其亦就无法彻底统一中原了。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很难打而且一旦输了后果很严重的战役?
  • 答:数千年来,先辈们经过无数次苦战,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击退了外敌的入侵,这才有了现如今的中国。然而在历史上,并非所有的仗都那么好打,至少有这三场仗,是十分凶险的。如果这其中有一场我们没打赢,那就后患无穷了。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一下。NO.1,汉反击匈奴之战。作为强大的草原游牧民族...

  • 被称为绞肉机战役是哪一场
  • 答: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补充 第一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哪场战役?
  • 答:3、孟尝君的策略涉及到了一种称为“长勺”的器具。他让鲁国士兵将长勺用来挖掘城墙的土壤,用来修筑防御工事。这个举措让齐军产生了疑虑,因为他们认为鲁国已经准备好了长期的抵抗。晏婴看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撤退,结束了战斗。4、战争结果:长勺之战虽然没有明确的胜负,但它标志着鲁国在晏婴的威胁下...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

  • 历史上有哪些一战定乾坤的战争?
  • 答: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八、夷陵之战 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爆发于221年(蜀汉章武元年),结束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是三国时期东吴(...

  • 轰炸后的凡尔登和德军轰炸后的伦敦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 答: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驻守在凡尔登的一名...

  • 二战结束,战胜国对战败国实施了哪些军事限制?
  • 答:在那时,战败的国人或族人,不过格式化地充作奴隶。战争原则和惩处原则不同,这更多地是因为战胜国通常想尽快结束战争状态,对战败方给予某种宽待。过于苛刻的终战条件,往往只能激发对手的反抗,且留在历史中也遭受后人谴责。比如秦国战将白起杀掉几十万战俘,至今令人触目惊心。另一个令后人记忆深刻的就是...

  •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 竟然同战败国一样任人宰割 为什么啊
  • 答: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 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 不等的进攻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 项羽被彻底打败的是哪场战役?
  • 答:在垓下之战的最后,项羽指挥仅剩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后...

  • 历史上有哪些“输了一场战役,赢了战略胜利”的伟大战役?
  • 答:“舍弃一点,赢得全局”的例子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并不少见,典型一场,就是公元前127年的渔阳之战,还有近代的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等等,这些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先看渔阳之战,渔阳这个地方不是很好,起码对古代的汉朝人来说不算友好。这里离大漠还是比较近的,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游牧民族基本上是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