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是谁啊?又是怎么建立的啊?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4-06-02m.verywind.com
钩弋夫人到底做错了什么?汉武帝为何要狠心杀了她?~

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在位期间一改对匈奴示好忍让的方针政策,转为主动出击和大举进攻。正是在汉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涌现,并取得了对匈奴的一系列大胜,最终创造了"封狼居胥"的佳话。而在文治方面,武帝大力提倡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也为日后两千年的主流思想打下了基调。
  


当然,汉武帝也有着许多令人诟病的地方,举例来说,他连年发动战争,导致国库空虚、青壮年大量战死沙场、日益增加的赋税也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汉武帝的性格中还有着暴虐和杀伐果断的一面。正因如此,汉武帝将自己所爱的卫子夫、钩弋夫人先后逼死。
一种说法认为,武帝逼死钩弋夫人是担心"主少母壮"不利于统治。但也有人称,其实他并不是为儿子,而是他感觉自己被骗了。
钩弋夫人,实则姓赵,是河间国人氏,因武帝出巡狩猎时偶然路过而得到宠幸,被带回了皇宫。
  


很快,钩弋夫人便凭借出众的姿色和温驯的性格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被封为婕妤。她居住在钩弋宫中,她的称号钩弋夫人也正是由此而来。
据《汉书》的记载,钩弋夫人在宫中"大有宠",被武帝捧在了手心里。
也正因如此,太始三年(前94),钩弋夫人便为武帝生下一子,取名刘弗陵。三年后,著名的巫蛊之祸爆发,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都在此祸中被牵连而身死。
刘据死后,汉武帝的皇子还剩下四个,但这四人中,燕王刘旦主动提出回京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其心令人怀疑;广陵王刘胥为人喜好享乐,追求奢侈,也不在武帝考虑之列。
  


至于昌邑王刘髆,他的舅舅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曾谋划立他为帝,事情败露后一个逃亡匈奴,一个被腰斩,刘髆也受牵连失宠。总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适合成为接班人的,就只剩下了年幼的刘弗陵。
史载:"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可见,武帝对于这个虽然年幼但十分聪颖健康的孩子十分喜爱,心中想要立他为储君。
不过,史书也紧接着说道:"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久之。"汉武帝是一个十分果断的君主,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多次大胜了。
不过,在确定继承人这件大事上,武帝却十分犹豫,因为当时钩弋夫人正是青春年华,如果自己去世,而刘弗陵又年幼,朝政恐怕会被钩弋夫人所掌控。
早在百余年前,汉朝便发生过因为"主少母壮"而导致的混乱——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权力欲和手腕都十分强大的吕后把持了朝政,她按照自己的喜恶更换国君,导致汉朝社会陷入女性专权的阴影之下,严重影响了汉王朝的正常发展。汉武帝想到吕后的故事,再看看如今年幼的刘弗陵,十分担心这样的情况会再度上演,于是十分犹豫。
  


这之后又过了一两年,汉武帝还是没有做出传位刘弗陵的决定,但据史书记载:"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这里声称,汉武帝因身体抱恙而在甘泉宫修养,钩弋夫人在随同侍奉时犯下过错,在被武帝责骂后郁郁而终。而史学家褚少孙在补充《史记》的内容时,则对此事做了更加详细的记录。
  


书中写道:"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可见,此处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态度坚决地投入狱中杀死的。后来有人询问汉武帝时,武帝解释道:"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尽管看上去有理有据,但汉武帝耐心向身边人解释的这一行为本身就十分反常,再加上武帝临终委派霍光、金日磾等大臣辅政,其实并不用担心钩弋夫人觊觎权力。因此,一种说法认为,汉武帝是因为钩弋夫人对自己的欺骗而生气将其杀死的。首先,当年武帝与钩弋夫人相遇,是因为懂望气的人声称这里有奇女。
  


武帝下令搜索后,钩弋夫人被送到了他的面前。当时,人们声称钩弋夫人的双手从小就呈握拳状不能伸直,但武帝伸手去掰时,她的手却神奇地打开了,而且掌心还攥着个小玉钩。
此外,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和尧帝出生所用的时间相同,也被认为是不凡之兆。显然,这两大异象都有可能是人为安排的,所以引起了武帝的不满。

西汉王朝-简介 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 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建都长安。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 西汉王朝-西汉的建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他们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6年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实现:“先入关者为汉王”的约定而成汉王,但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攻而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他杀掉了义帝,自封为“西楚霸王”。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该年中国有两个年号,一是“汉王元年”,一是“西楚霸王元年”。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五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西汉帝系 (1)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 (2)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 (3)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前187-前180) 西汉帝王图 (4)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窦皇后) (5)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 (6)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 (7)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8)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 (9)汉元帝刘爽(前32-前7) (10)汉成帝刘骜(前32-前7) (11)汉哀帝刘欣(前6-前1) (12)汉平帝刘衍(1-5) (13)孺子刘婴(6-8) 西汉王朝-西汉盛衰史 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时为前195年。 吕太后专权 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宗室,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大汉盛世(前141年-前49年) 对外战争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昭宣中兴 武帝死后,由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昭帝极为聪明,只是天妒英才,21岁即病死。死后,荒唐的刘贺被废,由汉宣帝即位,秉持中庸之道执政,他在位期间,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愿,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分晋见汉宣帝,汉匈的百年大战,终告落幕。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间,被称为昭宣中兴或昭宣之治。 衰败之象(公元前49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败于哀平 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西汉王朝-西汉政治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在钩弋宫中。太始三年(前94年),赵婕妤生下刘弗陵,号称“钩弋子”。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因受苏文、江充、韩说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刘据死后,武帝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武帝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未被立储。五子刘髆系李夫人所生,李广利的外甥。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征和三、四年(前90年、前89年)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武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就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十二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二月十三日,武帝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谁说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最多叫不是汉武帝的皇后“嫡出”。

什麼叫非亲生?刘弗陵就是他儿子,只不过他娘不是皇后算庶出,可能他娘坏了他14个月武帝觉得这是圣人之兆,就很宠爱他。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一说只是燕王造反时的诬陷之词,刘弗陵不是嫡长子,所谓的嫡长子是指正妻的第一个儿子。

嘟嘟恢复好毒副作用大风哟思考一下刚开学公交站

  • 汉武帝临死前谁都没有选,为何偏偏选择刘弗陵做太子?
  • 答:因为当时年仅6岁的刘弗陵聪明伶俐,汉武帝甚为喜欢,也觉得这个小儿子最像自己,所以汉武帝就立刘弗陵为太子。其实汉武帝也没得选择,最宠爱的太子刘据死了,刘胥为人处事不行,刘旦野心勃勃,都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相比较之下,刘弗陵最合适。刘弗陵的母亲是钩弋夫人,曾因为“奇女子气...

  • 刘彻为什么要将刘弗陵立为太子?
  • 答:但是汉武帝仅仅是因为宠爱刘弗陵的母亲才想要立他为太子的吗?想想汉武帝的为人就知道,即便他处于老年,也不会糊涂到这种程度。必然是刘弗陵身上有什么当太子的必备条件。有人说刘弗陵是靠霍光,其实,刘弗陵自身也是非常聪明的,如果他不是一个明君,他又怎会听取霍光的治国意见呢,还能分辨出忠臣和...

  • 汉武帝为什么会让刘弗陵作为太子,刘弗陵到底哪里好呢?
  • 答: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了。与此同时,汉武帝觉得‘刘弗陵聪慧,会干、体格健壮,特别像小时候的自己,因而还把刘弗陵封为帝位继承者。但是我觉得,汉武帝往往立刘弗陵为继承者,算不上选用枚举法,并不是因为她特别像汉武帝儿时,最少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缘故...

  • 汉武帝本想立李夫人的儿子为太子,为什么最终却立了刘弗陵呢?
  • 答:说之后立马投降了匈奴,这刺激到了汉武帝,一怒之下李家被灭族,而刘?也被汉武帝厌恶。不久在汉武帝去世前一年,刘?去世,他的儿子刘贺继承了封国。此时能登基为帝,被汉武帝喜爱的只剩下幼子刘弗陵,但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子幼母壮,吕后专政的局面再度发生,钩弋夫人被处死,而后刘弗陵被立为太子,...

  • 汉武帝有6个儿子,为何非要传位给8岁的刘弗陵?
  • 答:汉武帝虽长寿,但是他的子嗣并不多,一生只有六个儿子。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看似最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最后却得到了皇位。汉武帝为何立刘弗陵为太子呢?一是因为巫蛊之祸,太子之位空缺。汉武帝晚年,卫青去世后,对刘据不满的人蠢蠢欲动,诬陷、诋毁他,甚至说刘据使用巫蛊之术。汉武帝晚年...

  • 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刘弗陵做太子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是真的吗...
  • 答:太子叫作刘据,这是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生的儿子,也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可是,刘据因陷入巫蛊之祸,被小人江充陷害而死。太子刘据冤死后,按照立嫡立长的顺序,太子之位本该是属于他的。然而,两年过去了,汉武帝却迟迟没有动作,太子之位一直空悬着,刘旦的心也空悬着。关于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的...

  • 汉武帝立8岁的刘弗陵为继承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答:在公元前87年3月27日的时候,汉武帝将仅仅8岁的刘弗陵立为了太子,那么汉武帝为何将刘弗陵立为太子呢?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江山,防止儿子们为了皇位而争夺不休。汉武帝原本是有一个太子的,这个太子就是刘据,也就是卫皇后的儿子,但是后来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而死,刘据死后汉武帝也...

  • 巫蛊之乱之后,汉武帝为何要立刘弗陵这个小孩为太子?
  • 答:因为他没得选,就这么简单啊。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汉昭帝刘弗陵。刘闳早死连儿子都没有,刘据死于巫蛊之祸,连他的三子一女一起遇害。刘髆死于后元元年,加上他亲舅舅李广利掺和巫蛊被族,又投降匈奴,他就算活着也没有可能继位。剩下三...

  • 汉武帝为何传位年仅8岁的刘弗陵?
  • 答:汉武帝传位给年仅8岁的刘弗陵的原因:汉武帝慧眼识珠,识得刘弗陵的才能;其他皇子死的死,犯错的犯错,为刘弗陵继承帝位提供了客观条件;刘弗陵自幼聪慧,深得汉武帝喜欢。古代,立太子是件大事,不仅是对于皇室,还是对于普天下的黎民百姓,因为关系到天下的苍生。千古大帝汉武帝为何将帝位传给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