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的主要事迹

2024-05-16m.verywind.com
~ 主要事迹 :

在嘉佑元年,苏轼出川赴京应举,在第二年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然后在嘉佑六年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官职。后因为父亲苏洵在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在熙宁二年得以还朝任职,后来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分歧,请求外调。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在元丰二年,他因为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被下狱,后来又被谪贬黄州。元佑元年,苏轼被调回京都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务。在元佑四年的时候,他出使杭州。后来在元佑六年时被召回,但因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被派往颍州、扬州和定州等地。

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一直被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

  • 求苏轼事迹介绍 200字左右
  • 答:【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

  • 简单说一下苏轼生平事迹
  • 答:尽管屡遭贬谪,苏轼始终是江山风月永恒的发现者和拥有者.比起李白、刘禹锡吞山吐岳式的豪迈,苏轼的达观是平实的.他脚下踏着的不是盛唐的土地,而是偏安一隅、国力积弱的宋土.他的豪迈更加不入流俗,高远卓越.苏轼是一位把独立精神推向了极致的文人.不论革新派还是保守派当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既不“左倾”...

  • 体现苏轼品质的事迹(最好短一点,至少3个,写出是什么精神品质)。_百度...
  • 答:一、据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坡:“此墙东坡斜矣!”(这面墙东边的坡那边倾斜了。)苏东坡仰头大笑,随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是因为把石头放得太过去了。)嵌名为巧,双关尤妙。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睿智...

  • 文学家苏轼生平经历
  •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文学家苏轼生平经历相关文章:1. 苏轼的生平事迹介绍 2. 著名诗人苏轼简介 3. 苏东坡简介资料 4. 苏轼生平轨事 5. 苏轼有没有后代 ...

  • 苏轼被贬的经历是什么?
  • 答:对于苏轼,咱们都是很了解的,上学那会儿就学过很多关于他的诗,当然也就了解了一些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他才华斐然,但是却在仕途屡屡碰壁,被贬三次,下面看看他被贬的经历~首先咱了解下苏轼的成长环境: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眉山人。苏氏和母家程氏在眉山都是大姓,家庭条件比较富裕。苏轼七岁的时候...

  • 有关苏轼的一生事迹和作品??
  • 答: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诗 苏轼今存诗2700...

  • 苏轼的有关事迹
  • 答: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

  • 苏轼一生的经历概括
  • 答: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

  • 求苏轼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格
  • 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宋高宗乾通六年,赠太师。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

  • 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 答: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上任...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