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语文病句修改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啥意思

2024-06-03m.verywind.com
歧义-语病-病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如:
1、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看下面例子:
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
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安排句子结构,避免歧义句产生。

病句:

一 词语错用
(一)词性误用
1名词误用:
例: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 动词误用

例: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3 形容词误用

例: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4 数量词误用

例: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5 代词指代不明

例: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6 副词误用

例: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7 介词不当:

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8 助词误用

例: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9 连词误用

例: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二)词义不当

1 词义误解

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2词义轻重不当

例: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3 词义范围不当

例: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三)色彩不当

例: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退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四)关联词语误用

1 错用关联词语

例: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 滥用关联词语

例: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3 缺少关联词语:

例: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4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5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例,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二 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

(一)成分残缺

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表达不受影响的现象。

1 缺主语:

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 缺谓语

例: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目旁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3 缺宾语

例: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4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二)成分多余

1 主语多余

例: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 重复,应去掉 “的原因”或“因为”)

2 谓语多余

例: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

3 宾语多余

例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 “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4 附加成份多余

例: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三)配搭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 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一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 ”改为“人”)

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搭配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一下午才写完作业(没干其它事情);
一下午才写完语文作业(没写其它科作业);
才花了一个下午就写完语文作业(速度快)

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有如下几种情形: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
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解析
“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多还是别人对他的文章批评多?可改为“„„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解析: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不明确.可据其中一种意思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
(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析
“对”的管辖范围不明确,是“对”报案人愤慨还是“对”围观者的行为愤慨?表意不明确.
(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
误例:数百位战斗英雄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表彰会.
解析
数量短语作为定语易出现歧义,“数百位”是修饰“英雄”还是修饰“亲属”?可将“数百位”调到“属”前,消除歧义.
(5)由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
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
误例: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
决.
解析
由于逗号停顿的位置不同,原句可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一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那么“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其二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那么“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 语文病句
  • 答:语文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 病句改错结构混乱
  • 答:病句改错结构混乱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改错结构混乱,欢迎阅读 病句改错结构混乱1 1、 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

  • 小升初语文病句类型之表意不明
  • 答: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考纲》中规定的六种常见 病句类型之一——表意不明 2、过程与方法:给出知识点,讲练结合,逐步掌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语感是关键,学以致用。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二、语意未尽 三、歧义——1、词语多义造成歧义2、词语多音造成歧义3、结构层次...

  • “因……,导致……”类型是病句吗
  • 答:“因……,导致……”类型是病句。从结构上看,是主语残缺。原因是“由于”的出现,使这个句子主语缺失。从语义上看是杂糅,把两个语义杂糅在一起。这是典型的句式杂糅类型的病句,“因为...”和“由...造成的”是两个独立的都表示原因的句型。修改病句的方法: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

  • 修改病句-歧义
  • 答:少放点盐! 就是盐太多了,少放点。(我知道这个你当然理解)少!放点盐! 盐太少了,放点盐。这样解释应该明白了吧。呵呵。至于第二个,就和二楼的回答一样。

  • 常见的病句类型和如何修改??? 急急急急,速求
  • 答:1.用修改符号修改(用于前后矛盾、语句重复、语序错误、字词错误、语句顺序颠倒、关联词应用错误、用词不当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 关于语文试题中改病句方面的问题
  • 答: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二、考点释要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

  • 语文病句修改
  • 答:就是说做这个不是想表达:"把读者引入歧途"这个意思,不过这句话不是个病句,只适合作者本意不符罢了.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也就是误入歧途了

  • 病句错因归纳
  • 答:d、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2.下列各句中...

  • 病句修改是什么意思啊?
  • 答:狂风夹着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病句修改是大雨夹着狂风哗哗地下了起来 1.病句介绍 病句是指在语法修辞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