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汉元帝下17道自责诏书,实行仁政为何却搞得朝政腐败?

2024-05-22m.verywind.com
~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过失能够自责反省改过是受人推崇的,汉武帝晚年由于穷兵黩武等原因给百姓造成深重的苦难,发表《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备受后世称赞。而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的“认罪态度”更好,他就是汉元帝刘奭,在位16年,每当灾情严重,元帝就下诏宫中减省膳食,少用苑马,撤减乐府,以扶贫救困。哪里发生灾荒,他往往夙夜不宁,对灾民满怀悲悯之心,免除租赋,放粮赈灾。下诏书自责,德行有亏,未能护佑黎民。这类悲天悯人的诏书,他前后下了17道,也确实采取了仁政宽政的措施,结果却是朝政腐败和社会动荡,这话怎么说,难道实行仁政不好吗,我们来看:

汉元帝刘奭虽然实行的是仁政可对老百姓却不是什么好事,或者说是弊大于利。刘奭是个柔仁、温恭皇帝,是够“温柔”的了,在位16年,从未发过一个打击豪强、抑制贪吏的诏书,反之在政策上多是纵容,最多是在诏书中谴责一番,说百姓困苦,而有些官吏却纵情享乐,苛捐杂税,滋扰百姓;这种无关痛痒的诏书对官僚一点惩罚力度都没有,对百姓也毫无用处,其宽弛的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豪强、官僚,不是百姓。

汉元帝刘奭看似那些仁政都是愚人之仁,当初,为了打击豪强的势力,武帝设盐铁令。即盐铁专卖制度。汉初盐铁可以私营,而由政府收税,文帝时为让百姓富起来,税收得更加少了,因此民间盐铁家暴富。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及征讨大宛等,导致战后国库存金日少,而民间大商人却富比王侯,然而很多暴富的商人,只知结党营私,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武帝为了保障军事需要、打击地方势力,实行盐铁国营政策。严令禁止民间私人冶铸铁器、煮盐,政府在全国各地设了许多盐铁国营产销机构,还任用某些盐铁行家为盐铁官。真正打击了富贾巨商,在汉昭、宣二帝时候也保留了盐铁令,当元帝继位后却因其“与民争利”不符他的德政理想,断然废除,几年后,由于天灾人祸,国力日见衰落,才不得不又恢复盐铁令,但地方豪强的势力已经壮大不可遏制。

汉元帝刘奭老爹宣帝在位时,十分重视吏治,每五日都要召集承相以下官员了解民情及各级官吏是否称职。他的霸王道杂之的两手方针,既用于对付老百姓,也用以驾驭各级官吏,并遵循武帝时的监察制度。所谓监察制度即十三刺史巡视各州(汉朝十三个行政区)他们除了监视地方豪强之外,主要是针对各郡国的地方官,每年年终,向皇帝汇报。由于刺史位重而权高,因此人人忠于职守。

到了元帝时期,元帝刘奭竟然无法忍受刺史们对地方强力的监察力度,于是没有了皇帝撑腰,地方上的大官自然不买刺史们的帐,监察制度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对于天下臣民,汉元帝最喜欢使用的行政手段就是大赦天下,曾经六次大赦天下,有时一年要赦两次,这些被大赦的人中,确实有些人是由于律令繁多苛刻而含冤人狱,豁免他们也算是仁政,但不从根本上改变吏治,改变律令,只能是越赦犯人越多;更何况还有一些亡命之徒在大赦中侥幸逃脱,继续作恶,危害杜会。

名臣匡衡上书指出:“大赦以后,作奸犯科并没有减少或停止,今日大赦出狱,明日就犯法,前后相随,重新坐牢,现在天下的风气,贪图财利,轻视道义,喜欢音乐女色,崇尚豪华奢侈,如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虽然一年赦免一次,也起不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应该让贤德的人在位,有才能的人在职,朝廷崇尚礼义,文武官员互敬谦让,道德的推行由内到外,从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老百姓才知道以谁作榜样。

对于这些劝告,元带非常赞赏,但左耳进右耳朵出,大赦仍不断进行,也许他认为他巳经把社会风气纠正得很好了,也许面对着坐牢的人越来越多,元帝觉得大赦是惟一可行之策。元帝的初衷虽好,客观上对一些含冤的百姓也有某些好处,但由于没有抓住要害,没有解决制度问题,所以实际效果并不佳。

汉元帝时,官僚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经过八世九君的西汉王朝久经和平,官吏作风逐渐由较清明走向腐败。加之元帝对官吏的宽弛政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匡衡曾借陇西地震,关东饥荒,等一连串天灾上书元帝,要求整顿吏制,如果公卿大夫都能循守礼法,相互谦让,那么百姓就不会争夺,当官的做不正,腐败变质,老百姓怎么会听他们的,元帝又一次感动赞赏,但照旧不改,可是腐败的朝廷和贪婪的官吏并没有丝毫改变。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宝库,也是地主、官僚孜孜以求疯狂掠夺的目标,它不仅是重要的收人来源而且是社会地位和一切权力的基础。 以诸侯王、列侯、外戚、公卿官僚等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集团,一方面凭借权势,拼命兼并土地,收获财富。一方面竞相挥霍享受,肆意淫乐。就连名相匡衡也不能独善其身,匡衡曾被封乐安侯,封地在在临淮郡僮县乐安乡,封界内田库总数三千一百顷,结果有人误划拨给他四百顷土地,当发现这个问题后,报告丞相府。匡衡却叫人把误计的四百顷土地上收的一千余石租谷运回家。匡衡在汉朝还称得上名相,不算是坏官、贪官,但他一旦成为上层一分子,也会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利益,多捞一点决不放过机会,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总体来看,汉元帝喜欢的是美妙的官辞,实行的仁政实际就是假仁假义,各位大臣纷纷引经据典地上表奏事,因此好的设想只停留在文字、语言上。元帝时期是汉朝从强一步步衰落的过程,皇帝懦弱,又没有良臣辅佐。天下又连年饥荒,加上疫疾,民不聊生。大汉就如一辆行驶在下坡路的车,愈滑愈快,向最低点跌落。



因为汉元帝对大臣过于宽松,大臣见他好说话,开始贪污腐败,导致朝廷吏治败坏。

因为其过于的温柔了,所下的处罚对那些贪官来说只是小打小闹,一点的惩罚力度都没有,反而会使得他们更加的肆无忌惮,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因为有的时候一味的仁政是不行的,对于贪污腐败一定要采取铁腕手段遏制在萌芽之中,所以这样

  • 有哪几个司马光
  • 答:进而更加为祸百姓,事实上,司马光的害怕是有道理的,最后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当时反对变法的还有一些在历史上的名人,相反,支持变法的人群中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比如王安石非常信任的学生却在王安石“下野'后落井下石(可以参考《易中天文集》),所以司马光不是奸臣,而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不要被某些修改过的历史...

  • 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 答:2、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3、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 列举从不良环境中走出的伟大人物的事迹。
  • 答: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