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诗歌赏析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2024-06-02m.verywind.com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译文: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要辩论已忘言
(2)赏析: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译文: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上,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2)赏析: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你知道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吗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15.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

16.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一、表达方式

1、描写

角度:空间、感官、动静、虚实、点面、白描、正侧、细节

作用:通过形象化的描写,使写人状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2、记叙

概念: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作用:交代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目的,奠定感情基调。

3、议论

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作用等直接亮出观点、表明态度。

作用:用在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表达;用在中间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在结尾点明和深化主题思想,画龙点睛。

4、抒情

直接抒情: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特点是感情奔放、热烈。

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B:托物言志

C:借事抒情

D:咏史抒怀

E:用典抒情

举个例子~

早上五盘岭

岑参(唐代)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记叙:叙述过蜀道之事)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描写:上五盘岭时所见景色)

(抒情:对景色的赞美、知己难行)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议论:为知己而行,再难的路也不觉得难)

注意:赏析诗歌叙述特色

1.叙述视角:

内视角(诗人与主人公处于同一视界,同时以“我”的身份出现);

外视角(诗人以第三人称身份站在局外进行全能叙述)

2.叙述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3.叙述顺序:顺叙、倒叙等。

表现手法

1.虚实相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用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动静结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以小见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渲染:

(对环境、景物或人物多做正面描写烘托,以营造气氛、表现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对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7.抑扬: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衬托:

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9.想象: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象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修辞手法

1.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顶真: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4.对仗/对偶: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流自摇沙水清。

5.比喻: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6.通感: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7.起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比拟: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10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反复: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双关: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3.反问: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歌赏析手法汇总如下

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

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

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子规》余靖)

5、巧用衬托

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韦庄);

6、联想巧妙

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卢纶)

7、细节逼真

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8、欲扬先抑

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9、欲抑先扬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10、以动写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

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1、以静写动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

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3、以实写虚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14、虚实相间

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15、乐景写哀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

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

诗词的表现手法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表现六手法

1.白描。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都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2.渲染。指从正面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的行为、心理的着重描写与形容以突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与静,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焦急心情。

3.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衬,使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借“行者”和“少年”的反应来突出罗敷的美丽。

4.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抽象概念、思想或情感。如陆游的《咏梅》词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梅花的品质正是陆游自己不谄媚、不畏馋毁、坚贞自荣精神的象征与写照。

5.虚实相生。诗词中的“虚”,指看不见,摸不清,但又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虚像和空灵境界。“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三句实写,后一句虚写,虚实相映,给人以雄伟瑰丽之感。

6.动静相衬。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互相映衬,相辅相成。如《红楼梦》中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寒塘”“冷月”是静景,飞渡的“鹤”是动景,动静相映,把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凄凉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语言五关注

鉴赏诗词语言,要做到五关注。

1.关注重点动词。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一“去”一“望”,把诗人无辜受害而被流放的愤懑以及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的复杂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一“吹”一“落”把苍凉的景色和自己冷落的心境吻合了起来,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2.关注修饰词语。司空曙《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用修饰词“纵然”和“只”相呼应,一纵一收,生动地传达出曲折变化的诗意,勾勒出一幅素淡恬静、充满天然野趣的江村夜景。

3.关注叠词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青青”,极写荠麦之茂盛,反衬眼前之景的荒凉,说明“十里扬州路”已是今非昔比。

4.关注“诗眼”。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声,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诗眼是一个“闲”字,它从侧面落笔,用“闲”写忙。栀子花又叫“同心花”,常用于爱的象征,少女少妇很喜欢采撷。可农忙时节,哪有“闲”工夫谈情说爱呢。一个“闲”字使结尾妙趣横生,让人寻味。

5.关注用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两处用典。“人杰”典出《史记》,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鬼雄”引自屈原诗句“子魂魄兮为鬼雄”。作者连用典故,工而不琢,堪称绝唱。

  • 诗词赏析技巧八个方面
  • 答:我个人认为古诗词鉴赏是非常简单的一道题型,哪怕对古诗的意思全然不知,学会“鉴赏8看法”,也可以轻松获得满分。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

  • 古诗鉴赏中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方法都有哪些?具体点哦!
  • 答: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答:9、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 答: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二、议论 四、叙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啊?!
  • 答: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

  •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 答: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

  •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 答: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

  •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 答: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

  •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哪些
  • 答:1、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2、...

  • 赏析现代诗歌的技巧
  • 答: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与画面进行联想与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逐渐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 现代诗歌意象与意境解题技巧: (1)抓住诗中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 ...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