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亡国之音~南京真的有金陵之气?为什么多少王朝都在此建都,却又无一幸免的遭到亡国? 江苏的历史简介?

2024-05-22m.verywind.com
南京历史!!!~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范蠡筑越城

夏、商、周三代,江苏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南部属勾吴。 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年~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区)、楚州(今淮安区)、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
唐分中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
靖康之乱后,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年~1141年),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南直隶,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南京应天府治江宁、上元(今南京主城)。辖:江宁(县治在今南京主城东南部)、上元(县治在今南京主城西北部)、句容(县治在今江苏省句容市)、溧水(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浦(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县治在今江苏省溧阳市)共8县。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陪都,改直隶为南直隶。


清初灭南明,以南直隶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 乾隆二十九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湖广、陕西等三省分省的结果,后来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 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以及通州、海州、太仓直隶州;两江总督署驻江宁,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简称“苏”。 [15] 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特别市,析置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设立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称院辖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955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归安徽。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南京市改为省辖市,并将省会设在南京市。江苏省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个县(6个县级市)。同年,将松江专区的嵊泗县划入浙江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11个地级市。1996年,扬州、泰州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阴(今淮安)、宿迁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为什么南京又称金陵?风水信则有不信则无。信,南京自建城,开秦淮河,埋金人,就是在破坏王气,虎踞龙盘也只是一个区域内的小风水,与燕山,太行,秦岭不可比拟。不信风水只说地理,将长江做防线就是短命的王朝象征,北方济南,徐州失去就只能等待敌军了。沃土是养秀才,打仗靠书呆子是不行的。

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战国时楚灭越后,认为此处有“王气”,遂“埋金以镇之”,故名“今陵”。
从孙权开始,然后是东晋,至宋齐梁陈,金陵共建六朝京都,号称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可见的确有点“王气”。然而金陵的所谓“王气”又往往是靠不住的。
公元212年,孙权于金陵故址,利用秦淮河边天然石壁筑“石头城”。大臣张昭建议:“秣陵(金陵)王气,宜为都邑”;诸葛亮亦赞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帝王之宅”。229年孙权定都金陵,称“建业”。然而传到孙亮便戛然而止,不过区区51年,接下来是东晋,寿数稍长点儿,103年。然后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很短,宋59年,齐33年,梁55年,陈52年。金陵的“王气”远非结束于陈后主。五代十国末,南唐建都金陵,历三代38年,末代君王便是赫赫有名的李煜“李后主”。明初朱元璋建都金陵,称应天府,以开封为北京,金陵从此称为“南京”,但53年后就被燕王朱棣把“王气”移到了北京;近代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天京”,虽声势浩大,但只历11载而覆灭;现代呢?君不见蒋公介石也还坐了最末一代的金陵帝王么?统治亦不过22年,其中还有八年躲在陪都重庆。如此算来金陵建都前后十朝,共477年,平均每朝不到50年。
??相比下,中国其它古都的朝代可就长得多了,建都长安的汉、唐,建都北京的明、清,都是数百年的历史,大一统的帝国。
那么,金陵王气的短命除了某些偶然因素之外,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是不是有更为深刻的经济、地理、人文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南京的地理因素出发,它之所以屡屡被选做京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依山傍水,虎踞龙盘,易守难攻。尤以南京城墙天下闻名,顶宽7米,高达20米,周长33.7公里,比号称“世界第一大城”的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城垣基础全部为花岗岩,所以称“石头成”。而石头城面临的长江更是号称“天堑”的中国第一大江。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守”字,在此处建都的天子们,一开始就着眼于“守成求稳”,缺乏攻略开拓,问鼎中原的进取雄心,像这类不思进取的帝王不短命才怪。
??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地理考虑再扩大一些,它处于整个中国的东南一隅,一道长江“天堑”把它与辽阔的北中国隔断,最易于偏安苟且。
中国历史上的外患多来自西北游牧地区,当外患横扫中原时,也只有南渡金陵才能暂避兵锋。也就是说,南京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防守型的,而不是进攻型的。
??六大古都中的杭州亦大同小异,而且比南京更偏东南。它南临钱塘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有松江、太湖,更适于躲避战乱。
??而开封、洛阳则不同,地处中州,号称“四战之地”,与南京相反,易攻难守。古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指出:“长安四塞之国,利在于守;开封四通五达之郊,利在于战。而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只有具备称霸诸夏的雄才大略和军事实力,才会选择这块“中土”为都,以便号令四方,控弦九州。故开封、洛阳并非最理想的建都所在。
??长安、北京又有不同,长安依秦岭,傍渭水,以八百里秦川之富为其京畿供应,以潼关、函谷之险为其京门锁钥,东出可囊括四海,西向则并吞八荒,贾谊称“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而北京则枕燕山,面渤海,华北平原为其粮仓,京杭大运河为其漕运,北出长城可势控满蒙,南下中原可威震江淮。忽必烈称北京“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
??要之,在六大古都中,南京、杭州属“偏安避乱型”,洛阳、开封属“居中四战型”,长安、北京则属“长治久安型”。
其次我们从南京一带的经济原因考虑,江南向为鱼米之乡,王羲之曾说:“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它北连江淮,南控湖海,尽得资源地利,故又有“守江必守淮”之说。
??按说经济发达应更利于长治久安,为什么反倒短命了呢?须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做为首都应能统驭九州,使万方来朝,所以大一统王朝都城一般都选在地近中原的通衢交汇之处。而南京偏于东南一隅,去北国万里,天高地远,鞭长莫及,“天恩”难惠,以区区吴越之富,焉能令“普天”久安?甚至可以说,如果京畿比外省太过富饶,反而容易使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视边患灾馑为无关痛痒的足疥手癣之类小疾,
??另一方面,京都的富庶反给统治者提供了加速腐败的温床,使“后主”们沉醉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上苑”。君不闻宋代林升有诗讥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杭州与南京在大地理范围内均属江南鱼米之乡,南宋初迁都于此,称“临安”(已含临时偏安之意),西子湖光,六合塔影,歌舞升平,繁极一时,人口超过百万,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后马可·波罗称其为“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过于优裕的环境对腐败简直就是催化剂。
??蓄发造反的太平天国一旦攻入“天京”便陷入腐化内哄,再不思北进一统山河。当年“国军”被日寇逼到穷困的西南,倒还打了几个硬仗。胜利后一回到江南,到处“劫收”日产伪产,几个月就把“国军”给腐蚀垮了。
??反过来,富庶的江南不仅没有为南国君王们提供北伐中原的动力,反倒成了勾引北方霸主们馋涎欲滴的一块肥肉。
最后我们从它的文化原因考虑,江南无疑是中国文化最发达地区,诗词歌赋,金石书画,笙管笛箫,戏曲评弹,直至刺绣陶瓷,无不精妙,恐怕就连进士举人也要比北方出得多一些。
??于是江南养成了一种温文尔雅的人文气质,所谓“江南衣冠”是也,与粗蛮的山东大汉、燕赵豪杰、东北胡子、西部刀客们相比,从性格到体力都要柔弱得多,正所谓“江南出才子,北方出良将”。在铁血搏杀的冷兵器时代,灵秀的江南小生显然不是精于骑射的北方大汉们的对手。
??甚至连这一带的方言都被称为“吴侬软语”,“君子动口不动手”之谓也。可记得《石头记》中“金陵十二钗”个个都似“水做成的”一般,混迹其中唯一的男子汉贾宝玉也无异于脂粉娇娃。毋宁说,精致的江南文化是一类偏于女性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雪耻之乡的江南逐渐演变为“花月春风”消磨意志的温柔乡。
??“年少万兜鍪”的孙仲谋,其实也看出如果一味“坐断东南”,龟缩建业,终难成霸业,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改称“武昌”,并于229年在此称帝,意与“中国”抗衡,但遭江东(今江浙)大族极力反对,甚至声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死都不愿放弃优裕平静的“江东”文化生活。直至后主孙皓也未能将都城从建业迁至更靠近中原的武昌。
??所以,除了地理、经济等外部因素,有无坚定的战争意志往往成为胜败的决定因素。连雄才伟略的孙权大帝都无法动员臣民迁都,试想由那样一类只会抚琴吟诗,苟且偷安的南国“后主”们,领着一班养尊处优的臣子,和一群“几曾识干戈”的士卒,又隔着万里天堑,焉敢问鼎中原?即使拥有谢安、祖狄、岳飞这般北伐名将,获得淝水之战、朱仙镇大捷之类胜利,也终究要受制于腐败苟安的朝廷,而无法扭转乾坤。

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战国时楚灭越后,认为此处有“王气”,遂“埋金以镇之”,故名“今陵”。
从孙权开始,然后是东晋,至宋齐梁陈,金陵共建六朝京都,号称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可见的确有点“王气”。然而金陵的所谓“王气”又往往是靠不住的。
公元212年,孙权于金陵故址,利用秦淮河边天然石壁筑“石头城”。大臣张昭建议:“秣陵(金陵)王气,宜为都邑”;诸葛亮亦赞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帝王之宅”。229年孙权定都金陵,称“建业”。然而传到孙亮便戛然而止,不过区区51年,接下来是东晋,寿数稍长点儿,103年。然后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都很短,宋59年,齐33年,梁55年,陈52年。金陵的“王气”远非结束于陈后主。五代十国末,南唐建都金陵,历三代38年,末代君王便是赫赫有名的李煜“李后主”。明初朱元璋建都金陵,称应天府,以开封为北京,金陵从此称为“南京”,但53年后就被燕王朱棣把“王气”移到了北京;近代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称“天京”,虽声势浩大,但只历11载而覆灭;现代呢?君不见蒋公介石也还坐了最末一代的金陵帝王么?统治亦不过22年,其中还有八年躲在陪都重庆。如此算来金陵建都前后十朝,共477年,平均每朝不到50年。
  相比下,中国其它古都的朝代可就长得多了,建都长安的汉、唐,建都北京的明、清,都是数百年的历史,大一统的帝国。
那么,金陵王气的短命除了某些偶然因素之外,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是不是有更为深刻的经济、地理、人文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南京的地理因素出发,它之所以屡屡被选做京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依山傍水,虎踞龙盘,易守难攻。尤以南京城墙天下闻名,顶宽7米,高达20米,周长33.7公里,比号称“世界第一大城”的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城垣基础全部为花岗岩,所以称“石头成”。而石头城面临的长江更是号称“天堑”的中国第一大江。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守”字,在此处建都的天子们,一开始就着眼于“守成求稳”,缺乏攻略开拓,问鼎中原的进取雄心,像这类不思进取的帝王不短命才怪。
  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地理考虑再扩大一些,它处于整个中国的东南一隅,一道长江“天堑”把它与辽阔的北中国隔断,最易于偏安苟且。
中国历史上的外患多来自西北游牧地区,当外患横扫中原时,也只有南渡金陵才能暂避兵锋。也就是说,南京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防守型的,而不是进攻型的。
  六大古都中的杭州亦大同小异,而且比南京更偏东南。它南临钱塘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有松江、太湖,更适于躲避战乱。
  而开封、洛阳则不同,地处中州,号称“四战之地”,与南京相反,易攻难守。古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指出:“长安四塞之国,利在于守;开封四通五达之郊,利在于战。而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只有具备称霸诸夏的雄才大略和军事实力,才会选择这块“中土”为都,以便号令四方,控弦九州。故开封、洛阳并非最理想的建都所在。
  长安、北京又有不同,长安依秦岭,傍渭水,以八百里秦川之富为其京畿供应,以潼关、函谷之险为其京门锁钥,东出可囊括四海,西向则并吞八荒,贾谊称“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而北京则枕燕山,面渤海,华北平原为其粮仓,京杭大运河为其漕运,北出长城可势控满蒙,南下中原可威震江淮。忽必烈称北京“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视庭宇”。
  要之,在六大古都中,南京、杭州属“偏安避乱型”,洛阳、开封属“居中四战型”,长安、北京则属“长治久安型”。
其次我们从南京一带的经济原因考虑,江南向为鱼米之乡,王羲之曾说:“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它北连江淮,南控湖海,尽得资源地利,故又有“守江必守淮”之说。
  按说经济发达应更利于长治久安,为什么反倒短命了呢?须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做为首都应能统驭九州,使万方来朝,所以大一统王朝都城一般都选在地近中原的通衢交汇之处。而南京偏于东南一隅,去北国万里,天高地远,鞭长莫及,“天恩”难惠,以区区吴越之富,焉能令“普天”久安?甚至可以说,如果京畿比外省太过富饶,反而容易使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视边患灾馑为无关痛痒的足疥手癣之类小疾,
  另一方面,京都的富庶反给统治者提供了加速腐败的温床,使“后主”们沉醉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上苑”。君不闻宋代林升有诗讥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杭州与南京在大地理范围内均属江南鱼米之乡,南宋初迁都于此,称“临安”(已含临时偏安之意),西子湖光,六合塔影,歌舞升平,繁极一时,人口超过百万,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后马可·波罗称其为“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过于优裕的环境对腐败简直就是催化剂。
  蓄发造反的太平天国一旦攻入“天京”便陷入腐化内哄,再不思北进一统山河。当年“国军”被日寇逼到穷困的西南,倒还打了几个硬仗。胜利后一回到江南,到处“劫收”日产伪产,几个月就把“国军”给腐蚀垮了。
  反过来,富庶的江南不仅没有为南国君王们提供北伐中原的动力,反倒成了勾引北方霸主们馋涎欲滴的一块肥肉。
最后我们从它的文化原因考虑,江南无疑是中国文化最发达地区,诗词歌赋,金石书画,笙管笛箫,戏曲评弹,直至刺绣陶瓷,无不精妙,恐怕就连进士举人也要比北方出得多一些。
  于是江南养成了一种温文尔雅的人文气质,所谓“江南衣冠”是也,与粗蛮的山东大汉、燕赵豪杰、东北胡子、西部刀客们相比,从性格到体力都要柔弱得多,正所谓“江南出才子,北方出良将”。在铁血搏杀的冷兵器时代,灵秀的江南小生显然不是精于骑射的北方大汉们的对手。
  甚至连这一带的方言都被称为“吴侬软语”,“君子动口不动手”之谓也。可记得《石头记》中“金陵十二钗”个个都似“水做成的”一般,混迹其中唯一的男子汉贾宝玉也无异于脂粉娇娃。毋宁说,精致的江南文化是一类偏于女性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雪耻之乡的江南逐渐演变为“花月春风”消磨意志的温柔乡。
  “年少万兜鍪”的孙仲谋,其实也看出如果一味“坐断东南”,龟缩建业,终难成霸业,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改称“武昌”,并于229年在此称帝,意与“中国”抗衡,但遭江东(今江浙)大族极力反对,甚至声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死都不愿放弃优裕平静的“江东”文化生活。直至后主孙皓也未能将都城从建业迁至更靠近中原的武昌。
  所以,除了地理、经济等外部因素,有无坚定的战争意志往往成为胜败的决定因素。连雄才伟略的孙权大帝都无法动员臣民迁都,试想由那样一类只会抚琴吟诗,苟且偷安的南国“后主”们,领着一班养尊处优的臣子,和一群“几曾识干戈”的士卒,又隔着万里天堑,焉敢问鼎中原?即使拥有谢安、祖狄、岳飞这般北伐名将,获得淝水之战、朱仙镇大捷之类胜利,也终究要受制于腐败苟安的朝廷,而无法扭转乾坤。

  • 历史上定都南京都是短命王朝,金陵王气到底是怎么回事?
  • 答:流传更广的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听说说金陵有王气,于是铸金人埋之,以断王气,并派人凿断长垅,引河通江,以泄王气,这条河就是秦淮河。有了这些传说,人们都相信了,后代建都于此的王朝只要统治个几十年,老天爷便会显示:王气余额不足。在民间的风水之说最为盛行,却也是最没有道理的。说定都...

  • 南京为什么会被叫做金陵?金陵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 答:而金陵这个名字是源于宋朝的《景定建康志》:金陵何而为名也?考之史前,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说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灭了越国之后占领了南京,再把这块儿地方占领了之后,于是就有臣子向楚王报告,说南京这个地方,王气胜过楚国当时的都城,这将对楚国不利。于是楚王...

  • 南京为何叫金陵?
  • 答: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

  • 南京为什么古时叫“金陵”?有什么历史典故?
  • 答:“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而金陵岗据说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

  • 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大都短命!是什么让“金陵王气黯然收”?
  • 答:从地理位置来看,金陵是个好地方,北有长江天险,并且作用富裕的江南,并且在风水上金陵还处在龙脉之地,但是南京的面前只有一条天堑长江,虽然江面宽阔不好横渡,但是江北从华北平原一直到江边,基本上一马平川,并且上下游的渡口很多,再加上当时的南方开发不充分,所以南京一下,一战而亡国。再有就是...

  • 有关地名金陵,台城,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后庭花,赤壁的典故及其寓意...
  • 答:1。金陵是南京旧称,因为名字里带有一种帝王之气,楚灭越后,在石头山上建城,因石头山为金陵山之余脉,故称此城为金陵城,一说石头城,其寓意一般指南京悠久华贵的历史。2。台城,南朝几代以南京为都,当时建都的宫殿称为台城,由于南朝的几个朝廷大多短命,因此台城的寓意大体是多变的历史与短暂...

  • 南京风水好不好,为何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命?
  • 答:其实风水问题仅仅是一个原因,因为南京本来的风水是不错的,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并且有一种帝王之气,但是因为民间传说这里有人挖凿了秦淮河,所以就把龙脉给破坏掉了,因此南京的风水也变了。而实际上南京之所以被称为是短命王朝之都不仅仅是风水的原因,关键就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南京地处我国华东地区,...

  • 金陵的由来
  • 答:金陵的由来:金陵是南京的古称,也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六朝时期,...

  • 南京在历史上的重要别称有哪些?
  • 答:1、金陵 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

  • 南京被称为什么"虎踞龙盘"之地的主要原因 - 百度
  • 答:南京被称为"虎踞龙盘"这话最早是诸葛亮说的。《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虎踞龙盘”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南京,古称金陵,又称建业和建康,是六朝的国都。所谓“六朝”就是三国时的吴、东晋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